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小学是孩子最容易发胖的阶段。这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卫生研究所的专家在2001年的新发现。他们对北京、上海、济南、哈尔滨进行的儿童及小学生肥胖情况调查发现,儿童肥胖率、超重率分别为12.1%和11.9%,小学男、女生肥胖率分别为14.8%和9.3%,超重率分别为13.2%和11%。调查显示,男生发生肥胖的危险性约为女生的1.5倍,男生肥胖率在12岁时达到峰值,为19.3%;女生肥胖率在13岁时达到峰值,为13.1%。调查还显示,小学生肥胖率为13.6%,明显高于学龄前儿童(10.7%)和初中生(10.2%)的肥胖率。分析儿童肥胖率持续上升的原因,专家们初步认定的影响因素为:  相似文献   

2.
分析上海市随迁中学生超重肥胖的社会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随迁中学生超重肥胖提供依据.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法,于2018年6月对上海市687名12~15岁随迁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试,分析超重肥胖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其与社会因素的关联.不同性别组间随迁中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男生(58.6%)大于女生(44.6%),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3.35,P<0.05);不同来沪前居住地、来沪时所处阶段、在沪生活时长中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35,P<0.05);不同来沪前居住地、来沪时所处阶段、在沪生活时长中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89,7.278,24.29,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性别因素,随迁中学生来沪前居住地、来沪时所处阶段和在沪生活时长与随迁中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相关,来沪前居住地为农村的随迁中学生的超重肥胖率发生风险为城镇的2.68倍(95%CI,P<0.05),来沪时所处阶段为学龄前期的随迁中学生的超重肥胖率发生风险为学龄期的1.93倍(95%CI,P<0.05),在沪生活时长为>10y与5~10y的随迁中学生的超重肥胖率发生风险分别为<5y的2.62倍(95%CI,P<0.05)和1.25倍(95%CI,P>0.05).上海市随迁中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与来沪前居住地、来沪时所处阶段、在沪生活时长相关.来沪前居住地为农村、来沪时为学龄前期、来沪时长越长均为随迁中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体成分测试仪和调查问卷对石家庄市3 193名初中生进行身体成分检测和日常行为调查,以了解初中生隐性肥胖现状及其日常行为致因因素.结果显示:初中生隐性肥胖率为7.76%,其中男生隐性肥胖率为4.77%,女生隐性肥胖率为11.07%;由初一到初三,男生隐性肥胖率随年级增长而持续下降,女生隐性肥胖率则随年级增长而持续增长;饮食结构不合理和过少的体育运动是导致初中生隐性肥胖主要原因.因此,预防初中生隐性肥胖应加强其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的学习,改变他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使他们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保证每天有足够时间和强度的体育锻炼,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正针对肥胖大学生比例逐年上升的趋势,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林肯大学早在2009年就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3%的男生和4%的女生严重超过正常体质指数BMI。BMI是身体质量指数,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18.5~24.9为正常,25~30为超重,超过30为肥胖,而这些胖学生的体质指数都在30以上。校方经过集思广益后出台了新规定:新生入学时要接受BMI检测,体重超标者,必须接受一周3小时的有氧运动、重量训练、韵律活动  相似文献   

5.
采用InBody230人体成分分析仪和大学生日常行为与健康调查问卷对石家庄市5所大学的1 685名大学生(男811名,女874名)进行身体成分检测和日常行为与健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隐性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大学生隐性肥胖率为19.58%,其中男生为3.17%,女生为34.76%,隐性肥胖主要发生于女生;熬夜、总饭量大、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少、体育活动强度低、课外体育锻炼次数少且锻炼时间短是造成大学生隐性肥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至2005年新生营养状况.为指导高职学生合理营养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00年至2005年新生为研究对象.对6年间新生身高、体重和2000与2005两年体重指数为指标。采用《营养与膳食》体质指数(BMI)标准,对正常体重、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等4种营养状态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男女新生平均身高和体重都有增加,经统计学处理,身高增加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体重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2005年新生中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栓出率与2000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5、P〈0.01;女生超重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肥胖增加无显著差异(P〉0.05)。女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P〈0.01)。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P〈0.01)。结论开展健康教育,提倡合理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促进体格全面发育。  相似文献   

7.
关注肥胖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 ,全世界有 10亿人超重 ,全球 5岁以下的儿童中有 2 2 0 0万人患有肥胖、食欲亢进症。近年来 ,我国肥胖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全国的肥胖者已超过 70 0 0万。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到 90年代末期 ,我国青少年学生中肥胖患病率 ,女生从 3.38%上升至 7.18% ,男生从 2 .75 %上升至 8.6 5 %。肥胖症已与吸烟和艾滋病一起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严重问题。1 肥胖的标准目前 ,国际上通用体重指数 (BMI)和腰围 (WC)来衡量肥胖。体重指数等于体重 (千克 )除以身高 (米 )的平方 ,它是衡量整体肥胖程度的指标。腰围是衡量腹部肥胖的指标 ,它…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3):107-110
采用体成分测试仪分别对石家庄市826名城市小学生和679名乡村小学生进行测试,以了解当前城乡小学生肥胖及体成分现状.结果显示:城市男生的肥胖率高达36.21%,女生为15.00%,乡村男生的肥胖率为11.54%,女生为8.57%,城乡间男、女生肥胖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城乡学生之间的体成分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城乡男生各指标(体脂肪量、肌肉量、体脂肪率、骨量、水分量、肌肉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城乡女生除体脂肪率、肌肉率外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研究表明:城市小学生的肥胖率远高于乡村小学生,特别是男生的体脂肪率远高于乡村学生,而肌肉率远低于乡村学生,这对健康的影响是较为严重的;乡村小学生的骨量远低于城市小学生,这将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建议城市学生应注意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饮食,同时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保证每天足够时间和强度的体育锻炼;乡村学生在膳食中应注意高钙饮食的摄入,这有助于骨量的增加和骨骼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上高县小学生的肥胖发生情况,为防控小学生原发性肥胖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纳入排除研究对象的标准,随机抽取上高县实验小学的学生,调查其肥胖状况并分析其肺活量、肺活量指数等指标。结果:共获得调查对象645名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4.3%和2.0%,男生、女生超重、肥胖和超重肥胖合计的检出率分别为6.2%和2.1%、2.8%和1.0%、4.3%和2.0%。超重、肥胖小学生的肺活量均大于正常体重小学生,但肺活量指数前者均低于后者。结论:县城小学生尤其是男生的肥胖问题已较严重,应加强预防控制,以保障和促进其心肺功能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目前吉首市初中生肥胖、饮食、体力活动现状,本文分析了吉首市初中生肥胖、饮食、体力活动之间的差异性,提出预防初中生肥胖的对策难。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吉首市第一初级中学和雅溪中学(两所初中)初中生共547名,对学生参与学校体育锻炼情况、饮食生活方式、身高体重数值做了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得出吉首市初中生超重和肥胖的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在早餐来源上女生比男生似乎更喜欢购买早餐店的早餐,在上体育课的积极度上,体质正常学生比偏瘦的学生高等。并采用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对可能影响吉首市青少年BMI的性别、饮食习惯、体力活动进行回归分析,其中性别预测值达到了14.8%,所以与性别呈负相关,肥胖与合理的饮食和体力活动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超重的流行特点及超重与肥胖对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的影响,为有效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及高血脂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9月份401位在某社区卫生院参加健康体检的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该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BMI≥24(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42.6%,其中女性组体重超标率为42.3%,男性组为42.6%,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I<24和BMI≥24组的糖尿病、高血脂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重及肥胖与老年人的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发生关系密切,须加强超重、肥胖预防知识的宣传,加强体育锻炼,减少超重与肥胖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金立新 《甘肃教育》2020,(6):139-139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国家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而采取的一项全国性健康普查工作,是国家针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而进行的指标性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机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一、兰州市城关区学生体质测试的现状1.身高标准体重。身高标准体重测试,男生正常率75.30%,肥胖率8.05%,超重率11.07%,低体重率5.80%;女生正常率77.98%,肥胖率5.47%,超重率9.88%,低体重率6.76%。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不断上升,城市中每5个孩子中就有1人超重或肥胖。据统计,我国目前有2亿人超重,6000万人肥胖,其中城市超两成儿童超重或肥胖,北京6岁到17岁的青少年中,超重和肥胖者达到40%,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  相似文献   

14.
《小读者》2008,(4)
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名男生就有12个超重、5名肥胖;100名女生就有7名超重、3名肥胖;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而人们对肥胖以及减肥的认识也还存在误区。  相似文献   

15.
最近教育部和卫生部调查显示,视力低下和肥胖已经成为威胁孩子健康的两大疾病。目前我国学生的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二,超过6000万人;少年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已经处于失控状态,中学生肥胖率在16%以上,小学生肥胖率为19%。此外,青少年慢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甚至高血压、动脉硬化、Ⅱ型糖尿病等疾病也时有发生。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社会、学校、家长在关心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其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正>针对肥胖大学生比例逐年上升的趋势,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林肯大学,早在2009年就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3%的男生和4%的女生严重超过正常体质指数BMI(身体质量指数等于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  相似文献   

17.
<正>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近年来,我国小学生的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根据我区六所农村学校2010-2012年,1-6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调查统计:六个年级龋齿率为22.48%;六个年级平均视力低下率男生为56.2%,女生为67.5%;肥胖和超重学生男生中占21.56%,女生中占30.78%,与上一学年相比分别上升1.57%和1.82%;营养不良和体重较轻的学生,男生中占36.92%,女生中占34.92%;肺活量中下等和下等的学生,四至六年级分别占年级总人数的37.56%、15.56%、32.65%,年级越低,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苏州市老年人体质指数、体脂百分比和腰臀比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为提高苏州市老年人的体质健康水平和全民健身活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依据《2010年苏州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运用文献资料法、指标数据计算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获得苏州市老年人体质指数、体脂百分比和腰臀比与超重、肥胖之间变化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苏州市老年男、女体脂百分比(F%)平均值尚处在正常指标范围内,BMI、WHR平均值处于超重指标和腹部肥胖指标范围内;男、女超重率分别为42.5%和39.4%,肥胖率分别为12.5%和11.9%,均为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WHR异常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经检验,两者差异显著(P<0.001)。苏州老年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重超重,男性肥胖患病的增长速度超过女性。他们体重的增加主要与脂肪的增加有关,体内脂肪堆积的主要部位在腹部。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07,(28)
据我国最近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在我国青少年中,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同时存在,其中18岁以下儿童、少年超重及肥胖率分别为17.6%和5.6%。专家介绍,儿童肥胖的一大原因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于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肥胖儿童的饮食习惯,《教育》旬刊记者通过问卷和数据收集的形式,对肥胖儿童的饮食习惯、身体状况以及家长对其不良习惯的态度展开调查了解,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小学生的体质下降异常明显,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2005年小学生实力不良率31.67%,比2000年上升8.5%。男学生肥胖率增幅较大,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已大因素。以城市男生为例,2005年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3.25%和11.39%,比2000年分别上升了1.4%和2.7%城市女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8.72%和5.01%,分别上升了不到1%。除了身高和体重有所上升以外,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柔韧素质都呈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对这一现状的研究,总结出循环训练法在小学体育中的有效运用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生目前孱弱的身体素质,并且提高小学体育课的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