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所谓“多样态作业”,即多种样态的作业。“样态”可以理解为类型、形式及层次,具体如书面作业、实践作业、分层作业、跨学科作业等。“多样态作业”的主要特征有:丰富性,即借助丰富的作业样态,较好地适应学生差异化的学情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生本性,即“多样态作业”设计要求减“量”提“质”,以学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整体性,即“多样态作业”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教学内容,建立作业与评价之间的密切联系。下面,笔者结合本校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王建强 《四川教育》2005,(10):19-22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着一种片面认识:学生进学校学习就是学习教材上的知识,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作业的功能就是巩固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这种认识的着眼点是“固化”的知识而非鲜活的人,自然地,作业陷入了“多统一,少选择,多重复,少创新,多书面,少实践”的局面,学生身陷“题海”,沦为“做题机器”,苦不堪言。作业应有的功能是什么?实现作业功能的技术路线是什么?怎样在保证基本功能实现的前提下,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快乐因子”,适应个性需要的“营养餐”和生命发展的驱动力,而不是疲于应付的“苦差事”?为此,本刊特邀三位业内人士前来为教师“支招”,并通过“观点连线”辑录了部分鲜活观点,期望以此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共同来探寻作业“轻负高效”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在初中阶段,鉴于当前学生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资料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的情况,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由此,教师要着手研究作业问题。而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更是学生巩固和消化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语文课程标准引领下,我重点探究实践了“分、综、大、巧、多、活”六字作业科学评价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作业的浓厚兴趣,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一、设计个性化作业的缘由 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以应试为中心。新课程实施后,好多教师是“换新装,穿旧鞋”,信奉熟能生巧,唯恐学生考试成绩差,这样学生仍陷入题海战。这样的作业弊端较多:其一,量大重复类同多,学生感到枯燥不堪重负,结果出现学生应付作业甚至抄袭作业等现象。其二,作业形式单一,不同的学生做同样的作业,日子一久,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极大的依赖性,阻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泯灭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张斌 《中学理科》2006,(12):15-15
中学生数学作业的预留、书写与评判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一些学校,中学生数学作业的状况却可以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一多”指作业量大,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习题外,还被大量形形色色的习题册所累,身陷题海不能自拔;“二假”指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要么抄袭他人作业,要么置中间推理计算过程于不顾,盲目地凑结论,换来一个按时交作业的假象;“三无效”指学生写作业和教师判作业终日疲惫不堪,却收获甚微,近乎无效劳动.  相似文献   

7.
当堂完成作业好处多中宁县石空镇太平完小王菊珍不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在谈到成功的“秘诀”时,都提到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对此,我做了验证,结果证明当堂完成作业确实好处多。其一,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层次。它要求教师教学不能满足于学生能理解、记忆,还必须达到正确...  相似文献   

8.
《教育》2009,(3):29-29
关键词读解 近几年,一道又一道学生“减负令”不断出台,而“补课暗潮”依然汹涌。 “课时多、作业多、补课多、考试多,怎能不累?”一中学生埋怨说。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数学作业的预留、书写与评判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一些基础薄弱校,中学生数学作业的状况却可以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一多”指作业量大,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习题外,还被。大量形形色色的习题册所累,身陷题海不能自拔;“二假”指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要么抄袭他人作业,要么置中间推理计算过程于不顾,盲目地凑结论,换来一个按时交作业的假象;“三无效”指学生写作业和教师判作业终日疲惫不堪,却收获甚微,近乎无效劳动。笔者试对这两条教学策略进行较详细的解释,并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作为对“假设”的初步检验。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旨在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得到健全。为此,教学中应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以更多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里,作业的“质”与“量”是关键之一。然而,现时中学英语教学中,作业的“质”与“量”还没调节到最佳状态。尤其是临考前,英语作业“质偏量过”,学生负担较重。另一方面,教师布置课内外作业随意性较大,作业形式单一乏味,抄抄、背背、机械性练习多,复用性、活用性练习少,作业内容复现性、系统性差。我们应以发展学生的隐性学习能力和显性学习能力为出发点,构建英语作业新模式。一、作业…  相似文献   

11.
晚上女儿对我说:“今天我们的作业多了,因为我们组一个同学说话了,所以老师就惩罚我们这一组的学生多做一遍作业。就怪那个同学,要不是他,我们就不会做这么多的作业了!”女儿愤愤不平地说着。  相似文献   

12.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充,对于理解、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生物学作业过多、过繁、过难,而且机械训练多、重复训练多,以至于许多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出见“以抄代做”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设置作业时,也应落实“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让语文作业“活”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但作业布置多了,往往又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不加重学生负担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除了要在作业的质量上讲究外,还要在布置作业的方式方法上讲究,即所谓的“活”。让作业“活”起来,一是作业的时间安排上要活,要化整为零,变集中为分散。一般来说,年级越低,学生的坚持性就越差。如果一布置作业就是一大堆,学生就会抱着发愁的心态去做,其质量和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要把适量的作业按比例分散在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少吃多餐”。二是作业的形…  相似文献   

14.
本学期新接到一个班,发现不爱做作业的学生特别多,学生总找不少理由尽力为自己辩护。通过反复观察与交流,我发现学生不爱做作业的主要原因有:1.学生基础差。学生由于基础差,自己很难独立完成作业,加之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多,作业得不到及时的辅导,因此作业要么“瞎”做,要么做不全,稍有难度的作业学生便不愿做。2、学生自制力差。有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这类学生尽管很聪明,但学习不出色,甚至由于长期不做作业而成绩后退。  相似文献   

15.
作业变革是“双减”政策观照下的教育改革必行之路。本文从英语作业的现状与问题入手,探索作业设计的多模式新思路:“以趣导学,组成知识礼包——精准资源推送”;“以生乐学,描绘学生自画像——精准学情诊断”;“以做促教,探究多模态样式——精准作业干预”,指向分层式、开放性、立体化,积极探究“沉浸式作业”“项目式作业”“反思式作业”等多模式作业样式。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之友》2013,(11):4-4
写作业是学生的天职,不交作业就等同于“渎职”。一个班级,总有那么几个“渎职”学生,一问,不是忘记带了,就是作业本不见了,或者作业太多写不完,甚至还有梗着脖子说就是不会写的……林林总总,让班主任伤透脑筋,头疼不已!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相信每个班主任都会有疑惑:为什么班级里总会出现不交作业的硬茬?他们怎么可以找出那么多理由,做出那么多可气的事儿来搪塞?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然而,我们现行的作业训练形式还存在多统一、少选择;多静态、少活动;多书面、少实际;多室内、少室外的四多四少现象。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失去对于语文的热情?怎么能不抹杀语文学习的灵性?怎么能不被遏制身心的自然发展?而开放性作业主张主体参与,空间开放,形式多样,层次多元,做到因人而异、因材布置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能动的创造性的作业过程中获得自由、活泼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徐亚群 《师道》2007,(7):20-21
晚上,女儿对我说:“今天我们的作业多了,因为我们那一组的一个同学上课说话,所以老师惩罚我们组的学生多做一遍作业。就怪那个同学,要不是他,我们就不会受牵连而做这么多作业了!”女儿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数学作业的预留、书写与评判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一些教育基础薄弱的学校,中学生数学作业的状况可以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一多”指作业量大,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习题外,还被大量形形色色的“习题册”所累。学生身陷“题海”不能自拔;“二假”指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然而。我们现行的作业训练形式还存在多统一、少选择;多静态、少活动;多书面、少实际;多室内、少室外的四多四少现象。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失去对于语的热情?怎么能不抹杀语学习的灵性?怎么能不被遏制身心的自然发展?而开放性作业主张主体参与,空间开放,形式多样,层次多元,做到因人而异、因材布置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能动的创造性的作业过程中获得自由、活泼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