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了解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肥胖状况的差异,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对忻州师院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187名学生的身体成分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进而了解其肥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的男女学生BMI指数以及身体脂肪率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男生体重也有显著性差异;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发生肥胖和消瘦的几率均高于体育专业的学生,且肥胖类型中隐藏性肥胖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系统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统计法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成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脂偏高.体重及去脂体重偏低,身体成分不合理,营养失调严重,男生营养缺乏的情况较多.女生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的问题非常突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身体成分相对合理,但女生肥胖比例亦不容忽视。说明系统的体育锻炼对于控制适宜的身体成分,减少营养缺乏及肥胖的发生率.促进身体健康具有有益影响。提出加强身体成分与健康的宣传教育,在合理营养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韩国Inbody3.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福建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女生身体成分进行测试。结果:体育专业女生蛋白质含量、无机盐含量和水份总量均高于非体育专业女生,二者具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女生体脂肪%、WHR均低于非体育专业女生,二者具显著性差异。小结:体育锻炼能增加去脂体重、减少脂肪,使身体成分向有利于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试验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成分与有氧、无氧运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男生,除水分百分比外的各项身体成分指标均同有氧、无氧运动能力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P<0.01);水分百分比同有氧运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同无氧运动能力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体育专业大学女生,除体重和脂肪总量外的身体成分总量均同有氧运动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同无氧运动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重同有氧、无氧运动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脂肪总量同有氧运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同无氧运动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各项身体成分百分比均同有氧、无氧运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男生无氧运动锻炼频率高,非常缺乏有氧运动;女生锻炼程度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5.
潘莉  刘波 《考试周刊》2010,(51):124-125
文章通过对江苏苏南、苏中、苏北14所高校的1002名教师的调查,了解江苏高校体育教师与非体育教师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高校教师亚健康高发期年轻化趋势明显,体育教师在30—40岁的亚健康发生率最高,而非体育教师亚健康高发的年龄段则前移至30岁以前;高校教师在40岁以后年龄段会出现患病率快速增长趋势,体育教师的增长速度高于非体育教师,高校体育教师的健康水平总体上好于非体育教师,但在不同的年龄段差异各有不同。在30及30岁以上的男教师和30岁以下的女教师中,体育教师的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非体育教师,而其他年龄段差异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苏北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通过对苏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男、女教师比例、年龄、学历层次、场地器材情况,教师工资状况、教师对学生比例、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指出:苏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严重缺乏,体育课虽然保持正常,但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严重不足,各项体育设施设备不达标。建议加强苏北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工作领导和工作宣传。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调整苏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男、女比例,提高学历层次,增加农村体育教师的经济收入,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使苏北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氧健身操对肥胖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和身体围度的影响。方法:对肥胖女大学生进行18周的有氧健身操锻炼,对有氧健身操练习前后的身体成分和围度指标进行测试。结果:长期有氧健身操练习后,肥胖女大学生的体重、体脂含量、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和围度较练习前下降(P<0.05)。结论:长期有氧健身操练习能明显改善肥胖女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和身体围度,对促进肥胖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控制肥胖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40名安徽科技学院非体育专业女生进行瑜伽锻炼,比较锻炼前后各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探索长期系统的瑜伽运动对不同肥胖程度人群的血糖、血脂、血浆载脂蛋白等的影响,评价瑜伽运动对于减少体脂,改善血液环境的作用效果.方法:本实验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每次持续90min的相同负荷瑜伽教学实践,教学内容为:瑜伽拜日式24式+初级瑜伽10式.教学实验期间,所有被试者不参与任何其他体育活动及体育课程,饮食、学习、上课、生活作息时间基本保持不变.结论:8周的瑜伽运动锻炼能够有效地降低肥胖人群的体重,降低血糖浓度,调节血脂代谢水平,促进机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下的湖南省初中体育师资的调查发现:男女教师的比例严重失衡,女教师比例偏少;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班师比、生师比都比一类、二类地区低;三类地区专职体育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极少,比例很低,专职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中,地区之间差异很明显;体育教师职业后教育机会不均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InBody230人体成分分析仪和大学生日常行为与健康调查问卷对石家庄市5所大学的1 685名大学生(男811名,女874名)进行身体成分检测和日常行为与健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隐性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大学生隐性肥胖率为19.58%,其中男生为3.17%,女生为34.76%,隐性肥胖主要发生于女生;熬夜、总饭量大、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少、体育活动强度低、课外体育锻炼次数少且锻炼时间短是造成大学生隐性肥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宁德市不同性别、年龄中学教师体育健身行为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男教师参与体育健身比例高于女教师,且随年龄增长比例增加;但体育锻炼缺乏科学性,锻炼频度较低、时间较短;主要选择在不收费的场所与同事、朋友一起进行登山、散步等健身活动;体育健身活动呈现多元化动机.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高校青年教师身体健康与体育运动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高校青年教师身体呈亚健康状态的占多数,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的年龄特征;在体型自我评价中总体表现满意,同时明显表现出满意度男教师高于女教师的性别差异;在对体育运动锻炼与身体健康关系上具有较高的认知,认为自己的体型与体育锻炼有关、认为体育运动能增强心情愉悦感、认为体育运动是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部分在校大二女学生的身体自尊综合测试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的女大学生在实际身高、实际体重、BHI指标以及理想体型中的体重落差、身高落差和理想BHI这六项指标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在外表自尊中的外表取向和外表评价上无差异,在体能自尊上体育专业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健康取向方面,体育专业要比非体育专业女生高,在健康评价、疾病取向和体重过重偏见指标上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身体成分与心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为研究目的,对本单位社会体育专业09级64名男生进行了身体成分、心率及肺活量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各项身体成分同心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体重与肺活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体脂百分比、肌肉百分比同肺活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体重、体脂百分比与肺活量体重指数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肌肉百分比与肺活量体重指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女大学生自我身体意向与减体重行为和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锻炼不规律的女生更倾向于选择关注身体意向的运动;女生参与运动的主要目的为改善身体意向和促进健康;对体型和外貌的满意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重指数BMI,而非参与锻炼的行为;锻炼无规律的女生比锻炼有规律的女生具有更大的减体重意愿,同时她们都更倾向与选择较健康的减体重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人际沟通是体育教学的基础。体育教学的特殊手段是身体练习,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要适应这一特殊的要求,而身体言语是体育教学中最佳的沟通方式。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身体言语即自身的仪表、表情、体态以及有关身体部位的变化与学生进行沟通。美国语言学家对语言研究的结果表明,人们讲话时大约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内容通过言语来表示,而另外百分之六十五的内容主要靠非言语行为即身体言语来表达。如果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仅限于言语,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得不到准确的传递,个体心理得不到满足,人际关系得不到改善,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鼓舞,行为得不到改变,体育教学效率与质量得不到提高。事实上,只要稍微留意,便不难发现,任何一个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都不同程度,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上身体言语,即讲解示范时的手势、身体运动姿势、教学的教态、运动衣着与仪容仪表及教师的面部表情来与学生沟通。那么,具体如何运用呢?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学生通过体育课上的锻炼可有效增强体质、调节心理机能和生活节奏、恢复体能。通过对山西大学商务学院2009级非体育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独立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对现行公共体育课程科目的态度、体育教师的意见、学院内体育场馆设施的现状以及对现行体育课考核制度的感受等。  相似文献   

18.
对560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情况、特质焦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之间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无显性差异,体育专业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相比也没有显性差异。但是,男女大学生每周锻炼的时间有显性差异,男生比女生每周锻炼的时间多;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锻炼时间也有显性差异,体育专业学生明显多于非体育专业学生。结果还表明,男女生之间以及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之间的特质焦虑无显性差异;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数不同其特质焦虑无显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了解《全国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第三套四级规定动作对高校女生身体成分的影响,以三明学院非体育专业的20名身体形态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为期16周的四级健美操锻炼,并对实验前后她们身体的一些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四级健美操对高校女生减少脂肪有极显著效果,对降低体脂含量和增加瘦体重效果显著;能使高校女生BMI和WHR在正常范围内显著降低,塑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用韩国杰文ZEUS9.9身体成分分析仪测定和分析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身体成分现状,为增强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提供研究依据.研究对象为体育专业学生251人,非体育对照组256人.结果表明:体育专业男生的体脂重量、肌肉量、去脂肪体重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男生;体育专业女生的肌肉量、去脂肪体重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女生;体育专业男女生的细胞总水分含量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男女生;体育专业男女生的基础代谢率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男女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