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十一章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中论述了优先发展第Ⅰ部类生产的作用。优先发展第Ⅰ部类生产即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其产品只进入生产消费),至于其作用,我们从马克思举的第二例中可知。 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是Ⅰ(v m)>ⅡC,这也是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只有当Ⅰ(v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争论的焦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是否已经过时了?它是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有的同志认为,“把扩大再生产下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作为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  相似文献   

3.
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在全套试卷中有两部分,分别在第Ⅰ卷和第Ⅱ卷。根据2005年《考试大纲》的规定,第Ⅰ卷中的现代文为“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第二大题),第Ⅱ卷中的现代文为“文学作品”(第五大题)。第二大题所选用的材料,甲卷的《计算机能思维吗?》属于计算机科学,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比较分析马克思与列宁关于社会再生产公式的内在差异及其原因。同时,从实践的角度,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集中地论述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的非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教育参考资料》1994年第19-20期(总第263-264期)所载《关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调研报告》一文介绍了按1987年卡内基分类法,美国的高等院校可分为10大类。这10大类是:研究型大学Ⅰ、Ⅱ类,综合大学和学院Ⅰ、Ⅱ类,文理学院Ⅰ、Ⅱ类;两年制社区学  相似文献   

6.
朱媛媛 《文教资料》2011,(31):90-91
马克思认为,人是一种类存在物,具有类本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阐述了关于人的类存在、类生活、类本质及类本质异化的观点。《手稿》中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的思想对于我们至今仍有深刻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篇作者期页8 16 2431O口一勺O自1人QUt了八jA性一勺内匕八匕丹了健正林严 政治、经济马克思主义万古长青正确认识和处理现阶段我国阶级斗争问题,“—学习十二大文件的体会从《资本论》的创作学习马克思的治学精神认真学习和正确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五十年代手稿中的个人消费理论 —读<<经济学手稿(1857一1858年)>>札记机器人动摇不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结论西方学术界围绕《资本论》中“转形问题”的一场论争对《资本论》中逻辑必须与历史一致的新解《资本论》阐述…  相似文献   

8.
四、关于在技术进步条件下扩大再生产必须使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问题过去国内外一些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往往只从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的公式Ⅰ(v m)>ⅡC,来论述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扩大再生产的客观经济规律。但是,我国经济学界对此作过进一步探讨。一种意见认为,由于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一般快于消费资料生产部门,因而就要求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发展速度高于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①  相似文献   

9.
两大部类生产增长速度对比规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了解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条件,弄清它是否是一条伴随技术进步发生作用的贯穿于一切社会形态始终的普遍规律,对于我们确立长远时期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制定计划,无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篇中详细而周密地论证了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从而确立了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但马克思并没有提出生产资  相似文献   

10.
《经济问题探索》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发表了王永江、杜一二同志的题为《马克思是如何论述竞争理论的》(以下简称《竞争》)一文。文章比较全面地引证和阐述了马克思关于竞争的理论,读后颇受启发。但笔者对文中提出的“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规律”的观点有不同意见,提出来与王、杜二同志商榷。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从来没有讲过竞争是规律,更没有讲过“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规律”的观点。就《竞争》一文所引的马克思的论述来看也得不出作者的这个结论。以下就《竞争》一文的引语来分析:“在一种商品与只应耗费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表现为竞争的外部强制……”显然  相似文献   

1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范畴。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这一范畴作过全面的多次的阐述。可是,由于过去对《资本论》的宣传和研究较侧重第一卷,忽视第二卷和第三卷,致使人们长期以来只研究第一卷中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表述,而忽略了马克思在第三卷和《剩余价值理论》中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更为重要更为丰富的论述。因此,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分析社会扩大再生产时,对于两大部类增长速度的关系问题,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结论,只是论证了实现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从上面所引的马克思的公式来看,根本不能得出第一部类比第二部类占优势的结论,因为这两个部类在这里是平行发展的。这个公式未予注意的正是技术进步。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所证明的,技术进步表现于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V/C)逐渐缩小,而在这个公式中却是把这个比例当做不变的。”但是,必须承认,马克思关于不变资本在资本中的比例越来越增长的思想在《资本论》中是多次表现出来的。马克思说:“资本技术构成的这一变化,即生产资料的量比推动它的劳动力的量相对增长,又反映在资本的价值构成上,即资本价值的不变组成部  相似文献   

13.
在《资本论》第二卷里马克思所建立的科学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如果脱掉它的资本主义外衣,对社会主义经济同样是适用的。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是我国当前进行经济调整的理论基础;其中关于扩大再生产按其实现途径可区分为外延的扩  相似文献   

14.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不是客观经济规律?它适应不适应于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个长期有争议的问题。这里,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这个历史阶段所必然出现的规律。 否认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客观规律的同志认为:“从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中得不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结论。”列宁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巴黎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三部著作 ,表现了马克思科学的人的本质观的形成轨迹与其科学的世界观特别是唯物史观形成的内在逻辑一致性 ,马克思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科学的人的本质观赖以建立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全新的角度阐述了人的类本质问题。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可回归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的原初态度——对人的类本质的消解。  相似文献   

17.
哈罗德模型与马克思两部类经济增长模型的连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为群 《巢湖学院学报》2009,11(5):38-42,98
为了以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指导现代经济增长模型在我国的应用研究,以及借鉴现代经济增长模型的数量方法拓展对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基于两部类社会再生产情形,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将哈罗德模型与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连通.揭示了两部类之间的产品交换是哈罗德模型中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实现的条件,两个部类的结构参数对哈罗德模型具有决定性作用,从而弥补了哈罗德模型的缺陷.并以<资本论>中的举例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人的本质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前我国哲学界热烈争论的问题。关于人的本质的含义,我们认为马克思从一般和个别两个角度作了科学的规定。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他提出了人的本质是劳动的命题;在1845年春天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一文中,他又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命题。第一个命题从人类与动物群的根本区别上规定了人的一般本质或类本质,从而把人类与动物群根本区别开来;第二个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篇文章的分析,说明了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标志,马克思最终实现了其思想发展第二次逻辑转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马克思的《巴黎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三部著作 ,分析了马克思科学的人的本质观的形成与其科学的世界观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形成的内在逻辑一致性 ,认为马克思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科学的人的本质赖以建立的基础和前提 ,脱离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 ,就不可能获得对人的本质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