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矛盾的同一性及其作用,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列宁把研究同一性的问题提到研究辩证法学说的高度。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关于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一节中着重研究了同一性问题,并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307页)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再一次明确指出:“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  相似文献   

2.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的科学。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毛泽东指出:“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1)如何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与绝对的问题,不仅是哲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理论界仍在研究和探讨中的重要课题。 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与绝对问题,理论界和教科书中,大多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我认为这种理解尚有不尽全面之处。因为这种理解只讲了问题的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一面,而斗争性只有绝对的一面,则没有相对的成份,这种观点本身就把相对与绝对都讲到了绝对化的程度。是违背辩证法的。 本文就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矛盾自身的属性以及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矛盾运动中的地位,作用来谈一点对相对和绝对的理解,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属性,矛盾的存在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故同一性和斗争性也既有相对的一面又有绝对的一面。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属性,这两种属性是具体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一矛盾自身的两重属性。它们是同一中的差别,差别  相似文献   

3.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对与绝对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教学和研究中,一直没有解决。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应从列宁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思路着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包括列宁在内。都没有在客观真理的意义上承认绝对真理,任何客观真理都只能是相对真理,而不能既是相对真理又是绝对真理。“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命题,是列宁在比较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以后提出的,是为了划清两种发展观的界限,而不能把同一性和斗争性与有条件和无条件或静止与运动简单对照起来理解。  相似文献   

4.
矛盾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对立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本质属性。只有弄清这两重属性及其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矛盾范畴。对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目前理论界的流行说法是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其理由是:第一、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同静止的相对性和运动的绝对性相一致。承认了静止的相对性和运动的绝对性就必然要承认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  相似文献   

5.
本院学报八一年第三期发表了邓贤科同志的《论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与张启华同志商榷》(简称邓文)和我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吗?》两篇文章。前不久,吴剑平同志写了对我已发表的那篇稿子持有异议的文章。邓、吴二文认为: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对此,我本着“百家争鸣”的原则,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邓、吴二同志。一、应如何理解列宁关于统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唯物辩证法是一系列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系。作为体系,起码要有三个条件:一是体系从何开始,二是如何展开,三是以什么为核心。唯物辩证法从联系开始,经过发展,最后展开为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它的实质和核心。什么是对立统一规律,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观点:第一、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着矛盾;第二、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既同一又斗争;第三、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第四、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不少文章阐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批判了忽视或否认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错误倾向,指出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恢复了客观事物本来的辩证法.但是,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同一性和斗争性所起的作用有无主次之分?如果有的话,在什么情况下矛盾的同一性起主要作用,而在什么情况下矛盾的斗争性又起着主要的作用?本文拟就此谈些粗浅的见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经典作家早有论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既然简单的机械的位移本身已经包含着矛盾,那末物质的更高级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指出“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时接着又指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毛泽东同志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矛盾(?)的对立而又统一,又斗  相似文献   

8.
对立面的同一与斗争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中心内容,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弄清矛盾的同一性以及它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理解矛盾的斗争性以及整个对立统一规律至关重要。一所谓矛盾,就是对立面的同一。矛盾双方的基本关系,就是又对立又同一。矛盾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关于事物矛盾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了深刻的阐述。毛主席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论》)“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主席又说:“有条件的相对的统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矛盾论》)但如何理解毛主席这些论述,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本文就有关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的若干问题,发表一些初步的意见,希望引起大家的争论。  相似文献   

10.
关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有一种观点认为,“抽象意义上的矛盾同一性寓于各种具体形式的同一性之中,抽象意义上的矛盾斗争性寓于各种具体形式的斗争性之中”(《哲学研究》1983年第4期第16页和《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第3期第17页),从而否认“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一年彭崇谷同志在《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吗?》(载《湖南师院学报》第三期,以下简称彭文)一文中,对准“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这一“传统的哲学观点”从好几个方面提出了异议。彭崇谷同志认为,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观点是错误的,而同一性和斗争  相似文献   

1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抽象的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绝对的 ,具体的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表现形态是相对的 ,绝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存在于相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具体表现形态之中 ,具体的同一和斗争形态包含和表现着同一性和斗争性。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对于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学说的认识需要深化。我们长期以来坚持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值得反思。实践表明,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既有绝对性的一面,又有相对性的一面。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是与矛盾普遍性的绝对性和矛盾特殊性的相对性直接相联系的。我们必须完整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对立统一学说的论述,深化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和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 ,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是目前我国哲学教科书在说明矛盾同一性与矛盾斗争性关系时普遍所持的观点。我认为这一观点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的原理相矛盾 ,其论证方法也是值得商榷的。一、从理论上看 ,“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 ,斗争性是绝对的”观点与矛盾的绝对性原理相悖   1 从矛盾的属性来看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是矛盾的根本属性。只要有矛盾就存在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两种属性。也就是说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与矛盾共存的。承认矛盾的绝对性 ,就得承认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有人说 :不能因为同一…  相似文献   

15.
同一性的相对性与斗争性的绝对性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内容、唯物辩证法的一个科学原理,也是我们在哲学教学中公认的一个理论难点。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联系过去讨论中的有关看法谈些粗浅认识,不妥之处希望得到批评指正。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双方之间的两种属性。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结,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表现为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否定的趋向。同一性与斗争性是同时存在紧密结合的。我们所说的同一,乃是相互区别着、斗争着的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没有相互区别和相互斗争着的对立面,当然就无所谓同一,同一只是表示着有差别的东西之间的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同样,我们所说的斗争,乃是互相依赖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新贡献,即进一步确立了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继承和发扬了列宁关于辩证法就是认识论的原理;继承和发扬了列宁关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学说;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具体矛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在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上,传统的哲学观点认为:斗争性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因而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同一性则无论是“共居”还是“转化”都只是暂时的状态,都不能贯穿于矛盾发展史的全过程,因而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同样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首先,这种传统理论是不符合马列原意的。恩格斯说:“这些对立和区别,虽然存在于自然界中,可是只具有  相似文献   

18.
关于对立面的统一性问题,传统提法是:“对立面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统一性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本文认为:统一性同斗争性一样,是对立面之间关系的一个根本方面,是矛盾的最高属性之一,它存在于任何矛盾之中,贯穿于矛盾过程之始终,因而它的存在同样是无条件的、普遍的、恒常的、绝对的。至于这种统一性所赖以存在的具体形式——统一形式或统一状态——则取决于矛盾的具体性质、斗争的过程和方式以及周围条件的影响等等,因而是有条件的、易逝的、相对的。不能把“统一性”和“统一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9.
在关于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属性及相互关系问题讨论中,有些人坚持同一性相对斗争性绝对的传统观点;有些人主张同一性与斗争性都是相对和绝对的辩证统一,二者没有相对绝对的差别性。我同  相似文献   

20.
在哲学论著中,往往写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理由是: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绝对寓于相对之中,所以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包含了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相对与绝对、特殊与普遍的关系。我觉得这种说法似可商榷。第一,所谓绝对寓于相对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是就事物内部绝对与相对、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说的。例如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便是分析一个个事物、一个个人而言的。共性、普遍性是抽象的,它必须通过具体个性、个别性而存在和表现出来,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