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导、教导,顾名思义,不仅要"教"还要"导",更要善"教"善"导".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称职的教导主任,既要当好"教头",又要做好"导师".那么,怎样才能善"教"善"导"?  相似文献   

2.
我以为,一堂好课的境界还是在“善教”、“善导”上。顾黄初先生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一名语文老师,其课堂教学艺术的出发点就是“教”与“导”。只有进人了“善教”、“善导”的境界。才能真正让课堂变成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场所。而他所称道的“善教”、“善导”。正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最核心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以善致善"是一个儒学命题,近年因儒学家蒋庆与经济学家盛洪的对话录以此为书目,使之为更多的人所熟知。"以善致善"的含义就是实现善的目的必须使用善的手段,也叫"以正致正"。在这个命题下,儒家提倡"取之有道","有所不为",对于违背德育原则的行为,就算能够取得有利正义的结果,"君子"也是不采用的。将这一思想运用在德育中,就是要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既要  相似文献   

4.
人性未善,待教而为善,这是董仲舒思考教化何以可能的逻辑起点.在他看来,"未善"的人性是个"质朴的东西",它包含着潜在的"善质"和"恶质".教化在潜在的"善质"和"恶质"向现实之善恶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一方面使潜在的善质转变为现实之善,另一方面抑制潜在的恶质转变为现实之恶.而这个"未善"的人性对应的是广大的"中民之性",教化好这一部分人,对于大一统王朝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越过儿童与教化之间的纠缠,儿童现象世界作为一种本真的存在,对哲学上的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儿童是成人的根,童心是儿童存有的根,童心自然是成人的根,童心乃人类文化与自然历史之根.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童心""赤子之心"是"善端"之发源地;在西方哲学中,善是理性自然进程中之"普遍原理".因此,童心是善之奠基.只有首先护持先验之"童心",个体与城邦之"善"才有可能.以"童心为善奠基"反思儿童研究的地位,儿童研究理应成为未来关于人的研究之中心学科.这并不意味着儿童不需要教育,教育学的理论逻辑首先在于认识到儿童精神的本性,复归儿童生活的本真,发现作为善之奠基的童心哲学.  相似文献   

6.
巧妙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善导善控,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善是一个重要的伦理范畴。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对“善”作了一种事实的陈述,即善是指职责的履行或功能的完善。同时,善作为一切事物或活动的目的,在这些目的中,有一个最高的目的,即最高的善,那就是幸福。人的合乎“善”的行为就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承认、尊重万物的目的并追求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说到管理,人们常常以为就是管、管住、管好,而忽视"不管".其实"不管"也可视为管理的一面,管与"不管"是管理的一体两面.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也要关注与重视"不管",并且有时要学会"不管".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深圳的基因,也是罗湖学前督导不断发展的生命线.罗湖区教育局在顶层设计、管理机制、督导模式、队伍培养、保障措施等方面持续发力,营造良好的学前督导生态,建成全区覆盖、统筹推进、依法督导、整改有力的督导机制,助推"幼有善育".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的创作中存在"求真"、"崇善"、"臻美"三原则,在总体上反映出他的整个文学创作生涯。他以率真的个性在作品中展现其真实的情感,把内心的苦闷、愤懑,大胆地抒发出来,袒露自己生命的真实,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女性,关心下层劳动者,并通过情感美、心灵美和描绘大自然的美及健全的人格美等方面来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同时,"求真"、"崇善"、"臻美"三者不是孤立的,三者有着内在的和谐性。最"真"的就是最"善"的,也就是最"美"的,"求真"、"崇善"、"臻美"都服从于作者主观和个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上善如水     
鲁克 《科技文萃》2004,(9):119-121
我国先秦道家学说的创立者、哲学家老子十分推崇"上善如水".意思是说人类最美好的品行就应该如水一样. 乍一看来,似乎颇为费解,但仔细咀嚼揣摩,就能领略到其含义的深刻精妙.水对我们有哪些启迪呢?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一种引人向善的活动,教学善是教学理论研究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教学活动中的"是"与"应当"不是一种悖论关系,从"应当的善"推出现实的"是"不是"自然主义的谬误".指向善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善是一种应然取向,通过教学行为的应当引导现实的发展;教学理论具有伦理取向,关注教学行为的正当,以此校正现实中教学行为的偏失;教学理论须以教学善丰富自己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知人与善任     
知人与善任王建安千里马与伯乐的神话故事为千古传诵。如把这个神话引入到对干部的选拔和使用上,就有一个领导对干部士。何知人与善任的问题。知人与善任在选拔使用于部上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知人是前提,不知人难以善任。知人善任的目的就是要落实党的“任人唯贤...  相似文献   

14.
"上善若水",我们教师是"善"的传播者,要能让我们的学生具有"善"的基本意识,教师必先具有"上善".何为"上善",即"水"也,是故日"教师之善,应若水".倘无水之.善",则不光不善为教师,更不善于教师之道也.故善为师者,应若水也.……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艺术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提问是知识传授、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也是是课堂组织教学的极重要的一环.教学贵在导,而引导之法,关键在于善"问".是否善"问",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问原则,首先要深入浅出地解决问题.其次要与学生兴奋点结合,紧紧抓住学生思维走向.  相似文献   

16.
<正>日常教学中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课堂轻松活泼、妙趣横生,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就结束了;有的教师课堂严肃僵滞、气氛凝重,学生大气不敢出,一节课胆战心惊、如坐针毡。两种课堂可能会造就分数相同的学生,但不会培养出能力和兴趣相同的学生,这就是善导与硬逼。我们提倡善导,因为善导者的课堂是灵动的、  相似文献   

17.
孟子的人性论主要包括性善、向善、为善几个环节,其宗旨就是通过道德教育,使人们能够在后天把"四端"发展成为"四德".现代德育在"性善论"的影响下,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道德教育的目标、功能与道德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在接受德育的背景下,终身运用德育去完善自我的"善端".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应把工夫下在"导"上,即应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着眼"读、说、写、练".在导知识的同时,导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导预习--读  相似文献   

19.
孙海云 《辽宁教育》2007,(1):64-64,65-66
巧妙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要善导善控,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追求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学生从学习书中的语言到理解语言直到最后的运用语言,过程是漫长的.毕竟以小学生的年龄来说,在理解能力存在偏差的时候,如何让他们去芜存真地汲取语文的精华所在,需要教师的引导.这一切,最直接地表现在文章的阅读理解上,也就是要学会"善读".下面,我想谈谈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