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关于柳湾彩陶人像壶的文化内涵,以往的研究过多地集中在人像的性别上。其实,同壶上的人像与蛙纹之间具有相互解释的意义,蛙纹代表的是一种祭天的符号,人像壶则表达了用活人祭天的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2.
马家窑文化之彩陶纹饰有上百种,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蛙纹、鹿纹与鸟纹为图腾纹,以蛙纹最有特色,是早期的巫师形象。  相似文献   

3.
马家窑文化之彩陶纹饰有上百种,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蛙纹、鹿纹与鸟纹为图腾纹,以蛙纹最有特色,是早期的巫师形象。  相似文献   

4.
王践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6):51-53,100
文章通过对苗族、瑶族、黎族、壮族等蛙纹的造型、结构、色彩、象征意义、文化内涵等分析,总结出各少数民族织锦中蛙纹的共同性和联系。  相似文献   

5.
常见蛙类的食性特点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采集于北碚和宣宾江北的八种132只无尾两栖类的胃内容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的有益系数分别为:斑腿树蛙66.7%,饰纹姬蛙98.9%……,中国林蛙和粗皮姬蛙均为100%.不同蛙类因其生活环境的差异性,在食性亦有所差别.文章还对蛙的食性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们所见华夏文明史中较早的"巫"符,出现于甘肃马家窑文化出土的彩陶纹饰中,其形与以后甲骨文中的"巫"字完全一致。通过对甘肃新发现两件带"巫"符纹饰人形彩陶艺术品的分析,可以证明"巫"纹的产生与代表女性的蛙纹存在着共生与同源关系,是一种代表原始生殖崇拜观的巫术符号。  相似文献   

7.
畤祭是从秦国到西汉时期的一种重要的祭天形式,国君帝王们极为重视,不但多处建畤.而且祭祀频繁.从西畤到泰畤,都是用以祭天的.这一时期,畤祭实际上起到了圜丘祭天的作用.尽管王莽奏建了祭地的广畤,但却冲淡不了以畤祭天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不少育人者在管理规范学生的言行时喜欢"哪壶不开提哪壶",常提不足之处,猛揭疼痛之处,似乎在提醒,让其顿悟,……可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壶儿"体味不到,而逆反的"程度"却越来越高,反其道而行之.最近读到一则名为《"瓦工"》的小故事,猛然悟出育人者应该练就壶水不开巧添"柴"的功夫,而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相似文献   

9.
关于彩陶纹饰演化的过程存在两种假设:由定实向抽象发展,或由抽象向写实发展.彩陶纹饰的演化与纹饰母题的研究同属一个问题.研究表明,彩陶纹饰的母题包括蛙纹、鸟纹、鱼纹等,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贵州产绿臭蛙(Odorrana margartae),云南臭蛙(O.andersonii),花臭蛙(O.schmackeri)三种臭蛙的核型,C-带,银带,讨论了三种臭蛙的核型,C-带,银带的异同与形态差异的关系.在核型特征和C-带带型特征上,绿臭蛙与花臭蛙之间的差异最大,绿臭蛙与云南臭蛙的差异次之,云南臭蛙与花臭蛙之间的差异较小;在银带带型特征上,绿臭蛙的标准Ag-NORs位于第9号染色体长臂;云南臭蛙与花臭蛙的标准Ag-NORs位于第10号染色体长臂.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