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子 《中华武术》2004,(3):27-27
我是马虹先生《陈氏太极拳体用图解》《陈氏太极拳技击法》《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这三本书的读者与后学者。我喜欢陈式太极拳表现的劲力和刚柔相济优美的拳架风格。因此,我研究了陈派太极拳的历史。陈式太极拳强调技击时既要用意,又要用劲或力,当然,强调的是用阴阳相济的巧力(没有拙力、笨力、蛮力、直力,而是松活弹抖的整体力),“用意”或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眼法     
1988年2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太极拳全书》,该书是合编本,合编了此前已经出版的《陈式太极拳》(沈家桢、顾留馨编著)、《杨式太极拳》(傅钟文演述、周元龙笔录、顾留馨审)、《吴式太极拳》(徐致一编著)、《武式太极拳》(郝少如编著、顾留馨审)、《孙式太极拳修订本》(孙剑云编)。编者编写各式太极拳书,都力图让读者相信,在传承过程中,他们没作增补,保持了原汁原味。客观地讲,太极拳有这么多式,讲解又是这么细,谁能做到没有有意无意加入自己的观点意愿?由陈式衍生出杨、吴、武、孙等就是“有意无意加入自己的观点意愿”的产物。当我们在探讨问题时,抱着科学的眼光,会更有益于看到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简要阐述了陈式太极拳中的力学原理、人体重心线,从怎样引劲落空,怎样蓄发互变、化打合一等方面,对陈式太极拳的舍己从人技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螺旋缠丝,纵放屈伸;一派大家风范,一路过关斩将;《武林大会》陈式太极拳擂台赛上,王战军轻松夺冠。王战军,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他的父亲就是当代陈式太极拳代表人物、四大金刚之一的王西安。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术》2005,(10):4-4
8月22日上午,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向焦作市捐赠了他花费15年心血编撰的太极拳资料。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筱麟、焦作市政协主席赵功佩、河南省体育局副局长王鹏应邀出席捐赠仪式。陈正雷向焦作图书馆捐赠的资料分光盘和书籍两部分,其中光盘系列包括《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陈氏太极拳养生功》《陈氏太极拳单剑》等共15种28盘,  相似文献   

6.
《武当》2008,(11):39-47
武当太极拳流传民间后,经过数代明师的吸收改进,形成了今天的赵堡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陕西派太极拳、南派太极拳、李派太极拳、犹龙太极拳、武当张祖太极拳、武当顾式太极拳等十余个门派。目前这些门派,除陈式拳传人多尊陈王廷为拳祖外,其他门派均尊张三丰为拳祖。  相似文献   

7.
陈式太极拳与五祖拳技法身形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陈式太极拳与五祖拳长技击、身形上的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找出它的异同点,以利于习武时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8.
孙国玺 《精武》2009,(1):41-43
陈式太极拳推手是独具风格的传统推手方法.主要练习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动作虽少,但变化多端,充分体现了太板拳的棚、捋、挤、按、揉、捌、肘、靠的基本技法。通过推手练习。可以全面提高拳术水平。此套推手法是由陈式十七代太极拳宗师陈发科先生所传.在太极大家洪均生老先生的继承发扬下,汇集以洪派太极拳现任掌门人李恩久先生为首的多位洪派太极拳名家的数十年经验总结.是现保留并继承的陈式太极拳唯一的一套正宗推手法。今介绍给广大爱好太极拳和太极拳推手的人们,不仅以此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在太极拳推向世界之时,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昊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5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现今人们主要是以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为主进行体育锻炼.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学习掌握太极拳,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与杨式太极拳他们两者的特点、作用、形成、内容的进行分析论述.以此让人们更好的练习太极拳,掌握太极拳之精髓。  相似文献   

10.
郭宝洪 《武当》2010,(6):6-7
“穿裆靠”技法是中国武术摔法的一种,是指通过上步用自己的腿封住对方前腿,一手插入对方裆内别住对方后腿胭窝处,然后再用肩和头发力挤靠别,把对方摔倒的一种技法。此法在陈式太极拳技法中运用较多,故被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的专家技术小组定为WMA规定技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术》2006,(1):T0001-T0001
1949年5月出生,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十九世,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现任河南省武协副主席,温县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太极拳总教练。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主要著作有《陈氏太极拳械汇宗》《陈氏太极拳养生功》《中国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术》等,其中许多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到美国、日本、西班牙、韩国、法国等国家。  相似文献   

12.
李驻军 《精武》2009,(8):52-53
洪式太极拳源于陈式太极拳,经太极拳理论家、技击家洪均生先生几十年的研究,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其它拳法之优,并融自己的研究、技击心得创编而成,其结构更加科学合理,简洁实用。整个拳法以螺旋缠丝劲为基础,以“怎么练就怎么用,怎么用就怎么练”为主导思想,赋予了新的内涵,为学者开辟了一条走向掌握太极拳技击奥妙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孙国玺 《精武》2008,(7):42-42
三换掌是陈式太极拳重要的基本功。属活桩练法。此式两手只在胸前交替转换,是实用交手法中的快速换招方法。反复习练,可使周身上下相随,膂力大增。初时腿部可能感觉酸疼,数日后恢复如初。  相似文献   

14.
康伟,陈式太极拳名家,现任北京太极山庄文化研究会副主席,自幼习武,系统习练太极拳及推手三十余年。他用二十余年的时间系统学习、研究《周易》《道德经》《中庸》等中国传统文化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对传统太极拳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析,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2005,(9):21-22
今年3月,在陈式太极拳传人陈正雷的帮助下,香港陈式太极拳总会正式成立。成立的那一天,香港武术总会、国术总会、太极拳总会、精武体育会四大武术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悉数到场,加上香港武术各界的知名人士共有一千多人参加了成立大会。香港媒体评价,香港陈式太极拳总会的成立大会是民间武术社团组织成立大会中空前热烈的,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为盛大的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16.
胡伟容 《精武》2003,(4):8-9
我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自幼喜武,十几年来修炼太极拳,年轻时学练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以及42式、48式太极拳、太极剑,近年来专修吴式太极拳、剑。  相似文献   

17.
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机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中具有代表性的发力动作“掩手肱捶”技术动作的分析,说明神经系统调控下的“松紧转换”是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质量优劣的技术核心。并进一步对陈式太极拳松紧转换机制和人体机能健康的关系和作用进行基本阐述,认为陈式太极拳松紧转换锻炼是提高和增强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周英南 《武当》2010,(11):15-17
看了李亚萍先生的《传统杨式太极拳基本习练技法》(下称《技法》,载《武魂》杂志2009年第4~5期),很受启发。《技法》对传统杨式套路的一些主要动作要领和基本技法作了简明易懂的阐述,使习练者对依照规范动作习练拳架当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原本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武打技艺,但它之所以能广泛流传却不是由于它的武打功效,而是由于它的健身功效。太极拳著作家顾留馨所著的《太极拳研究》一书中曾引用了清朝末年的一首古诗:“世人谁知太极拳,谭公病愈始乃传。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氏传。”这说明由于取得了治病强身功效,太极拳这一家传武艺才作为健身运动广泛流传开来;也说明杨氏将陈式太极拳改进为易于教学、便于推广的杨式太极拳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李文奎 《武当》2008,(8):12-13
陈式太极拳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精妙,要求非常严格,习练者多不得要领,或半途而废,或习练十数年毫无建树。我通过近二十年的习练与教拳实践,认为要掌握陈式太极拳法,除要恪守其他一些太极拳运动要求外,应特别留意以下六要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