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梵志和寒山都是唐代著名的白话诗人代表,而且二人都是唐代著名诗僧。僧人大量地创作诗歌,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僧人以特殊的身份、思维方式与文化背景使其诗歌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风貌。由隋入唐的诗僧王梵志开创了一条与文人诗歌风格截然不同的白话诗派。王梵志之后的寒山,继承了王梵志的诗歌特色,创作了大量诗作。寒山诗和王梵志诗无论是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时,寒山诗对王梵志诗还有发展和超越的地方,使得寒山诗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推动了唐代白话诗歌的成熟。  相似文献   

2.
韩雪艳 《文教资料》2010,(32):28-29
诗与乐同源.诗歌语言极大地增强了汉语的音乐表现力。寒山诗歌语言的音乐美.除了表现在语音方面讲究平仄押韵等外,还表现在修辞方面,即通过各种修辞手段或语言手段以构成诗歌音乐性的美感。诗歌创造音乐美的修辞手法有很多,就寒山诗歌来说.为了达到音乐美,它用了复叠、顶真、回环等修辞技巧。本文以唐代寒山诗歌的语言修辞节奏为视角,通过分析三种修辞手段对其语言的音乐美作了考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寒山诗分为雅、俗两类,俗体诗表现出世俗性与叙事性的特点。世俗性是说寒山诗具有由宗教学向世俗学蜕演的倾向,重在展示世俗生活。叙事性首先表现为事件、场景、人物等因素代替情感因素成为诗的内容,其次表现为诗歌结构采用了旁观叙述的模式和时间布局的方式。在寒山作品中,俗体诗占三分之二,代表了其总体创作倾向,同时也体现了唐代俗学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英国汉学家亚瑟·韦利英译寒山诗歌(1954)之前,法国学者马古礼已经在其中国诗歌史论著( 1951)中对寒山及其诗歌予以了特别的关注,探讨了寒山诗对初唐诗歌在形式探索上所作的贡献;20世纪70年代以来,寒山诗由于与佛教文学的关系而进入法国汉学家的视野,使法国汉学的寒山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寒山诗在法国的传播对当代法国思想文化的意义主要通过哲学、语言、文学和生活各层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我国唐代诗人寒山的诗歌在上世纪50到60年代在美国引起了"寒山热"。文章将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角度出发,介绍寒山诗歌在当时美国的传播情况,分析舜口探讨"寒山热"的成因及其对美国诗歌界和文学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鞠俊 《文教资料》2012,(32):29-31
唐代诗人寒山生平经历坎坷、久试不第,后隐居浙江天台县寒石山,常与国清寺僧拾得、丰干为伴,时人号为"贫子风狂之士"。关于寒山的传说为数甚多,最常见的即是"文殊化身"与"和合二仙"的传说,在民间及海外均影响深远。本文将结合《寒山子诗序》、释氏文献以及寒山诗歌等,具体考证这位著名诗人的生活年代与生卒年份。  相似文献   

7.
寒山是继王梵志之后影响最大的唐代白话诗人,"他的劝世化俗诗与王梵志诗的俚俗风格十分接近"寒山诗"语带诙谐而意严实严肃,外似平易而内藏机锋",寒山诗的用韵可归纳为二十四个韵部,其中只有八个韵部同王力先生"隋——中唐音系"的韵部相同,这可能同寒山诗多用俚俗口语有关。  相似文献   

8.
寒山诗的形象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寒山诗的形象在国外受到了热捧,而在国内则反响平平,这主要是取决于寒山诗译者的选择。文章通过对盖瑞.施耐德的翻译作品、阿瑟.威利翻译的译文,以及华特生、施坦伯勒的译文的解析,深入剖析了译者主体性视角下译者对寒山诗歌形象选择的相关要素。  相似文献   

9.
寒山诗风格独特,有"寒山体"之称。唐五代以来,虽未入主流诗坛,但在儒林文苑中,拟、效、和之者,代不乏人。直至20世纪,寒山及其诗歌的研究日盛。同时,在佛门丛林中,寒山及其诗偈,代有传灯,其诗歌所蕴含的诗禅佛韵对我国文苑和丛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寒山的论诗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寒山诗集中,有几首论诗之诗,这些诗涉及寒山对诗歌的创作动机、功能与特征的认识,虽是只言片语,但若把它们集中起来放在特定的时代与学术背景之下进行考查,会清晰地看到寒山的诗学观。寒山的论诗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促进了论诗诗文体的正式诞生,指明了禅诗发展的“典雅”方向,开启了以诗语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刘强 《钦州学院学报》2006,21(5):16-19,25
传体具有以故事、史实发明经义的性质。传体著作内容上解释经文所涉及的历史本事,可视为“内传”,而“外传”体则主要是非历史本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Adult read aloud book activities, including literature selection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children’s languag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The style in which books are orally shared with children is also important.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adult-child book reading conversations has demonstrated a varie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pproaches in the empirical and popular literature. Three of these approaches are included in this article: didactic-interactional, co-construction, and performance-oriented styles (Dickinson & Smith, 2004). Ten children’s books are reviewed and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语体的语言风格的变异,受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个人风格的影响最为明显。特别是现代新闻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新闻语体种类日趋纷繁,语言风格对新闻语体的影响也日趋突出。  相似文献   

14.
报道语体与谈话语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两种语体类型,它们都有各自的语言运用特色。通过对比两种语体的定义、特点、风格的异同来加深对这两种常见语体类型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诗经》国风中爱情诗占有很大比重,其风格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欢快明朗,清雅率真;情敦意厚,缠绵悱恻;爽直泼辣,淳朴粗犷;情急意切,如火如荼;庄重严肃,纯情激越。  相似文献   

16.
普罗科菲耶夫天生的叛逆性格和他幼年所受的家庭影响奠定了他音乐创新的基础。他的音乐作品实现了音乐艺术揭露黑暗、纯洁心灵、肯定光明功能;他以笑作为武器使其作品人格化;他关注儿童形象及天真无邪的感情,用寓意的形式赞美和颂扬善良纯朴的人们和可爱的动物的形象,来暴露生活中残暴黑暗的恶势力,表现出特有的音乐创作风格以及作品体现的特有思想和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7.
骈体与散体是古代公文写作中经常使用到的两种文体。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8.
博尔赫斯小说中独特的叙事方式深深吸引了中国的作家们,催生了先锋派小说,选择格非作为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通过小说文本分析,发现他在接受博尔赫斯影响下,又结合本土文化的创作事实,使作品偏向现实,倚重传统,旨在呼吁装帧重于内容的书籍市场对文本本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写作艺术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开创了说理散文启用标题的先河.中心突出,论述严密,系统完整。丰富的军事思想和哲理为简洁凝练和悦耳上口的语言形式所统揽.大量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格的运用,再加之文学想象和情感的映衬,使《孙子兵法》在中外军事思想史上魅力独具。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现象,余秋雨的异军突起越来越引起众多人的关注。本试图通过对余秋雨化散叙述模式的详细分析,来探讨他成功和失败、引起多人赞叹也引来不少人诟病的原因。余秋雨通过对中国古老的传统叙述方式-圆形叙述的借用、对大词和圣词的借用,成功地打动了读和征服了一个需要浪漫主义的阅读时代,从而在一个市场化的年代里,建立了他“散大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