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明代项穆在《书法雅言》中则说:"人正则书正。心为人之帅,心正则人正矣。笔为书之充,笔正则书正矣。人由心正,书由笔正。"这种源于人们长期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将书画作品的好坏与人的品  相似文献   

2.
<正>对大部分人而,钢笔就是个简单的书写工具。有时候在银行里捡到支笔,有时候又在邮局里丢了支笔,无足珍贵。然而在对笔爱不释手的人眼里,笔不仅仅是用来书写的,还承载了对奢华的想象力。它不仅是个书写工具,还是件艺术品。为此,世界上众多奢侈品牌都不遗余力地制造外形精美、意义独特的笔。杰克行限量版钢笔据英国《每日邮报》2014年1月1日报道,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英国杰克行(Jack Row)近发布包括两款钢笔设计的"Jaali"收藏品系列,分别使用金银和蓝色宝石装饰笔筒。  相似文献   

3.
叶嘉莹 《中国文化》2010,(2):150-164
<正>一序论"词衰于明",这几乎是研究词与词史之人的一个普遍共识。即如刘毓盤之《词史》,就曾写有专章,题曰"论明人词之不振"①。吴梅之《词学通论》亦以为"词至明代可谓中衰之期"②,至于王易之《词曲史》,则直指明词为"入病"③。但是就在这种认明词为衰落的普遍观念中,我们却应注意到在词之发展史中与此恰好相反的另一现象,那就是如果换一个性别角度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明代却正是女性  相似文献   

4.
《寻根》2017,(1)
<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云:"(亮)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八陈图,一名八阵图。或问:八阵图是什么?答案莫衷一是。一曰诗歌。民间流传不少歌咏武侯《八阵图》的诗,其中以杜诗最为有名。杜甫晚年离成都草堂南下,由云安移居夔州,有《八阵图》诗一首,其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文本本义(或称原义)和意义(或  相似文献   

5.
红楼酒令     
《寻根》2017,(1)
正酒令是酒席上助兴之戏,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行令饮酒",即酒席之上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对诗联句或进行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酒令起源于春秋战国,汉代刘向在《说苑·善说》中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所谓"觞政"就是酒令。明代王志坚在《表异  相似文献   

6.
文房用品。在五花八门的收藏品中并不显眼,虽然只能归入小器杂项,却历来为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所青睐。文房清玩在隋唐时期兴盛,至明清。已然超出笔、墨、纸、砚的范畴。文徵明的曾孙文震亨所著《长物志》中,列入众多文房用具,包括笔、墨、纸、砚、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掭、水中丞、水注、  相似文献   

7.
牧野之战周军的总指挥是一个传奇色彩浓厚的人物 ,有关他的姓名叫法很多 :吕尚、姜尚、姜子牙、太公望、齐太公、师尚父以及俗称的姜太公等等。如 :《中国历史便览》云 :“俗谓‘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 ,说的就是吕尚的故事”。这里把“姜太公”解释为“吕尚”。《史记·周本纪》云 :“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把其中的“师尚父”解释为“姜尚”。《史记·齐太公世家》云 :“号之曰‘太公望’。”《说苑》云 :“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在《封神演义》中又有“姜子牙”的称呼。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叫法 ,我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8.
正三汉宫室文化深受楚地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延续楚巫乐舞之风。汉武帝尤敬于鬼神而好仙道,在甘泉宫祭祀天帝泰乙,以女乐祭祀请神、降神,《三辅黄图》卷五《台榭》载:"武帝时祭泰乙,上通天台,舞八岁童女三百人,祠祀招仙人。"《淮南鸿烈解》卷四《坠形训》载:"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  相似文献   

9.
正班固评价司马迁说:"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唐代的史学家刘知也说:"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司马迁著史的"实录"精神,历来为人所称道。但考察《史记》一书就会发现,司马迁之著述《史记》,固然多"直书"之笔,在采  相似文献   

10.
2012年6月22日,《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于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此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联合主办,精选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珍藏148件(套)精美瓷器,包括明代早期外销瓷、西方在中国定制瓷器、19世纪中期欧洲仿制瓷器,以及部分英国收藏家曾经收藏的中国官窑瓷器精品。此展展品之丰富和精美程度,在过去展览中实属少见。  相似文献   

11.
蓬遠樓詩話     
正傳杜牧《清明》詩真僞《千家詩》載《淸明》詩云:"淸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題爲杜牧之所作,沿自《後村千家詩》也。此詩膾炙人口,每令人於淸明煙雨之時,念及提及也,而其詩牧之集中無有,人頗以爲疑。余嘗偶閱光緒八年金陵書局刻本樂子正《太平寰宇記》,其書卷九十《昇州》載江寧縣有杏花村,云:"在縣  相似文献   

12.
正一説痴呆章太炎《新方言·釋言第二》:《莊子·達生》:"公反,誒詒爲病。"李頤曰:"失魂魄也。談一音哀,詒音臺。"誒亦爲騃。《廣雅》:"騃,痴也。"《漢書·息夫躬傳》:"内實騃不曉政事。"《説文》有"佁"字,云"痴貌。讀若騃。"《方言》:"儓,南楚凡駡庸賤謂之田僵。"郭璞曰:"(?)儓,駑鈍貌。儓音臺。"駑駘亦此字也,今謂白痴爲誒詒,俗作呆獃。~1《新方言·釋形體第四》略云:《莊子·德充符篇》:"衛有惡人焉,曰哀駘它。"蓋醜惡莫如局背,故亞訓爲醜,象局背形。駘它者,即局背之謂耳。~1  相似文献   

13.
正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立秋三候分别为"凉风至""白露降"和"寒蝉鸣"。前两候与自然界气候变化有关,第三候与昆虫的活动变化有关。"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元吴澄《十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以下简称《集解》)云:"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  相似文献   

14.
正在风花雪月四绝四胜,山光水色举世无双的大理,不知从何时开始,"乘苍山索道,赏百花芳菲"已然成为当下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享受"。明代诗人童轩曾在他的《点苍山歌》中唱道:"琪花瑶草四时闲,此景仿佛非人间",苍山自始都在为人们铺排着云、雪、花、瀑、石等诸多美景。每年的春末夏初开始,便是"乘苍山索道,赏百花芳菲"的最佳时节。在这个"玉带云横大索道,百花千卉满苍山"的黄金时段,整个  相似文献   

15.
仰槐記瑣     
正錢楊狡獪"狡獪"云者,謂游戲、戲言耳,語出魏晉,檢辭書即知,非今日"詭詐"之義也。讀《槐聚詩存》,三復吟味,似窺見錢、楊二先生弄狡獪處,其二老之游戲三昧乎?《槐聚詩存》集末有《代擬無題七首》,繋於一九九一年,凡七首,詩云:縱説疏疏落落,仍看脉脉憧憧。那得心如荷葉,水珠轉念無踪。(其一)  相似文献   

16.
《寻根》2016,(5)
正粥名这里的粥名,是指古代对"粥"最早的、不同的叫法,不包括后世粥的制作品类(如药粥、八宝粥)。根据古代文献,粥的不同叫法约有如下几种:粥:古字本作"鬻",这是一个会意字。《说文解字》"鬻"字段玉裁注云:"会意,之六切。一音余六切,是以卖鬻字作此,卖之假借也……鬻作粥者,俗字也。""鬻"字下半部的"鬲(lì)",是陶制或青铜的三足蒸  相似文献   

17.
词牌名小说,即是以词牌名或曲牌名为基本词汇素材,借助词牌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学叙事的小说作品。明代通俗类书《绣谷春容》收录了五种词牌名小说,其中以《梅嘉庆传》最为典型。词牌名小说属于谐谑文学的一种,"集词牌名句""集词牌名词"是词牌名小说的早期形态,苏轼《杜处士传》、李衍《陈子衿传》与词牌名小说有着深厚的渊源。词牌名小说是词牌与小说的巧妙结合:词牌在小说中不仅用于指代事物,还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小说为词牌"变体为文"创作条件,作者凭借个人才情和艺术积累,使得词牌文化得以施展。词牌名小说是雅、俗文学交融的产物,词牌的本事典故、艺术内蕴提升了通俗小说的文化品质,展现了明代通俗文学创作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8.
剽襲三題     
正剽襲愈於原作阮吾山《茶餘客話》卷十一云:"桃源驛見壁上題詩云:'走馬張弓四十年,封侯無路且歸田。芭蕉夜雨梧桐露,注到孫吳第幾篇?'後未題名字。亦不凡之才。"舒鐵雲《瓶水齋詩話》謂"北道題壁詩罕見佳者",而舉所賞者三首,其一即阮所錄之詩也。壯懷未遂,退老江湖,窮愁著述,思貽後人,二十八字,足抵一篇《老將行》矣。余少小讀之,至老不忘。頃閱閻古古爾梅《白  相似文献   

19.
冯军 《华夏文化》2010,(2):27-29
<正>放生作为一种民俗事象,与人类历史共时,各个时代文化背景、人类认识观念的差异令放生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内涵特征与审美趋向,放生表达既是一种宗教关怀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延绵不息的精神财富。古人最重视生,《周易·系辞》下云:"天地之大德日生。"《左传》中也说"生好物也"。正是由于万物之生,世界才多姿多彩。而重视生、尊重生的前提必须是好生、放生。好生与放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广义的放生  相似文献   

20.
<正> 所谓杂家,对其做过学派界定的,有《汉书·艺文志》,云:"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