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槐乡五月》时,正是本地槐花飘香的季节. 上课前,我特意摘了几串槐花带进教室.这看似平常却与教材相关的槐花一登场就成了学生关注的焦点,“老师,让我闻闻!”“老师,让我摸摸!”“老师,我以前吃过槐花炒鸡蛋,好像就是这个味儿!”……几串槐花,一下子点亮了学生的眼睛!他们像追捧明星似地欢呼雀跃,争相好奇地、津津有味地或描述槐花、讲述自己与槐花相关的经历,或好奇地询问与槐花相关的种种问题……课堂气氛异乎寻常的活跃,学生情绪异乎寻常的高涨.站在讲台上,我完全可以感觉到他们情感脉搏的激烈跳动!  相似文献   

2.
浓浓槐花香     
魏俊堂 《山东教育》2005,(3):117-117
在我孩童时期的校园里,长着十二棵槐树,它们伸展开枝枝叶叶,罩满了校园的上空。每年槐花飘香的季节,我都要回到校园,采摘一筐槐花,沉醉在馥郁的回忆里,魏光亚老师的音容笑貌就清晰起来了。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科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谓“深得人心”。孩子们喜欢上我的科学课,因而也喜欢我这个老师。没想到《地球上的水资源》一课上,我竟然遭到了三(1)班学生集体的指责,理由是为了一杯水。  相似文献   

4.
曹瑾 《宁夏教育》2009,(9):65-65
时钟要倒拨到上世纪80年代,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位被认为是“差生”且自卑的我,有幸得到一位老师的光顾,伴着悠悠的槐花放飞了小小的理想。至今,念念不忘那依旧飘香的槐花。  相似文献   

5.
十几年求学生涯一路走来,教过我的老师可谓不少.但不知怎的,每当回忆起我的老师,总是第一个想起一位“大脚”女教师——朱玉爱. 朱老师不教我已整整30年了.印象里朱老师是一位教学有方、爱护学生的好老师,她不仅是我小学四五年级时的班主任,也是校长.她讲起课来头头是道,让人听得明明白白,让本来对数学这门课“不感冒”的我也感到了数学的有趣、有用.  相似文献   

6.
听了一节公开课。本来所讲课文难度是较大的,特别是教师提问的思考题和给课文分段,老师不提示不引导很难答全面,分准确。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不但题答得好,而且分段也毫无困难,当老师提问时,学生仿佛胸有成竹,回答起来真可谓口若悬河,答案准确无误;其余的学生也都一呼百诺。台上台下教学双方配合十分谐调。 我有点怀疑,于是我私下里作了一点调查。起初好几位同学都不谈真实情况,守口如瓶,我费了好大气力才从一位和我有点亲戚关系的学生口里讨得真情。原来这位老师一听说上公开课,就把本课的思考题的答案以及分析都抄给了学生,让他们去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职校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焊接专业课老师,我尝试了一些新的做法,可谓获益匪浅,现简单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8.
视角定成败     
李老师担任高一(5)班班主任两个月以来身心疲惫,百思不得其解:“为了班级,我可谓认真负责、呕心沥血,学生为什么不理解、不支持我的工作还跟我唱对台戏呢?我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为什么就是不爱学习呢?”班级差不多成了一个烂摊子,面对领导的批评、家长的责难、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4月26日晴春天来了,温湿的空气中带来新翻泥土的清香……在这万物争春的季节里,槐树似乎一点也不着急,还在静默着。站在枝桠光秃的槐树前,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那片熟悉的槐树林:晴空下,串串雪白的槐花挂满枝头;槐树林里,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在给一群山里孩子上课……这个老师就是我小学时的老师——王义章老师。王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恩师。每当想起王老师,小学时的那段生活便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徐徐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0.
取经     
欧阳老师是一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在数学上可谓硕果累累,更是全校公认的物理权威。我也为能成为他的学生感到自豪。近两年由于学校扩招,学生人数激增,学校便组织招聘了一批青年教师。新来的教师为了在新学期能取得好的教学成绩,都纷纷向老教师请教。而来欧阳老师处取经的更不会少。可是半个学期过去了,教学成绩仍不理想,这不仅让其他老师感到困惑,也使我感到迷惑不解。这天又是欧阳老师的第一节课。堂下除了学生已挤满了“取经人”。欧阳老师在上课铃声响起过后便开始他的教学。老师在认真阐述了几个基本概念后,又在黑板上抄了一…  相似文献   

11.
正有机会听了一堂课《槐乡五月》。课上学生曾一度群情振奋,兴致高昂;而我呢,怎么也兴奋不起来。请看部分教学实录:师:请同学们将课题读一下。(学生读课题,教师出示槐花的特写镜头:几棵槐树,花开得正盛)生:(异口同声)哇!师:这就是槐花。那么,五月的槐乡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打开书,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师:看。(出示"槐花图":满山满岗都是槐花)生:(异口同声)哇!师:"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师:再看。(出示另一幅"槐花图":槐花有似圆球的,有像小辫儿  相似文献   

12.
侃座位     
我敢夸口,提起班里的座位,我可是研究数月之久,也是有点成绩的,不信听我慢慢道来。先侃侃前排座位。坐前排的同学,真可谓是撞上“灾星”了。你想,在老师的眼皮底下无遮无掩的,一声嘀咕、一个小动作,老师在讲台上可都一览无遗啊,哪一个不原形毕露?老师检查背诵时,总喜欢从前排开始,所以他们常常会受到“优待”,  相似文献   

13.
严国仙 《江西教育》2004,(13):94-94
编辑同志:我觉得现在的学生不知道怎么了.对老师的要求渐渐会说“不”了.似乎越来越对师长不敬。比如:一次我叫班上的同学来帮我提点东西。他竞然扭头就走了,不肯为老师做些小事。还有一次,我们学校准备参加全县中小学学生艺术节.我安排一位同学做主持人.结果她就是不去,说了三次都没有答应。这位同学成绩不错,我平时也很喜欢她,她说“不”,真让我想不到!学生时老师说“不”,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忽视或冷落你不喜欢的学生,特别是班里的一些特殊学生或者叫做弱势学生。作为学生,能碰到一个好老师可谓是终生难忘。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老师若能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可改变他们的命运。老师对学生关注多少对学生的内心往往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走向。一般说来,教师有三种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一是忽视,二是轻视,三是偏爱。忽视与轻视都反映出教师对学生关注不够,了解不多。  相似文献   

15.
我在讲“雄狮”一词时,由于雄狮这个手语有的学生不理解,就随手往黑板上写,但一时笔误,把“狮”字写成了“虫”字边。我正觉得不对劲,学生纷纷打手语说:错了,错了……我此时也反应过来,马上改正了,然后自嘲道:“明明是头猛兽,老师却把它变成虫子啦。”同学们都笑了。“唉,这就是现在流行的‘失写症’啊!老师也被感染了,以后真要留神。”“什么是‘失写症’啊?”学生好奇地问,于是我又简要地做了讲解。老师的自嘲既给自己解了围,又教给学生一个新知识,真可谓是一举两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同样也有犯错的时候。面对失误,老师不妨自…  相似文献   

16.
槐花香     
又是一年春草绿,故乡的槐花也该开了吧?我喜欢槐花特有的香味!陕北黄土高原上能开花的树种不多,尤其是有花香的树种更是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科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谓“深得人心”。孩子们喜欢上我的科学课,因而也喜欢我这个老师。没想到《地球上的水资源》一课上,我竟然遭到了三(1)班学生集体的指责,理由是为了一杯水。课堂上,学生和我一起用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画面描绘了水给大自然带来的美丽,用形神  相似文献   

18.
开心巧克力     
《科学启蒙》2008,(4):56-56
热带肥人老师:"无论何物一热就膨胀。"学生:"那么老师,住在热带地区的人,也是一热就膨胀吗?"杂文老师:"作文贵在主题鲜明,条理清楚,可你那篇作文东拉西扯,真可谓杂乱无章啊!"学生:"老师,我写的是杂文。"  相似文献   

19.
薛元荣 《中国德育》2007,2(7):74-74
下午放学时候,我在楼梯口遇到了我的学生玲雅和小燕。“薛老师,下个星期我要送你一张贺卡。”玲雅说。“老师,你人好。我也要送。乔老师太凶,就不送了。”小燕说。“人好?是吗?我怎么不觉得?”背后还会“议论”老师,这群小家伙。“不算好,马马虎虎吧。对你们好,可是咱们班的成绩上不去呀。”我受到了学生的“表扬”,心里有些洋洋得意。被学生“表扬”一句“你人好”,酸楚中有一丝甜蜜的感觉。我这个语文老师“好”在哪里?想了想,大约有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20.
学生向老师借钱,老师似乎不能不给。扶危济困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被人们所崇尚,何况“为人师表”的老师呢?可实际上,这其中也颇多尴尬,颇多无奈,颇多令人忧虑处。和其他老师一样,过去,每逢有学生借钱,我总是慷慨解囊。有时自己身上没有,跑别的老师那里去借也要给学生,从来没有让学生为难,更没让学生打过借条。虽然,每每有学生终不还钱,但因其数目不大,我也没当回事。后来,到一所规模大些的中学任教,学生一千多,我仍然是不问姓名,有求必应。慢慢地,感到问题严重了,每学期借出的钱总有半数还不上来,这钱要在百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