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年前,由台湾著名女歌手高胜美演唱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主题曲《千年等一回》风靡海内外。20年后的2012年,由江苏镇江和浙江杭州携手策划的“千年等一回——白蛇传民间艺术精品展”在杭州西湖博物馆成功举办,再次掀起人们对自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白蛇传传说》的关注热潮。  相似文献   

2.
卓刀泉传说流传于武汉市洪山一带,记录了三国时期关羽路过此地以刀斫地寻得水源的故事。这一传说的流传与关公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宋代因泉建寺,之后历代卓刀泉古寺屡毁屡修,如今我们还能看到古泉古寺,听到这一传说。2007年卓刀泉传说被列为武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这一文化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正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特别的审美习惯,蕴藏了一个民族深刻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4.
2012年2月2日,文化部出台《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随后颁布第一批4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生产性保护实验基地名单。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市已有成吉思汗祭奠、鄂尔多斯婚礼、漫瀚调、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古如歌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56个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刊已登载过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今陆续简要介绍鄂尔多斯市的56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6.
中州大鼓     
正中州大鼓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颇受媒体关注。但目前学界关于中州大鼓的研究却不足,仅李建东等人的《赵堤"中州大鼓"》和赵书峰的《浅谈中州大鼓的艺术特色》对该问题略有提及,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市已有成吉思汗祭奠、鄂尔多斯婚礼、漫瀚调、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古如歌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56个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刊已登载过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今陆续简要介绍鄂尔多斯市的56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市已有成吉思汗祭奠、鄂尔多斯婚礼、漫瀚调、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古如歌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56个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刊已登载过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今陆续简要介绍鄂尔多斯市的56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9.
《大理文化》2011,(2):121-121
《世界遗产公约》将文化遗产定义为"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即"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两类。无形文化遗产,(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做了诠释和定义。  相似文献   

10.
正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陕西黄陵县是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1961年,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号称"天下第一陵"。2006年,黄帝陵祭典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陵县被命名为中国黄帝祭祀文化之乡。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指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一、绵延数千年的黄帝陵祭奠从黄帝逝世时起,就开始了祭祀黄帝活动,据《竹书纪年》记载:黄帝去世后,他的大臣左彻就开  相似文献   

11.
又凡 《大理文化》2021,(6):97-101
2021年春天,与1980年的经典白剧《望夫云》遥隔41年之后,3月1日至2日,复排版白剧《望夫云》在下关蝴蝶之梦剧场公演! 白剧是大理州地方传统戏剧,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望夫云》由杨明、陈兴、张继成编剧,张树勇导演,叶新涛、杨永忠、马永康、董汉贤等白剧表演艺术家主演,创排后曾到北京、成都、昆明等地演出,轰动京城,原文化部、中国音协、剧协先后为剧组召开专门座谈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与会专家对该剧编、导、演、舞美、音乐等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因《望夫云》2020年10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重点扶持作品,由大理州白剧团复排并公演,现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我有幸连续看了两场后,又仔细看过41年前的经典版视频,越看越入迷,不止一次被深深打动,泪湿眼眶.  相似文献   

12.
自《木兰诗》诞生以来,木兰的故事广为流传,木兰也一直以至忠至孝、智勇双全、淡泊名利的个性特征被世人讴歌赞美,却很少有人探究隐藏在"代父从军"豪壮背后的苦泪辛酸。本文从现代文化视角重新阐释这个千古女英雄,将人物放置在时代文化大背景和个人人生抉择的矛盾冲突环境中,以《木兰诗》的故事为底本,发掘木兰"代父从军"所面临的种种境遇问题,解读木兰作为一个普通女性所面临的人生困惑。  相似文献   

13.
陆星瑶 《寻根》2021,(2):65-71
黄大仙是我国东南沿海民间普遍祭祀的道教区域性神明。黄大仙作为神仙受到民间祭祀,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黄大仙信仰远播东南亚、美洲、欧洲、澳洲等地,成为世界华人中极具影响力的尊神之一。金华市的黄大仙传说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上海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研究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学科建设、民间信仰和地域民俗文化等多方面展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方面,进一步向应用性研究拓展。陈勤建、钱炜蕾的《“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联动和共同发展》(《文化遗产》2008年第1期)一文提出了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联动问题。长三角在民众的生存方式、生产技艺、生活智慧和思维原型上的大同小异,决定了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许多同源性或共同性的形态和特征。  相似文献   

15.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核心工作之一。从1989年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书》、2001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到2002年的《伊斯坦布尔宣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逐渐被世人确认。1999年,前任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郎甫-上任。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具有现实性和长远性的系统工程,"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翻山铰子是从我国古代巴文化区域内传承发展而来的一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于2008年6月7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以生态美学为研究视角,从原始舞蹈翻山铰子的传承与发展说开去,试图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寻求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民间文学艺术与民俗学研究概况201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然是民俗学界关注的重点。陈勤建的《当代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回归和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暨生产性方式保护探讨》(《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第2期)一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资讯     
《中外文化交流》2011,(4):90-97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第十八次和第十九次会议三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月25日表决获得通过。"非遗"法是中国文化领域继《文物保护法》的  相似文献   

19.
《寻根》2016,(6)
正随着歌曲《六尺巷》在2016年春节晚会上被演唱,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广为人知,故事的主人公张英及其家人,更受到了人们普遍的称赞。现在的"六尺巷"是2002年才恢复的,而有关"六尺巷"的传说则流传很久了。最早记录桐城"六尺巷"传说的是近代姚永朴的《旧闻随笔》一书,其卷四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  相似文献   

20.
<概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于8月18日在鄂尔多斯文化艺术中心开展,展出内容为全国55个少数民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代表性项目和已被列入省(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