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代名舰中山舰先后参加过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它负载着孙中山先生爱国救民的光荣革命奋斗历史,在抗日战争中壮烈殉难于长江武汉金口段。它是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中国人民抗日御侮的历史见证,表现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非凡的舰史令人难以忘怀。中山舰所经历的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给日军打击最大的一次重大战役,它大量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想,为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册上书写了辉煌篇章。在中山舰博物馆与中山舰纪念旅游景区建成即将开放之际,为探讨中山舰承载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以及中山舰所经历的武汉会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武汉市中山舰陈列保护领导小组主办的中山舰及武汉会战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期在武汉碧波荡漾的汤逊湖畔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的中国近代史学者60余人参加了这一盛会,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2.
摆在我面前的三大本《武汉文物丛书》,凝炼厚重,琳琅满目,竟让我马上联想起南宋人袁说友"如何不作钱塘景,要与江城作画图"的诗句。袁氏用文字来描摹他所见到的江城美景,而三卷本《武汉文物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则用精美的图片和说明文字,展示了武汉地区丰赡而多姿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闻名于海内外的中山舰纪念区和武汉会战雕塑群,将会再次受到人们的瞩目。坐落于中山舰纪念区的武汉会战雕塑群由15组雕塑组成,环绕金鸡湖徐徐展开,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武汉会战气势磅礴的悲壮场面;从陆战、海战、空战和全民抗战等不同角度,全面展现了武汉会战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是武汉地区最大的纪念抗战雕塑群。  相似文献   

4.
1938年5月1日,武汉各界聚集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要求全民参加抗日战争。从1938年6月至10月25日进行的武汉大会战是中国抗战初期继淞沪、忻口、徐州会战后的第四次大会战,中日双方在此次会战中投入的兵力之多、作战规模之大、战线之长以及死伤之众在八年抗战中皆属罕见。中国军队近5个月的浴血奋战,终将日本拖入了持久战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武汉虽然于10月底沦陷,但中国政府却彻底粉碎了日本大本营的不扩大方针,在“以空间换取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的整体的持久战略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悲壮惨烈的武汉会战不仅较成功地终结了正面战…  相似文献   

5.
<正>《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宋代的黎靖德分门别类编排成《朱子语类大全》140卷,收录了朱子及其弟子对于当时儒家经典核心命题以及当时理学重要问题的言论。关于《朱子语类》的经学思想价值,存在两种意见,一是《朱子语类》不能代表朱熹的思想,因为《朱子语类》的形式类似于《论语》,所以《朱子语类》的不足在于片段化的对话形式,片段化导致其思想表达不成系统,对话的形式,导致了朱子及其弟子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蒋锡武和江东主编的《艺坛》第三卷,得到王元化的赞助,改交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更加扩大了在海内外的影响。承蒙编者厚爱,赠我一册。同时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我针对书中的重点文章《武汉京剧史话》写一篇评论。这个任务我确实没有能力完成,但是又不能向编者交白卷,只好避重就轻,谈一点读后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中原民俗文化的缩影——推荐《中原民俗丛书》□张振犁1997年,海燕出版社推出了由孟宪明、程健君同志主编的15卷、360万字的《中原民俗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可以说是中国民俗学界令人瞩目的一件盛事。《丛书》的15位中青年民俗学者,历经10年之久的...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抗日战争是最可歌可泣的,是中国近一百多年来,最坚决、最彻底的一次维护主权、抵御外侮的战争。在这场长期的、大规模的抵御外侮的战争中,武汉一度成为抗战的临时首都,起到了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抵御日本侵略的精神导向作用。在艰苦卓绝的武汉保卫战中,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成为自“七七事变”以来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日本军队由此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中国军队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为最后的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时隔六十年,重新回顾抗战史,武汉保卫战在抗战史上的重要作用不可忽略。几十年间,…  相似文献   

9.
近日在我的书案上,始终置放著一部多卷本的大书,它像磁石般地吸引著我,几乎欲罢不能,因此每在料理急务之馀,或在夜深人静之际,断续展读终卷。这就是历史学家戴逸教授主编的《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全书分9卷,计有《导言》、《政治》、《军事》、《边疆民族》、《经济》。《农民》、《社会》、《思想文化》、《对外关系》等。戴先生自己撰写了《导言》卷和《军事》卷,其它各卷也都是与所涉内容研究有素的专家来承担。整个丛书,以二百数十万言的篇幅,对18世纪的中国历史展开全景式的论述,它以当时的中国为焦点,并将其置于世…  相似文献   

10.
王彬 《华夏文化》2014,(4):37-38
正饶鲁(1193—1264),字伯舆,一字仲元,饶州余干人,南宋理学家,曾从黄幹学,是朱熹的再传弟子,世称双峰先生。《全宋诗》卷二八七二据清曾燠《江西诗徵》卷二〇收录饶鲁诗歌6首,分别是《琵琶洲》《石潭急峡》《重湖夜月》《稠山茅屋》《远浦棹歌》《春水番湖》。笔者为搜集中国古代训蒙诗而阅读《养蒙大训》(本文所引《养蒙大训》皆据(《丛书集成续编》第6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8年版第200-233页)时,发现饶鲁的7首诗作,这7首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2月14日上午,《“魅力武汉”摄影艺术展》在武汉博物馆隆重开幕。市领导叶金生、徐化贵、胡曙光、刘彩木、车延高等出席。展览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化局、武汉市文联主办,武汉市群众艺术馆、武汉博物馆、武汉摄影家协会、武汉作家协会承办。《“魅力武汉”摄影艺术展》是全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迎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的一次重要活动。展览以艺术摄影的形式,全方位、多视角生动展现“十五”以来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反映武汉的独特人文景观和深厚文化底蕴,描绘了一幅美丽和谐、开拓…  相似文献   

12.
“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江南国土都沦丧……”著名现代京剧样板戏《沙家浜》中沙奶奶这句令人耳熟能详的唱词,恰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淞沪会战失败,上海除租界以外全部落入日军之手,成为“孤岛”,史称“孤岛时期”。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图说》(China Illustrata)是出版于1667年的拉丁文版图书,全名为《中国宗教、世俗和各种自然、技术奇观及其有价值的实物材料汇编》,作者是德国耶稣会士基歇尔。这本书是欧洲早期汉学的代表作,汇总整理了当时欧洲来华传教士带回欧洲的关于中国以及中国周边国家地区的资料,其中也包括对当时中国社会宗教状况的介绍,并以大量精美的插图闻名。2010年3月,大象出版社出版了张西平、杨慧玲、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3月,著名翻译家文洁若先生的经典译作《五重塔》,经由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再次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日本近代文学大家幸田露伴的两部代表作《五重塔》和《风流佛》。译作本身曾经在199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当时是以另一部作品《风流佛》作为书名。时隔近30年的经典再现,让幸田露伴这位日本文学大师再一次走进中国读者的视野。幸田露伴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随笔家、考证学家。他出生于1867年,即日本明治维新的前一年,一生跨越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个历史时期,为日本近现代文学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五重塔》发表于19世纪90年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7月9日,一手缔造了平成时代众多知名男性偶像组合的杰尼斯事务所创始人喜多川(Johnny,1931—2019)因病在东京都内一家医院去世,享年87岁,令日本乃至亚洲演艺界深感惋惜:偶像黄金时代不再。缔造时代神话日本媒体在叹惋的同时也对喜多川大加赞美。喜多川去世的次日,日本所有体育报纸均以整版报道的形式表示哀悼,称其为"建立日本艺能帝国的偶像之父";主流报纸《朝日新闻》也破天荒地用一  相似文献   

16.
《敦煌变文集》里收录了一种《孝子传》,是用好几个写卷编纂起来的,原来都没有题目。其中用作底本的伯2621号卷首残缺,卷末郤有“事森”两字,好像就是书名,很可能是一部类书的题目。古代类书有《史林》、《类林》、《华林遍略》等,“森”比林更稠密,所以用作书名也是可以解释的。卷中还有“廉俭篇”的小题,显然是书中的一个门类。  相似文献   

17.
《岁时广记》是一部包罗南宋之前岁时节日资料的民间岁时记,是人们研究岁时节日民俗的一本重要资料汇编。但是关于本书的版本研究,却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笔者根据清代以来学者的种种考证资料,大量参考了明清以来的目录学书籍以及福建的地方志,做了关于《岁时广记》版本资料的综述,试图弥补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18.
明·钦抑撰《画解》都四万馀言,是一部绘画理论著作。王世襄先生于一九五八年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发现此书的精抄本,遂加以标点,并撰写了这篇《后记》,收入王编《画学汇编》,当时腊版油印二百部。百馀年前,程庭鹭已谓“今《画解》一书,若在若亡”,余越园著《书画书乐解题》列入“未见”,故堪称孤本。一九八○年,上海编辑“画论丛书”,曾向王世襄先生索去复印本一份,准备印行,后因经费无着,未克实现。据了解,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在“文革”中将原写本丢失,故油印本成了仅存的本子。现在本刊发表王世襄先生的《<画解>后记》,以引起艺术理论界和出版界的注意,为《画解》续命。  相似文献   

19.
杨匏安是中共五大选出的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是华南地区最早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先驱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理论家和革命活动家。建党80周年时,《人民日报》把杨匏安和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一起作为中国历史"开天辟地"式的杰出人物进行了报道。由于杨匏安烈士牺牲较早,知道他的人不多,他与武汉的关系也鲜为人知。因工作原因,我有幸接触到杨匏安烈士的儿子杨文伟夫妇,从而更多地了解到杨匏安这个中国近代史上的非凡人物及其留在武汉的足迹。作为烈士的后代,杨文伟夫妇为武汉地区红色资源的发掘、红色历史的研究宣传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完稿于1877年,而最早是在1875年1月就开始发表于《俄罗斯公报》上。小说刚一发表就引发了热烈的争论。当时任宫廷女官的托尔斯泰的堂姑母亚历山德拉·安得烈叶夫娜·托尔斯泰娅关于读者的反应曾写道“:《安娜·卡列尼娜》的每个篇章都轰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