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军 《文教资料》2005,(31):7-8
所谓联想法,是由眼前的某一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事物,或由一个概念联想到另一个概念的心理过程。联想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们平时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联想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历史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以及复杂的历史概念,同时还可以使历史课上得生动形象,活泼有趣,丰富多彩,增强教学效果。往往有的历史课上得枯燥无味,照本宣科,导致学生厌学,倒不妨试试历史教学中最…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固然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质疑、解疑,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训练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品质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联想是由一种事物的经验想到另一种事物的经验,或从一种观念想到另一种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们对过去…  相似文献   

3.
《考试》2007,(Z1)
作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这两种思维方式。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表象为起点,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何为联想?联想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了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它是思维过程中,把过去储存在记忆中较熟悉的知识"串联"起来的能力,是一种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智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想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联想和想象的理解和体会.一、联想的运用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一般可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它对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回亿旧知识和发展推理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教师如果善于利用中学  相似文献   

6.
如何培养幼儿的联想能力王幼娥,宋德香,陈洪波所谓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起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在回忆、推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手段,是发展幼儿想象力的台阶,也是创造发明必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联想能力呢?我们主要运用了...  相似文献   

7.
作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这两种思维方式。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表象为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的灵活与否,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而思维活动的灵活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掌握并运用联想与想象。 什么是联想与想象?联想就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想象是人们在原有感情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因此,只让学生了解抽象的概念,是远远不够的,具体怎么操作,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9.
技法指导 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学生在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呢?我们可按照下列三种思路去培养和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  相似文献   

10.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为导因想象出与之有联系的别的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类发现新事物、探求新规律的一种必具心理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联想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具体教学中,培养学生联想能力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相似文献   

11.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联想这种心理过程,这种思维方法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既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会进步和人的不断完善的根本保证的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通过教学来教会学生识字、阅读、作文,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提高道德水平和思维觉悟,就应该自觉地运用联想规律,以争取最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训练重点联想和想象二、训练要求 1.分清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理解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表达思想内容,抒发思想感情。三、知识要领 1.联想和想象的联系和区别。联想和想象都是心理过程,在写作活动中,联想和想象往往结合起来运用,不是截然分开的。联想是由此时此地此类事物想到彼时彼地彼类事物。由这一个想到另一个。而想象则是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联想和想象的表达作用。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使文章主题鲜明、突出,使所写的形象具体、生动,使作者感情得以充分抒发。  相似文献   

13.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联想这种心理过程,这种思维方法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既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会进步和人的不断完善的根本保证的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通过教学来教会学生识字、阅读、作文,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提高道德水平和思维觉悟,就应该自觉地运用联想规律,以争取最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联想和想象常被综合性地运用于文章之中,以使其意境更为深远,添彩增味。可以说,若没了联想和想象,也就没有好文章。然而,在中学生习作过程中,联想和想象往往成了“拦路虎”,很难自由驾驭。下面我们就谈谈二者的区别和运用的问题。一、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联想,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在人们的审美感受中,联想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活动。它突出相关性,被联想到的事物一定与作者的见闻相关,一般可分为相似联想、比较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所谓相似朕想,强调此物与彼物之间有相…  相似文献   

15.
焦文林 《高中生》2009,(22):38-39
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图景为起点,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焦文林 《高中生》2009,(11):38-39
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图景为起点,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属想象的范畴,但又不同于想象。联想就是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高于联想,而联想是想象的基础。学生有了较强的联想能力,就能顺利地把新学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辨别它们的本质区别,同时,学  相似文献   

18.
联想是由前感知的事物回忆或联系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是回忆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唤起的是存在于大脑中的表象的再现。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思路或加大思维深度,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下面举例浅谈我的做法。1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新知识的引进,有这样两种情况,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伸、拓展。新旧知识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统一、整合。而联想是获取知识,发现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途径。自然教学中许多概念、规律可以从旧知识引出…  相似文献   

19.
联想是由这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求获得新知识的重要手段。展开丰富的联想,才能拓广知识,挖掘数量间隐蔽的内在联系,以及数量间可能引起的变化规律,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由于客观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具有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不同的联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联想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在数学上的探索、发现和创造的能力。一、因果联想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因而从因果关系联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联想。例如,学了比  相似文献   

20.
电影《雅马哈鱼档》的作者章 以武谈到创作体会时认为,联想和 想象是创造的两张翅膀。从生活中发现有创新意义的素材,必须借助于丰富独特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所说的一样,“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的想象活动”。 著名学者王力说:“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屈原、李白……”想象是创造的先导。联想和想象都是一种心理活动。联想指的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写作过程中,联想和想象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