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多年来,各地开展的"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挫折教育"、"主体教育"、"创新教育"、"特色教育"等等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都针对现行教育中存在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弊端,在有关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尝试,不同程度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生活教育》2014,(21):43-43
正为了彰显陶研特色,促进一线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生活教育》主要栏目"感悟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案例"、"生命教育"、"教育评论"、"教育随笔"、"生活作文"、"心理热线"、"亲子教育"、"名校风采"、"教育名家"、"域外教育"及教育教学类论文(含"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学前教育"、"教师发展"等子栏目)面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学陶研陶者、家长和关心教育的公众诚挚征稿!同时欢迎名家、大家赐稿!一般投稿信箱为:shjy1934@126.com;教育教学类论文投稿信箱为:  相似文献   

3.
教育研究是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描述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行为、改进教育实践是教育研究的三项基本功能。描述教育现象即回答教育"是什么"、解释教育行为即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以及"何以如此",改变教育实践则需要回答教育"应该怎么做"。"是"属于理论理性,"应该"与"做"属于实践理性。长期以来,教育研究在理论的层面仅回答"是"的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不能满足实践者对"应该"与"做"的迫切需求。因此,教育研究需要从理论理性上升到实践理性,从对"是"的认识延伸至对"应该"与"做"的全面把握,实现与教育实践和谐、理性地统一起来,构建出真、善、美的理想的教育客体,从而提高教育研究质量,提升教育实践品质。  相似文献   

4.
郑文姬 《文教资料》2008,(33):209-210
新时期高校"两课"教育要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必须深入探讨"两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两课"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方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教育创新,提高"两课"教师的素质,从而提高"两课"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正>一、"三生教育"创新教育理念1.整体性教育"三生教育"是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排斥教育单一的工具性,倡导"教真育爱"的教育本真。"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和同学之间的教育,相互作用和科学行动,使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发挥教育功能。"三生教育"不是生命教育、生存教  相似文献   

6.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判教育形势,丰富教育内涵,拓展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式。深入广泛地开展五色教育,即"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绿色"生命教育"、金色"赏识教育"、白色"网络道德教育和"黑色"警示教育,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工作的吸引力,让思想政治教育绽放出"五彩光芒"。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后,随着教育功能观的转变,顾明远先生首次明确提出了"现代教育"这个学术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教育现代化"思想体系。顾明远先生认为,"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的产物,具有平等性、终身性、生产性、个性性、多样性、信息化、开放性、科学性等基本特征。"教育现代化"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换的过程,其核心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之路时,必须处理好"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正确对待外国教育思想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为教育科学类学术期刊,根据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2016年设"教育事业"、"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三个栏目。"教育事业"栏目将围绕"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综合改革、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新型城镇化与教育、互联网+教育、教育智库、学校队伍建设、德育研究"专题组稿。"高等教育"栏目将围绕"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  相似文献   

9.
西方哲学以分别之法将"存在"分立为"在"和"在者",其中"在"是对本体思考与努力的回答。教育本体问题是要认识教育其他问题而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在"与教育联姻的教育之在,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认识其三重内涵:在追问教育终极存在的过程中,谋求每一历史时期教育世界的统一性;追求教育终极解释的过程中,获得每一历史时期教育知识的统一性;追寻教育终极价值的过程中,寻求每一历史时期教育意义的统一性。教育之在自我批判的独特意蕴体现在追求"教育之真"、"教育之善"、"教育之美"和认识"教育之人"之中。因此,通过寻得"教育之真"、审视"教育之善"、实践"教育之美"和正确置位"教育之人"可以实现教育自身追求。  相似文献   

10.
生活教育理论围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提出的生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功能与方法,体现了教育与生活、教育与人生、教育与社会诸关系的协调与统一,处处闪耀着和谐教育思想的光辉。一、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为教育科学类学术期刊,根据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2016年设"教育事业"、"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三个栏目。"教育事业"栏目将围绕"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综合改革、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份为"派往明天的教师"精心配制的"营养丰富""五味俱全"的精神食粮。"五味子"是该书的灵魂。一是"教育哲学"味,力求体现教育哲学的"高屋建瓴、微言大义"之味;二是"教育文化"味,力求体现教育文化的"深深厚重、反思批判"之味;三是"教育散文"味,力求体现教育散文的"文辞隽永、情真意切"之味;四是"教育故事"味,力求体现教育故事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味;五是"教育案例"味,力求体现教育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领域,"快乐教育"、"愉快教育"、"赏识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追求。对于教育现状来说,教育确实需要注入"快乐"的因子,但是,如果不把"快乐教育"仅仅作为一个口号,而是作为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14.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坚持教育创新"的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途径,全面提升"两课"建设水平,增强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坚持"两个课堂"并举,将"两课"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构筑多层面、多角度、立体化的教育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教育行政伦理教育研究具有鲜明的学科复合性特征,其学科复合性特征集中体现在以下四组内涵关系中:"教育"与"伦理"的关系、"教育行政伦理"与"教学伦理"的关系、"教育行政伦理"与"行政伦理"的关系、"教育行政伦理教育"与"教育行政伦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教育输入"与"教育自觉"是中国教育发展史的两个关键词,如果把"教育输入"比喻为教育发展的"明线",那么"教育自觉"则是一条"暗线",二者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清末以降,面对西方列强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入侵,中国教育"自觉"意识迅速萌发,并用于指导"教育输入"——标志着近现代教育"中国梦"的启程。"教育自觉"萌发后,多维度地规范着"教育输入"活动。在"教育输入"视野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教育自觉"的系统化趋势逐渐明显,呈现出"教育思想自觉——教育输入自觉——教育制度自觉——教育实践自觉"的立体发展态势。同时,"教育自觉"的水平提高推动着"教育输入"的发展。虽然起步期的"教育自觉"显得相对稚嫩,但并不削弱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探讨教育人性化时,学术界多从教育反人性化的视角透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忽略对教育反人性化概念本身的深层剖析,混淆了其与教育非人性化和教育弱人性化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利用目的-手段范畴,来揭示、澄清教育反人性化、教育非人性化与教育弱人性化的内涵、界限及其关系。教育反人性化的本质是"驯化"的教育,即背离人性的教育;教育非人性化的本质是"物化"的教育,即脱离人性的教育;教育弱人性化的本质是"异化"的教育,即偏离人性的教育。因此,教育应当脱离"驯化"的羁绊,逃避"物化"的罗网,摆脱"异化"的藩篱,从而走向本真、圆融和自由。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为教育科学类学术期刊,根据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2016年设"教育事业"、"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三个栏目。"教育事业"栏目将围绕"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综合改革、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9.
<正>广东省委机关幼儿院秉承"安全第一,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十分重视安全教育。根据幼儿生活的实际需要与经验,将安全教育贯穿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地震演习、防恐演习等,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食品安全教育"、"用电安全教育"、"日常生活安全教育"、"逃生安全教育"等六大安全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20.
<正>杜威"教育目的论"强调教育目的寓于教育过程、教育活动之中,不存在"教育过程之外的目的";具有"客观性"、"内在性"、"灵活性"等特点;浅析其意义及不足;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一、杜威"教育目的论"我国教育理论界,普遍认为杜威是"教育无目的论"者,此结论主要依据以下两点得出:"我们在教育上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儿童是太阳……儿童是中心。""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