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冰川 《科技文萃》2001,(9):114-116
在许多人的眼里,1926年至1989年在位的日本裕仁天皇就像是卡通画中的人物:当他年轻风华正茂骑着一匹白色的高头大马视察日本军队的时候,一脸不自在的表情让人觉得他实在不像是一个统领日本三军的最高领袖;当个头不高身穿条纹裤子和古板早礼服的他站在人高马大的美国占领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面前的时候,脸上的表情让人觉得他挺可怜的;当上了年纪专心致志的他端坐在显微镜前的时候,专注的表情让人觉得他真是一个够格的海洋动物学家。总之,二战结束后裕仁被美国人塑成一个对战争没有任何罪行,甚至热爱和平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傀儡。然而,上个月刚刚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历史学家哈尔伯特·比格斯却在他的新书《裕仁传》(英文书名《裕仁与现代日本的塑造》)中撩开了裕仁的面纱,首次系统披露:裕仁天皇实际上是一个拥有无上权力、勃勃个人野心,可以决定千百万人生命的政治领导人,是二次世界大战名符其实的战争罪犯!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15日,最先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不得不面对失败的现实,终于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作为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发动者和主要决策者,裕仁天皇无疑是最大的战犯。但在战后的远东军事法庭上,却没有出现裕仁天皇的身影,并且日本的天皇制在战后还得以保留。众所周知,美国是处理战后对日问题的主导国家,那么美国缘何保留了天皇制?本文拟从天皇在日本的影响、天皇在投降和协助美国占领中的作用三个方面提出一管之见,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日本的学校几乎都变成把学生培养成为天皇服务的“皇民”(天皇的臣民),改变国民意识为支持侵略战争的场所。教师在这种学校里的主要任务是把“战争道德”和“好战意识”灌输给学生,并在教坛上送学生到战场上。战后不久,国民就开始要求教育否定其军国主义性质并树立其和平、自由以及民主主义的原则。全体国民希望通过新的教育来培养新的国民,为建设和平、民主的新日本服务。在这种形势下,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电台广播了裕仁天皇的《终战诏书》,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后,许多受害者以及日本国内一些群众组织的人士纷纷要求废除日本天皇制,认为裕仁天皇是发动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应该作为头号战犯受到审讯和惩处。当时设在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长——澳大利亚法官威廉·维普认为:如果不审理天皇,战犯一个也不能处以死刑。为了维护法律的公正,天皇应该在国内  相似文献   

5.
60年前开庭的远东审判是文明对野蛮的严正审判。在持续3年的审判中,尽管波澜起伏,最终正义战胜邪恶,战争罪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然而,远东审判在惩处日本战争罪犯和消灭军国主义势力上是不彻底的,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追究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国际社会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性质,早有明确的结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公正的审判。  相似文献   

6.
二战结束后,欧洲的战争罪犯纷纷伏法,而作为亚洲战争策源地的日本,在对负有战争责任的战犯被审判的同时,日本天皇却由于种种原因逃脱了审判,从而使天皇的战争责任未被及时清算,日本军国主义流毒至今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由于对发动侵略战争的军国主义势力打击不够彻底,留下各种隐患,日本朝野为侵略战争歌功颂德之风迭起。日本既不愿放下历史包袱,又想一圆“大国梦”,是造成这种奇特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建于1869年,原名“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为现名。这里供奉着为天皇效忠、为“大日本帝国”战死者的牌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不仅是推行“国家神道”的场所,而且是动员战争,宣扬军国主义的工具。二战结束后,日本实行政教分离政策,国家不再出资维持神社,靖国神社的大小“军神”也不再受国家的祭祀。但是,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试图东山再起,把靖国神社变成重温  相似文献   

9.
在今天的日本,有一个真实存在而又不言自明的禁忌,就是避免谈及已故昭和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否则就会遭到右翼分子和保守媒体的围攻。2000年美国学者赫伯特·比克斯在其撰写的《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一书中论定,裕仁天皇在战争期间作为国家元首和最高统帅所应承担的全部法律、政治和道德的责任。该书摘取了2001年普利策新闻奖中传记奖的桂冠。美国《洛杉矶时报》评论该书“内容具有爆炸性,粉碎了日本战时天皇只是消极被动,甚至是傀儡的一贯说法”。2004年9月《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的中文版面世。由于日本皇室和政府的严密封锁,…  相似文献   

10.
近代天皇制是19世纪末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建立起来的。1890年10月,日本发布《教育敕令》,强调国民都要忠于天皇,并规定“神道”为国教,强调国民信仰,宣传天皇就是“人问活神”。此后几十年间,天皇专制政权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对邻近亚洲国家频繁发动侵略战争。原日本玉川大学教授若檄泰雄在《日本的战争责任》一书中说,是天...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 ,中学历史教材坚持着一个定格的评述 :“…… (1945年 ) 8月 14日 ,裕仁天皇发表《停战诏书》 ,15日他亲自通过广播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见于历版及 2 0 0 1年版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这也是国内史学、历史教育界现在仍占居主流的评述 ,只是在《诏书》名称上较多使用“投降诏书”或“终战诏书” ,没有照用教材的《停战诏书》 ,如“(8月 ) 15日正午 ,天皇亲自宣读的‘终战诏书’录音向日本全国播放 ,‘九一八’事变以来长达 14年的侵略战争 ,终以日本天皇的‘玉音广播’正式宣告而结束”(天津《历史教学》1995年第 6期廷华的文章 )。…  相似文献   

12.
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精神支柱。二战结束之后,在日本右翼社会团体和内阁的支持下,靖国神社先后将包括14名甲级战犯在内的大批战争罪犯的亡灵合祭入内,不少内阁政要还多次违宪参拜,其目的就是“神化”战争罪犯,“圣化”侵略战争。它进一步助长了日本国内为历史翻案之风,已经成为影响亚洲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失败而载入史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各国人民都在反思这场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人类大厮杀和平与发展虽已成为国际共识,但是唯独对“二战”负有重要责任的日本国,不时发出有违国际共识的不和谐音,特别是日本“教科书事件”“参拜靖国神社”“美化侵略战争”等事件的发生,表明日本“右翼”势力依然猖獗。究其根源,是当时的国际社会(以美国为主)没有彻底贯彻法西斯国家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没有彻底清算日本的战争罪行,为日本“右翼”势力、军国主义思想抬头埋下了隐患。早在19…  相似文献   

14.
日本右翼势力在参拜靖国神社与否认侵略战争历史时,还重又提出“海之日”,并竭力混淆侵略战争与反侵略战争之代价,抹杀加害与受害的界限,在日本人民当中制造思想混乱.l叨6年起,日本又恢复把7月对日定为“海之日”,增加该天为公共假日.日本政府称,这是为促进国民对海洋之了解与感谢海洋给日本人带来恩赐。实际上,“海之日”假日之恢复,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的又一例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把7月对日定为向海洋进军的纪念日.表面上,它是纪念1876年7月对日明治天皇出海巡幸之日.实质上,它是天皇宣扬军国主义,向海洋…  相似文献   

15.
二战硝烟早已散尽,但其后果至今仍在影响着世界格局。它留给人类最宝贵的遗产,莫过于人类对和平的深刻理解和孜孜追求。追求和解,追求和平,其根本在于对已经发生的历史必须有个正确的认知。但是,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在历史问题上屡屡伤害亚洲人民的感情,大肆编造种种“理由”,重新建构“历史”;散布种种谬论,为军国主义招魂;捏造种种“事实”,替侵略行为辩护,企图否定日本侵略战争的性质,其具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篡改教科书原因之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以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和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宣告结束。然而 ,时至今日 ,日本国内的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的阴魂并没有消散 ,他们坚持反动立场 ,妄图通过篡改教科书 ,歪曲历史、否定日本战争罪责 ,公开为军国主义招魂。本文对日本政界的右翼反动势力为侵略战争翻案的罪恶行径给予揭露批判 ,并剖析了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久驻不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中国文学研究家、静冈大学教授釜屋修先生在其为悼念日本著名汉学家小野忍先生而写的论文《赵树理研究与小野忍》(1981)中指出二战后不久,日本对中国的研究,“可以看到带有这一时期特征的几个视点”.第一个视点,是“对中国革命的祝福,对其世界史意义的确信”;第二个视点,是“反省导致本国战败的军国主义和侵略战争”,“反省自己的中国观、亚洲观”.  相似文献   

18.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向盟国无条件投降。8月28日,美军在日本本土登陆,以“盟军”的名义单独占领了日本全国,美国太平洋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任命为驻日盟军总司令。美国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图对日本进行战后改造。随着日本战败,美军...  相似文献   

19.
南原繁“爱国的民族主义”情结主要体现在他的知性学术思想“共同体论”中。二战结束后,面对茫然若失的国民、百废待兴的日本,他提出了“天皇退位论”、“全面媾和论”,主张日本要承认对亚洲各国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要和包括中苏在内的世界各国“全面讲和”,不搞军事备战,要面向世界“永久和平”,建立“人类的世界共同体”等观点和主张,为战后的日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使日本迅速地走上了再生之旅。重新提及他的“共同体论”,对于今日与南原繁时代背道而驰的东亚格局和剑拔弩张的中日关系具有深刻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日本是一个地理环境狭小、人口只有12540万(1993年)的小国,但在历史上,却屡屡发动一系列对外战争,充分体现了其民族沙文主义的色彩。探讨日本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其民族宗教“神道教”与其军国主义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神道教”在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既促成了历史上日本的多次对外战争,也是二战后,为什么日本作为战败国,虽接受了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但其军国主义的思想却阴魂不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