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3月19日《江南时报》在头版报道了盐城市一位凭着良心兢兢业业从教30余年的普通乡村女教师——李华倒在讲台上的新闻,一时间,教师压力与“过劳死”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教师是份良心活”的普遍职业认同下,我们不禁要问,仅凭那份对教师职业的忠诚和对每个孩子负责的职业良心,教育究竟还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2.
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职业认同对教师的成长是一种内驱力,是做好教师职业的心理基础,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绩效,同时对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是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免费师范生作为"准教师",作为未来基础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职业认同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路线的确定,对未来的教育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在读免费师范生为调查对象,欲从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调查免费师范生对中小学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试图为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和培养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进一步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对贫困乡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显示:贫困乡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行为"较为规范,但"职业认知"有偏差,"职业能力"有待提高,"职业情感"有待提升。影响贫困乡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收入、社会地位、职业价值观和教育科研能力等。采取政策扶持和教师自我提高的措施有助于提高贫困乡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助力乡村英语教育的发展及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程度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教学工作的成效,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对教育及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职业认同程度,可通过清退职业认同程度极差的教师,帮助教师进行职业规划,对教师进行职业认知的学习和训练这三种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职业认同对教师的成长是一种内驱力,是做好教师职业的心理基础,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绩效,同时对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是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免费师范生作为准教师,作为未来基础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职业认同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路线的确定,对未来的教育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在读免费师范生为调查对象,欲从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调查免费师范生对中小学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试图为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和培养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进一步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师具有的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身份的重要维度,但主要是有关教育活动的效用维度,且主要以技术性和工具性为特征.使"教育"成为可能的层面还必然涉及"价值维度",因而教育价值和教育理想在教师的专业认同中占有不可或缺的角色.教师"使命"背后的教育理想无不与个人价值密切相关.个人价值是个人认同的一个构成维度,所以,教师的专业认同与其个人认同在价值层面应是一致的.如此,教师对教育理想的反思和对其专业认同的理解与她/他对个人认同的理解分不开.哲学家利科对个人认同概念和叙事认同概念的分析,为教师反思其教育理想和理解其专业认同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策划人语与普通高中教师相比,中职教师需要面对较多的"问题学生",经常感到身心俱疲,产生职业倦怠。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能否找到工作的快乐点,已成为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有关学者认为,教师的职业境界有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作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作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作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活动看作幸福体验。前两个境界是一种"他律"的取向,后两者是"自律"取向,教师应实现从"他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重要内驱力之一,对教师"本体安全"的获得、幸福满意度的提高、专业的发展及更好地应对教育的改革和变化有重要意义。教育机智的发挥是优秀教师的特质之一,在经过教育意向、教育爱后形成的职业认同,是教育机智发挥的必要条件,而教育机智的发挥则是教师职业认同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9.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往今来,有不少思想家、科学家都从事过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爱岗敬业对于教师而言不仅仅是热爱自己的职业,更重要的是爱学生,尊重学生。有人曾说过:教师的工作是一个良心活,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教的是那些东西,随随便便教的也是那些  相似文献   

10.
在潘光旦看来,现代教育是一种"忘本的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乡土教育的缺失造成的。教育的核心在于"位育",即能使教育对象"安其所遂其生"。位育包括人性教育、乡土教育和国民教育3个层次。乡土认同教育是国家认同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应当重视乡土教育,培养青少年一代的乡土认同,寻求教育的"务本之义"。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认同是影响初任双语教师进行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帮助初任双语教师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感,要努力改善初任双语教师的工作环境,提高其"职业安全边际",建立初任双语教师选拔制度,并协助初任双语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初任双语教师对双语教育充满热情和动力,进而提高初任双语教师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马妮 《海外英语》2012,(12):30-32
该文选取杭师大钱江学院《综合英语》课题组这个教研团队中的六位初任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教研团队"这个特定语境中的"教师身份认同困惑",经过访谈发现该六位教师面临身份认同困惑,笔者解读原因为:1)扮演多重角色身心疲惫;2)将教师角色与研究者角色割裂;3)缺乏职业安全感;4)渴望工作与生活融合却力不从心。笔者从内外因素两方面提出实现身份认同的对策:1)外部因素:高校教育改革应重视教师成长,帮助初任教师应对改革带来的挑战;2)内部因素:教师群体应加强团队合作型组织文化建设,真实面对自我与学生,加强教师自身反思性和合作性实践。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以认同理念为指导,从唤起学生自我认同出发,积极帮助学生形成职业认同,进而促进学生建立生涯认同,探索出一套职业发展教育的"三步认同"模式:唤起自我认同,建立职业认同,探索生涯认同.这一模式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学生工作中的服务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志向,并引入多种力量共同参与其中,可以为中国高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教师职业认同是个体从自身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我角色的过程,对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乡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直接关系到其对乡村小学教育工作的热爱与否,工作态度积极与否,关系学生的成长发展。当前针对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研究尚且不足,本文旨在调查吉安市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针对当前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提出提高其职业认同水平的路径和方法,促进乡村小学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教师职业认同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教师对其职业认同的程度以及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程度对教育及教学工作来说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16.
<正>《孟子》将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称为良心。由此可见,良心是对他人的一种"善"。如何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大背景下守护住教师的职业良心,不仅事关教师队伍的建设,更关系到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第一,"有良心"是职校教师从教的道德底线。作为伦理概念的"良心",其当下的价值取向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教师来说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习总书记在2014年视察北师大时对教师提出"师者,人之模范也"的  相似文献   

17.
中职教师是决定中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表明中职教师的职业认同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职业探索、职业动力、职业成功等密切相关。本研究对某直辖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状况进行调查,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得到职业认同的衡量结构包括职业动力、职业情感、职业目标三个维度。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调查发现中职教师的职业认同处于中上等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不同职称、岗位、收入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背景下,青少年学生新时代政治认同教育应立足根本,铸魂固本;把握"时""事""势",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加强改进、创新和化育青少年学生政治认同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着力教育内容的"新"、教育方法的"活"、教育态度的"实"、教育空间的"动",不断研究新时代、紧跟新形势、把握新变化、回应新课题,努力开创具有时代特色的立体化、开放性的青少年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职业认同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对在职教育硕士毕业生教师群体的职业认同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职教育硕士毕业生与普通教师的职业认同存在差异,在职教育硕士毕业生的职业认同存在年龄方面的差异.与在职教育硕士毕业生职业认同相关的维度包括五个:职业效能、职业能力、职业投入、职业意愿、职业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在角色要求和适应上与其他职业不一致。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自我认同,系统支持来充分对教师职业角色进行认同和适应,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具活力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