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改革犹如和煦的春风吹进了校园,有如春雨滋润着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心田。它给我们广大的师生带来了新的机遇———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形成自我风采的空间,更是给师生提供了一个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舞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学生学法的转变是体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任务,课堂教学又是实施完成课程改革核心的最佳途径。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达尔文也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可见,在教法中渗透学法,教会学生学习,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随…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当然须教,尤宜致力于‘导’.”所谓“导”者,即教师自始勿须多讲,而以提问与多指点代替”.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遇到问题而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可以说,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是改变陈腐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使之达到最优化的关键.提问设计得好,能够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因为教师对实现培养目标的蓝图、教师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  相似文献   

4.
一、教什么以往,我们的教学追求的是讲深、讲透,常常囿于繁琐的内容分析、死板的知识传授、无意义的归纳概括,教来教去,倒忘却了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练习求广、求多,为了应考,搞的是扫描式练习。这样的教学,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思路,一种以少投入求高效率,以低要求求高质量的教学思路,用新的教学思路来看待教什么的问题。大纲要求教给学生的包括听、说、读、写、书五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不论是横观,还是纵览,核心是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应经常问问自己:我今天要教给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吕氏春秋校释》(陈奇猷校释 ,学林出版社 1984年版 )卷 2 5《别类》曰 :“夫草有莘有 ,独食之则杀人 ,合而食之则益寿 ;万堇不杀。”毕沅曰 :“堇 ,乌头也 ,毒药 ,能杀人。万堇则不能杀 ,未详。”杨昭俊曰 :“万非草类 ,‘万’是‘’字之讹。《说文》云 :‘ ,草也’。言乌头有毒 ,合草服之则不杀人。”谭戒甫曰 :“《说文》 :‘万 ,虫也’。《埤雅》 :‘蜂一名万’。盖‘万’即‘’之本字 ,《左传》僖二十二年所谓‘有毒’是也。《淮南·说林篇》‘腹蛇螫人 ,傅以和堇即愈’ ,彼高注云 :‘和堇 ,毒药’。盖堇能制虫蛇之毒 ,…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能讲得过多,要让学生有自由学习的机会,教师从中进行指导。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抓住文章的思路,要把导读基本式和思路教学结合起来。在导读基本式的关键环节“设计导读基本题”中不要出现牵强附会的导读基本题,使基本训练偏离文章的句段联系,文章的写作顺序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使导读基本式显得机械生硬。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旗帜鲜明讲清楚: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道”,是立德树人之道、理想信念之道、追求真理之道;“术”是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科研学术、教学技术和课堂艺术;“学”是青年大学生学理论、学方法、学思维,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青年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相似文献   

8.
阅读的核心是理解,理解要讲整体观念。整体理解即是在阅读中倡导总体感知、总体把握读物,在整体感知、把握的基础上再求局部的推敲、研讨。文言文教学中,释词译句固然是教学的重点,但也不应看成是教学的终极,应给理解,特别是整体理解课文以应有的地位。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课文首先应该是‘通读全文’‘知道文章的大概’”,讲的就是首先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理解。当然,讲整体理解,并不是否定局部的研读、精读,而是说局部的研读、精读应以整体理解为基础,局部的理解、探求离不开整体的把握,且最终也要回归到整体方面,让文言文阅读…  相似文献   

9.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是2006年秋季开始实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学方案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对教师的知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好“概论”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有深厚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功底、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实践知识以及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能力。这些知识的把握,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解,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容易受教材上课文的局限,出现“课文中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现象,甚至完全忽视学生知识水平的现状,企图把每一篇课文从字、词、句、段等方方面面向学生进行解读。叶圣陶先生曾说:“我们教就是为了不教……教就是要教学生不会的,学生已经会的何需再教?”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课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实际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初步训练的基本形式.为了确实搞好师专生的教育实习工作,我系多年来一直采用“三阶段式的‘集中定点’教育实习方法”.近年来,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师专生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我系的教育实习工作将逐步尝试“三阶段式的‘集中定点’教育实习”与“三阶段式的‘多点集中’教育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方法.在三阶段式的教育实习方法中,比较令人头痛的问题是如何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试教试做准备阶段”中的试讲和“实习阶段”中试教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唐朝有个演滑稽戏的李艺人,善于逗乐。他自夸学问渊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儒教、佛教、道教三大教无所不通。在一次皇家宴会上,有人问他:“如来佛是什么人?”他答:“是个女人。”二“为什么?!”“《金刚经》说:‘敷坐而坐。’(自己把打坐的位置整理一下然后坐下来。)一个人既有丈夫又有儿子,不是女人是什么人?”另外一个人又问:“太上老君是什么人?”李艺人答:“也是个女人。”“W hy?”“《道德经》说:‘我有大患,为吾有身。’(因为我有自身,所以我有莫大的祸患啊。)若不是女人,怎么会怀有身(孕)呢?”皇帝大笑,问:“文宣王是什么人?”答:…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选编了柳宗元的《童区寄传》。课本中对一句话是这样逗断的:“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关于这句话,课本上有一个注释:“[虚所]集市。虚,同‘墟’。”还有一个练习题:“解释下边加点的词”——“之虚所卖之”。 根据课本对这句话的句读和练习题的要求,《教学参考书》作了相应的处理: 首先是“解释下边加点的词”:“之虚所卖之(前一个‘之’,动词,相当于‘往’、‘去’。后一个‘之’,代词,指区寄,相当于‘他’。‘所’,名词,相当于‘处所’、‘地方’。) 其次是“补充注释”:“[去逾四十里]去,离开(不应解成为‘来去’的去)。”  相似文献   

15.
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就给中学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从语文的教学方法来看,近20多年来,语文教法的模式之多,真可谓异彩纷呈:讲解法,自学辅导法,分组教学法,诵读法,精读与自读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法,精讲多练法,单元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数十种.但就玉溪市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的情况来看,主要还是采用目标教学法,其他教法兼而有之.围绕这一教学模式,又主要表现为三种教法模式类型,即“过多包讲”型,“过少简单”型,“不清不浑”型.下面,笔者就此谈点认识:1.“过多包讲”型.这种情况,刚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尤为突出.他们喜欢讲得多而杂,烦琐而零碎,形成典型的“教八股”特点,不分清红皂白,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对什么都是时代背景、作者介绍、题目解释、注释生字新词、分段分层、课文分析讲解、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分析,面面俱到,唯恐有丁点疏忽.笔者曾经在调查中,亲身感受到这样一个典型事例,有位教师备课的教案竟达七千多字,实际教学耗时五个课时.认  相似文献   

16.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丁丁又饶有兴致地读起了课外书。不知不觉,夜已渐深,忽然书中出现了一块石头,还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丁丁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石头居然说话了:“丁丁,别害怕,我是魔法石,很喜欢你们这些爱读书的孩子。和我交朋友,我可以解决你在学习中的任何问题。”丁丁一听来劲了,他兴奋地说:“在读书时我确实有烦恼,你看,现在的书多得浩如烟海,书里的信息无穷无尽,我该怎样读书才能收获更多,效率更高呢?”魔法石轻轻笑了笑,说:“我今天就教你一种读书的方法,叫‘厚薄法’。”“‘厚薄法’?好奇怪的名字!”魔法石接着说:“这是著名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17.
我以前曾看过晚清学者俞樾写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富翁的儿子问老师:“‘一’字怎么写?”老师说:“一划。”“‘二’字怎么写?”老师说:“二划”。“‘三’字怎么写?”老师说:“三划”。他恍然大悟:“原来天下的字是这样一划一划地连下去的!”这时,他父亲正好要聘请一位能抄抄写写的人,他连忙阻止:“何必要花钱雇人呢?这事儿我完全可以干好。”他父亲听了当然很高兴。一天,他父亲要他写请柬请一位娃万的人来做客,等了好久.他也没写好。他父亲几次派人催他,  相似文献   

18.
对“朕”、“余”(予)、“吾”、“我”的初步研究(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力先生《汉语史稿》中说:“从殷代到西周,‘朕’和‘乃’(而)只限用于领格。”“有少数例外,如《书经·尧典》‘朕在位七十载’。但是,《书经》的流传经过很多波折,个别的例外不足以妨害规则的建立。”“春秋战国以后,‘朕’字渐渐兼用于主恪了,但是‘乃’(而)仍以用于领格为常。”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谓不教,就是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能够运用它独立学习,这是“教”的最终目的。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要实现这一最终目的应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加强语文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中学语文的重点内容。实践证明:听、说、读、写全面训练,不仅使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还能相互促进。在这几者之间,“读”是基础是重中之重。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杜甫也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至于“听”和“说”是和口头表达能力有关的内容,毕  相似文献   

20.
王荣飞 《阅读》2012,(9):20-21
“从前.有一个贼被捉住后披枷带锁游街示众。有个亲戚问他:‘你犯了什么罪,怎么被弄到这步田地?’贼说:‘我偶然从街上走过时,看见地上有一条草绳,以为没用,捡了拿回家去,谁知却惹下了大祸啊!’有个过路的人听见了说道:‘误捡了一条草绳而已,何至于犯这样大的罪呢?’贼说:‘因为绳子上还有一样东西呀。’过路人又问他是什么东西,贼回答说:‘是一头小小的耕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