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14届亚运会降下了帷幕,中国军团不负众望,取得了150枚金牌的骄人战绩。中央电视台为了完成釜山亚运会的电视报道,派出了238人的报道团,阵容超过以往历届亚运会,节目总播出量达到320小时,居亚洲各国和地区电视台之首。 本次报道中央电视台从为2008年奥运练兵着眼,在节目编排、制作上做了充分的准备,点面兼顾,全面、深入、生动,呈现出规范和成熟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袁长波 《青年记者》2009,(16):52-53
我国媒体的北京奥运报道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留下不少问题,这为我国媒体报道2010年广州亚运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广州亚运会报道应该更加注重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2010,(12):I0007-I0007
2010年11月12至27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中央电台充分发挥国家电台的作用,与亚奥理事会、广州亚组委签署协议。以广州亚运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享有分授权权利的无线电持权转播商身份.与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合作,牵头中国广播联盟171家成员台,组成了我国体育广播史上首个“全国亚运广播联盟”。27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广播记者联合作战,以大联合、大规模、全覆盖的报道模式。全景式报道亚运会各项比赛和重要活动。  相似文献   

4.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吸引了全世界媒体的目光,如今奥运的媒体光环正逐渐淡去,广州2010年亚运会开幕在即,而同年,上海世博会也将开幕.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广州如何扬长避短,争取更多的媒体关注,通过举办一届有特色的亚运会,提高城市的国内、国际声誉,值得新闻工作者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大战硝烟四起。在这次媒体大战中,高端媒体间跨媒体报道衍生出多种新媒体报道方式,成为新旧媒体追逐的焦点。而新媒体的强势登场在提升了亚运报道新闻价值的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2008北京奥运会吹响了进军的号角。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在中国广州举行。这是继1990年北京亚运会之后.我们国家第二次举办亚运会,也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最重要的一届国际大型综合体育盛会。广州亚运会的报道.沿袭了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过程中所一直秉承的基本要求,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责任担当为使命,传播主流价值观,影响最广泛人群,做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其基本要求是四个关键词:采集力、表现力、引导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第十一届亚运会是亚洲体育界一次精彩、圆满、成功的盛会,是我国体育迈向世界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我国新闻工作者对这次亚运会的报道有声有色,内容丰富多彩,值得在我国新闻史上大书而特书。全世界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000名记者,前来北京采访这次盛会,我国新闻界第一次在国内面临如此规模的国际性新闻竞争舞台。这既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也是自强、腾飞的一次契机。我国新闻工作者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激励下,勇于实践,奋力拚搏,无论是文字新闻或图片新闻,还是声像报道,都做到了又多又快又靓,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纪录。  相似文献   

8.
亚运期间,金华市街头出现了争购金华日报的场面。9月23日,为亚运会开幕扩为八版,金华日报在金华市区的零售量突破3000份,比平时增加2.7倍。整个亚运会期间,市区零售量都在1600份以上,比平时增加1倍多。这届亚运会,金华有黄志红、郑晨、马苗兰、唐林华4位运动员参加比赛。金华日报从各个侧面对这4位金华籍亚运选手作了充分报道。亚运会开幕前夕,报社派出一名年轻记者赴京采访4位金华籍参  相似文献   

9.
陈羽峰 《今传媒》2012,(2):45-47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人民日报》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在20年以来体育报道的发展特点,通过对两次亚运会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方式、报道体裁的比较,从中探析20年以来我国体育报道在报道模式、传播理念等方面的变化及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人民日报》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在20年以来体育报道的发展特点,通过对两次亚运会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方式、报道体裁的比较,从中探析20年以来我国体育报道在报道模式、传播理念等方面的变化及特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和我国体育竞技实力的增强,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我国主流纸媒亚运报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历了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呈现出的政治图景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时的岭南体育文化图景,从报道体裁的多样化到以体育评论和深度报道为主,从以关注我国优势夺金项目到重视对冷门项目以及非奥项目的报道,反映出近20年我国对奥林匹克观的认识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纽约时报》中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特点,重点强调其倾向性的表现方式、形成原因及中国媒体的应对策略,并通过数据比较探讨西方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胡红斌 《新闻战线》2023,(22):80-82
杭州亚运会期间,以橙柿互动客户端为龙头的橙柿互动主流都市融媒体传播体系用心、用情、用力,推出一系列更鲜、更深、更用心的亚运报道,通过报端互动、全网轮动、线下联动,充分探索橙柿互动客户端及其融媒体体系如何抓住重大赛事机遇,服务盛会、推广城市、提升影响。  相似文献   

14.
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团结、友谊、进步的亚洲体坛盛会,已经尽现于新华社记者的笔下了。新华社抽调了146名报道业务熟练的编辑、记者投入了这场战役性的报道。在通讯技术和后勤服务人员的密切配合,以及全社各部门的全力支持下,新华社这次的亚运报道为今后报道大型体育赛会开创了一条路子。亚运会报道分为三个阶段:赛前报道,从1984年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通过表决,决定由北京承办第十一届亚运会第一天起,一直到亚运会隆重开幕。在这一阶段,新华社及时报道了亚洲各国和地区对中国的信任和支持,宣扬各行各业和各界人士支援办好亚运会的感人事迹;讴歌参与亚运会工程建设的科学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的力量和智  相似文献   

15.
北京亚运会的帷幕早巳落下。亚运会宣传的成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都是很宝贵的,现在,我们要想一想:如何将亚运会宣传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日常宣传中去? 亚运会宣传与日常宣传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将亚运会宣传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日常报道中,就要求我们既看清其共同点,同时又特别看清其不同点。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和手段搞好长年的宣传报道。这是一个从认识事物的个性入手,逐步地认识事物共性的过程。亚运会宣传与日常宣传有什么不同点,或者说有什么特定性呢?大概有十点不同: 1.亚运会宣传是广大读者、听众、观众关心的热点;日常宣传虽然不时也会出现一些小热点,但  相似文献   

16.
翻开亚运会史册,亚洲名城新德里、马尼拉、雅加达、东京、曼谷、汉城,都曾作东道主为亚洲体育盛事作出过贡献。第十一届亚运会,东道主是中国的首都北京。北京日报是怎样进行报道,以迎接这次亚洲体育盛会呢?当主人,为“亚运”发光发热对在中国北京举办亚运会的意义,北京日报社领导和有关编辑、记者,是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的。起初,他们对决定在北京举办亚运会,理解不深。对资金  相似文献   

17.
概况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和第11届亚运会东道国最大的报纸,人民日报认真贯彻中央的各项指示以及编委会的意图,以空前宏大的规模、生动活泼的形式,对本届亚运会作了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有重点的报道。从去年9月20日到10月9日,国内版除一版外,在二、三版共出亚运专版39块,海外版出专版43块;本报创办的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份对开4版大型彩色日报《亚运新闻》共出17期,平均每期发行近10万份。这段时间的报道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前不久本报版面(包括海外版及《亚运新闻》),获全国亚运会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比特别奖,2篇作品、1个专栏获一等奖,6篇作品、2个专栏获二等奖,2篇作品、3个专栏获三等奖,5篇作品获荣誉奖。去年4月中旬,报社编委会批准了第11届亚运会  相似文献   

18.
如何做好广州亚运的对外推介宣传,扩大本届亚运会在国际国内的影响,为第16届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气氛,是当前广州亚运筹备工作中需引起高度重视的课题。本文主要以2009年近一年亚洲部分地区(以港澳台为主)媒体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境外媒体对广州亚运会的报道情况,分析现有报道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舆论导向,并提出了做好亚运对外宣传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奥运报道研究成为焦点。本文在分析2007年奥运报道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北京奥运报道的视角、手段、职能,以期对2008年奥运报道实务与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10月8日的中国青平报上登了一份以“我看亚运会”为主题的电话调查,其中在“你对本届亚运会的报道有何评价”一项里,回答“很好”和“好”的有314人,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8.3%。这个调查是接近实际的。在以往多次的民意测验中,对新闻媒个不满意的总是居多,而在这次的亚运报道中,中国的新闻形象有了改观。回眸亚运盛会期间,许多人都是上班先抓报纸,下班守着广播,电视。亚运会上威武壮丽、精彩纷呈的竞技把神州大地搅得热气腾腾,激励了亿万人的爱国心、凝聚力、拚搏志。这是亚运会的成功,但也大得力于新闻媒介的传播。今年在中国,可称作亚运年。举国上下叫得震天响的一个词儿是“亚运意识”,从迎亚运会之时起一直响到亚运开赛,把个亚运的文章做的有声有色,十分辉煌。随着亚运圣火的熄灭,又出来一个新词儿“亚运后意识”。这个词儿拗口,不一定叫得开去,但这个意识却是要得的,我们是应该趁热打铁,在这个“后”字上把文章做足。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是一场伟大的竞赛,同样需要亚运健儿那种勇夺金牌,为国争光的拚搏精神。事实上,现在各条战线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