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焕玉 《科技风》2011,(18):235
月亮是中国文人们所崇尚的自然事物,李白在他的诗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的笔下,将自己的思乡之情、深厚友情、失意之情和月亮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月亮也在李白的笔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送别诗,是古代诗人抒发送别心情的重要诗歌题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送别诗众多,但与其他诗人有所不同的是,他突破了传统送别诗"有别必有怨,有怨必有盈"的情调,以其独特的个性气质,将浪漫主义与现实相结合,处处洋溢着高昂、洒脱、豪放之情。所以,探究李白送别诗的创新之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李白及其生活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意象,月亮经常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因其淡而干净的颜色和圆圆的形状,月亮通常被看作一些正面的事物,如宁静、纯洁、思念、美人和一些作者想要获得的美好事物。然而,因其阴晴圆缺和清冷,月亮又被看作是悲伤和反面事物的代言,如嫉妒、不忠、悲伤和轻浮。李白和莎士比亚是世界闻名的诗人和剧作家,月亮意象经常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有正面的含义也有反面的舍义。通过对他们作品中月亮这一意象的分析,可以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解读这两位文学家的不朽名著,探寻中西方古典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杨玉山 《华夏星火》2005,(3):114-115
天宝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正当壮年的李白踌躇满志,无以施展。在一个天高气爽、万里无云的秋夜,乘舟溯流而上,行至采石矶。面对奔流的江水,皓洁的月亮,崴嵬的青山,激发诗人李白无限的遐想,一种怀古情悠然而生,即兴吟诵《夜泊牛渚怀古》诗一首:  相似文献   

5.
黄小玉 《科教文汇》2009,(9):213-213,233
清风、明月、良辰、美酒,是最能触动诗人灵感的事物。对“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而言,明月与美酒是其多数诗篇的灵魂。“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美酒是李白诗歌创作的源泉;而皎洁的明月是李白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不同题材诗中出现的明月,共同构成了李白的精神追求,是李白崇高人格的象征体。也是诗人情感流露的媒介物。  相似文献   

6.
一个诗人的诗格风格就是诗人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显现,是诗人在思想修养和心灵表现方面所达到的境界。它是诗人的性情、真情、常识以及思想修养等的集合体,是诗人在人品和文品方面结合的一种艺术特色。它的最本质意义就在于营造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的美,为诗人及其作品赢得口碑。  相似文献   

7.
沈海英 《百科知识》2021,(34):67-72
巍巍敬亭山下,涓涓水阳江畔,有一座美丽的江城——宣城.唐代诗人李白曾这样描述过宣城:"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在《李太白全集》中,有关宣城的作品多达50余篇,可见李白对宣城的感情之特殊.  相似文献   

8.
赵雨 《科教文汇》2011,(26):60-60,63
笔者将在本文中探究,中国古诗文里诗人为何常常将月亮作为抒情、言志的物象,这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探究发现:用一句歌词来表达那就是"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这是我俩(诗人和月亮)共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盛唐多位诗人中李白的诗歌创作中浪漫主义情怀最为丰富,其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情感表达因素,受到现实主义的影响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映,部分表达在诗心方面有着深刻的情感体验,李白为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诗歌情怀,就要从情感方面入手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浪漫主义的虚幻表达能将读者带入到亦真亦幻的情境中,作者能在虚幻的环境中表达出自己的失意,读者也能在此体会到诗歌创作者的情感因素,最终能在旷达的抱负中,发挥出李白的个性化创造精神,实现以虚为贵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0.
翻阅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有许多著名作家写有不少脍炙人口的饮酒诗篇.其中曹操的《对酒当歌》.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醉时歌》、陆游的《楼上醉歌》.苏轼的《水调歌头》等,都是流传后世的不朽之作。但要讲他们酒诗的文化内涵之深、积极意义之广.应首推唐代诗人李白。  相似文献   

11.
李白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漫游中度过的。在远离家乡的日子中,李白孤寂、思乡,写下了大量的怀乡诗。这些作品抒发了李白难以抑制的思乡情怀,体现了人类渴求恬静生活,强烈回归的意念。  相似文献   

12.
安徽工业大学坐落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终老之乡、长眠之地——安徽省马鞍山市,文章就学校图书馆如何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研究论证,科学规划,成立一个有安徽工业大学特色的"李白文化研究中心",提出建议对策,从而进一步促进马鞍山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图书馆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作为地球的邻居,月球自古以来就是许多美好事物的象征。中国人对月亮一直有着延绵的情结,中国文人对月亮的情结更可谓是"极致"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和苏轼,一个用诗,一个用词,造就了不朽的月神。遥望夜空,人们对看不到的月球背面充满了无限想象,因而有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有了"嫦娥奔月",有了千年的"探月梦"。  相似文献   

14.
刘颖 《科教文汇》2009,(16):223-223
“咏月”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主题.几千年来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伟大诗人李白更是一位喜欢以“月”入诗的诗人。翻看文学史便知,李白诗中的“月”是受古人影响,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又是诗人理想的寄托、心灵的再现,对污浊社会现实的鲜明对照。诗中的高妙的境界,自然、人文也都蕴含于这纯洁无瑕的“月”中。避实就虚,以虚写实,虚实交相辉映,意境可谓妙绝。  相似文献   

15.
李白的"乐府诗",堪称诗人诗作中一脉品位极高的宝藏.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李白的风格,表现了李白的独特个性,涵盖了李白一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脉络.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特点之鲜明,写作技巧之高超,艺术成就之丰硕,对诗作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6.
李白的任侠人格彰显了其与众不同的人文意义,以游离于秩序的存在方式进入世俗,并力图完成对世俗社会的超越。李白任侠人格的特征在于以轻财重义、知恩图报等为主要方式,将自己的侠肝义胆付之于纵横捭阖、靖边卫国的政治抱负,从而达到"平交王侯"的君臣平等观的统一,进而在实践中确定其主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第三章桃花潭访故记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咏颂友人送别他的一首七言律诗。一千多年来,几乎传遍了皖南山区的山山水水,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世人皆知。李白这位盛  相似文献   

18.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后人称之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做过的诗非常多,而且也非常有名气,我们今天来了解的是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这五十九首诗强烈的反应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及大的社会背景,对于我们今天来去研究李白生活时期的唐朝有很大的帮助,这五十九首诗歌详细的反应出了当时的朝政的黑暗,以及当时天宝年间的社会黑暗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李白,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继承并发扬了自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本文通过具体诗例的分析阐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李白反映生活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他常常采用奇特大胆的比喻、想象与夸张的手法,以及各种意象的使用,把诗写得气势奔放,感情浓烈而又迷离惝恍。使人读来荡气回肠、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对于先秦文学的美学思想有很多传承,尤其在李白的诗作《古风》中,对《诗经》、屈骚等文学作品及儒家、道家思想中蕴涵的各种美学思潮有很多认可,并充分体现在其具体文学作品中。李白的作品也给后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