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小学生年级升得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少!究竟是什么使本应"童言无忌"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变成了一群"沉默的羔羊"?这其中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不可否认,造成这种现象,教师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你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慢慢思考了吗?你的提问学生乐于回答了吗?你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予以激励了吗?你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吗?  相似文献   

2.
曹军 《教师》2014,(32):90-90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教学应以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活动的机会。构建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这就要求数学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改沉闷、枯燥、低效的课堂气氛,让数学课真正成为学生喜欢上、自己也乐于上的课,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享受快乐、享受成功。那么,要如何才能让数学课"活"起来,让参与者能在课堂上享受快乐、获得成功呢?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改变课堂模式,以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师处于教育实践的第一线,每天都经历着纷繁杂多的教育问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  相似文献   

4.
吴芳 《教书育人》2014,(6):30-30
"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传递思想、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师生认知活动的桥梁。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主动参与,能否生成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完整的学习过程,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问题应该流淌于数学课堂中,贯穿于学生求知的全过程。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有问题"呢?  相似文献   

5.
数学使人精密,数学课堂更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思辨入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创设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不失一个好方法。数学教材中的"试一试"是一个现成的创设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试一试"的作用。巧用"试一试",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上课时学生们不爱回答问题,气氛不活跃,那怎样才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怎样才能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呢?只要教师对学生们各方面都时刻关注着,相信会有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7.
张作同 《成才之路》2010,(35):54-55
我们经常听学生反映,"数学课好上,课后题难解",即上课听得"明白",下课"解"得糊涂;在课堂上待老师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没想到呢?”事实上不少问题解决很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我们要变"课本剧"为"教育诗"."教育诗"有三重含义:变计划性课堂为计划性和生成性互补课堂;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索未知世界的窗口;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产生美妙的生命体验.只有真正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近日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所上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课堂伊始,老师让学生说说对夏天的印象是什么?请学生发言时,一句"你来给我说说"传入我的耳中,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学生的发言到底是给谁听的?一句"你来给我说说",言下之意是说给老师听的,在这样的暗示下,  相似文献   

10.
课堂即解放     
马志响 《生活教育》2012,(17):32-33
细心观察,你会发现眼下很多的课堂"快"字当头:即老师的问题随机一抛出,恨不得立刻让学生说出答案,几乎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课堂没有学生的冥思苦想,教师似乎忽略了学生思考的过程,不允许课堂有静默的"真空",不允许学生思维静悄悄地成长,课堂追求"行云流水"的顺畅无比,一气呵成,而非思维磕绊、碰撞、爬坡后的"一波三折"。教师以完美、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提倡师生互动,学生的参与率越高,课堂效果越好。如何让学生人人参与课堂呢?这可能是每个教师时刻考虑的问题。我曾动了很多的脑筋,我曾经把音乐引进课堂,因为音乐能渲染气氛,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美术走进课堂,使单调呆板的语言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但这些都只能调动一部分或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一、让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具备确定性和稳定性,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镇。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对一名回答错误的学生提出表扬:"虽然你的答案不对,但是你的努力让你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继续努力,你会取得很好的成果的!"老师在课堂上对想法模棱两可的孩子说:"你的回答很有趣,继续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期讨论吧的话题是:要不要关注与教学目标不一致的意外生成?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碰到过许许多多的"意外",这些"意外"要不要关注呢?怎样来处理这些意外生成比较合适呢?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意外"对学生的发展有没有价值;其次,如果有价值,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老师的教学支持下学生能否解决。要在课堂上立即作出这样的决断,对老师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要求很高。本期这组讨论文章,作者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给出了遭遇课堂"意外"的不同应变策略,期望读过之后,会对您处理课堂"意外"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小学时代》2010,(11):24-27
眼镜这东西,几乎人人都离不开。中国小学年级学生中,每10个人有4个是"小眼镜",看不清楚黑板就要戴近视眼镜,散光眼镜,遮阳挡风沙要戴太阳镜。爷爷读书看报,婆婆穿针走线,都离不开老花境。但你知道眼镜是谁发明的吗?最早的眼镜是啥样子的?眼镜的鼻托最早竟是顶在额头上的?眼镜能在白天看见星星吗?所有这些疑问,你都可以在眼镜博物馆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5.
<正>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教育教学一线工作,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要想在课堂上紧紧吸引住学生,使其认真投入学习中来,让学生喜欢你、喜欢数学课,首先就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课堂中教师语言要风趣幽默大家都知道,如果长期让你面对一个面无表情、语言生硬的人,你会怎样?一定是反感;如果让你看个风趣幽默的小品,你一定喜欢、爱听、爱看,甚至有百看不厌的感觉。如果在课堂上,学生有了答案,等待老师的肯定时,老师说一句"恭喜你,答对了!"往  相似文献   

16.
学生享有快乐的权利,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快乐的场所。审视我们的课堂,有多少课学生是快乐的。如音乐课、体育课、科学实验课、品德与生活、艺术课等,课堂里洋溢着学生的欢声笑语,可是,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呢?特别是数学课,感到快乐的学生寥寥无几,大多数课堂,学生索然无味,甚至有不少学生因为不快乐而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那么,数学课究竟能不能让学生快乐呢?我觉得只要把握住以下几方面,数学课堂一定会快乐的。  相似文献   

17.
数学美与枯燥是数学公认的特点,有"数学烦、物理难、化学玩"之说。但"烦"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又一个"数学的精彩"。如何才能将数学美淋漓尽致地展现给每一位学生?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寻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拯救数学课堂必须从做"秀"开始,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数学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这里讲的做"秀"不是数学课形式上的摆"花架子",不注重实效,而是通过在数学课的每一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精美的包装与适度的展现,将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问题,让学生在欣赏数学美的同时,充分肯定和认识自己的力量,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获得美感体现。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总会时不时听到数学老师抱怨数学课难讲,也常常听到学生说“数学太枯燥无味了”“几何定理推理难记又难懂,推理、证明太复杂”“代数整天是X、Y,真是太没劲了”。这些现象都反映出我们中学课堂组织教学中一些现实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并能把数学变成学生们喜欢的一门学科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中学数学学法探究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0.
"非期待答案"呈现了师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展示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分歧。关注课堂互动中"非期待答案",就是要把其作为课堂重要的教学资源,并由此出发,重新理解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多元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利用"非期待答案"激活与文本对话、深入理解文本、激活学生创新思考、引领学生自主反思,深度挖掘"非期待答案"的教学价值,从而让"非期待答案"带给我们"非常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