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法制与法治都属于法现象的范畴。法制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而法治是以民主为社会基础的法制模式 ,包含着一种价值追求。两者存在着位阶上和属性上的差异 ,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的中国 ,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这是我党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法治是人类进步与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 ;法治与法制含义上存在着差别 ;同时文章对影响依法治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浅论法制与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与法治,不论是作为两个法学范畴,还是作为两种法的形态,都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本文从分析法制与法治各自的涵义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的特定历史阶段,指出法制与法治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原则区别,强调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     
近年来,在法治建设进程中,除了关心一般意义上的法治国家进程,地方法制建设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个动向富有重要的建设性。实际上,地方的制度创新与地方的法制实践一直都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刻地影响着法治国家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弄清法治的涵义,以及法治与人治、法治与法制、法治与依法治国、法制与德治的区别和联系,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法制思想阐明了法制与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与法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精髓就是依法治国,厉行法治,是当代中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思想。他根据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任务,将建设法治国家作为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在经济建设中完善法制,推进从进行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在文化建设和创新中促进法治化的进程,创造法治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式的重大进步,是实现政治明的根本途径。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化国家,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人治与法治、市场经济与法制、精神明建设与法制等诸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更要注重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法治观念坚持法律至上。目前,影响人们法治观念形成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旧的法律观念的存在、立法的膨胀与司法体制弊端的存在、法律效益低下以及法律工具主义思想的存在等多种因素的结合。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将法治观念的培养同市场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强化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消融国家优位的理念,树立社会优位的理念,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的普法教育,增强国家公职人员的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法治社会的建立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更需要国民具有较高的法制意识。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既是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也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  相似文献   

11.
以往,执政党在法制问题上如“专政”与“法制”、群众运动与法制建设,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人治与法治等关系问题上,有许多教训,目前,要重新认识和高度重视法治选择在执政党治国方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趋于完善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而作出的必然抉择,它体现了执政党治国方式与法治目标的统一,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它是现代法治的高层发展和理想形态,要求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借鉴现代法治的有益经验,把依法行政和依法独立行使司法职权作为关键环节来解决,要充分认识法治条件下领导方式的深刻变革,创造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社会条件,从而实现执政党领导行为的法律化。  相似文献   

12.
以往,执政党在法制问题上如“专政”与“法制”、群众运动与法制建设、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人治与法治等关系问题上,有许多教训。目前,要重新认识和高度重视法治选择在执政党治国方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趋于完善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社会主义革合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而作出的必然抉择,它体现了执政党治国方式与法治目标的统一,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它是现代法治的高层发展和理想形态,要求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借鉴现代法治的有益经验,把依法行政和依法独立行使司法职权作为关键环节来解决,要充分认识法治条件下领导方式的深刻变革,创造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社会条件,从而实现执政党领导行为的法律化。  相似文献   

13.
党的一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又将此写入宪法。“法治”与“法制”,虽然仅一字之差,但从内涵上讲,即有很大的区别。“法治”与“活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治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序和过程;而法制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制度”的简称。现代法治的概念包括如迭律的至高权威,法律的公正性、稳定性、普遍性、公开性和平等性,法律对权力的制约与对人权的保障等一系列原则和基本要求2迭制则不必然地具有这些内涵。只要有法律和制度存在就有法制存在,但不一定就是实…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专,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深入学习邓小平法制思想,努力健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5.
法制教育是直接影响着我国公民整体素质、国家建设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现代学校教育的系统性、组织性、规模性和科学性等显著特点,使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在培养受教育者的法制意识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通过学校的法制教育,向社会输送一批批具有法治意识的社会成员,就能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环境,逐步消除封建人治思想,为最终实现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的一部分,虽然法家法治思想的内容体系由于时代的局限,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消极的成分,但其一些合理成分至今仍具有宝贵的价值,对我国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实施,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弄清法治的涵义 ,以及法治与人治、法治与法制、法治与依法治国、法制与德治的区别和联系 ,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政治、社会基础。中国是个传统的政治国家,因此中国法治的建设应当首先从政治性标志入手,也就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采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法治思想是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思想源头,他提出的要以法治代替人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等法治思想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法制建设进程,邓小平法治思想对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思维方法上独具特色,从思维着眼点看具有全局性;从思维立足点看具有群众性;从思维着力点看具有创新性;从思维发展点看具有探索性。深入学习和探讨邓小平法制思想的这些思雏特色,对于我们推动法制现代化进程,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