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抓养成教育,这是学校一贯坚持的做法。但以往学校抓养成教育只是对学生而言,所以有一定的片面性。学校养成教育首先要从教师抓起,让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用教师自己的模范行为再去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并且持之以恒,在一点一滴中进行教育累积,才能收到效果。一、养成教育的对象及内容学校养成教育对象应该包括学校全体师、生。首先从教师抓起,把对教师的师德教育与养成教育统为一体,使表里合一、言行一致,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文明礼仪习惯。学生的养成教育首先需要培养,在教育中培养,在培养中教育;其次是引导,教师要靠自己高尚的人格魅…  相似文献   

2.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等。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多年语文教学中,我深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育人的根本,在语文教学中养成教育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3.
顾静 《考试周刊》2013,(80):192-192
养成教育是目前幼儿教育的一大热点。中国有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可以影响其一生。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不仅包括培养,而且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养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习惯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21世纪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因此在新的时期我们通过“爱”“美”“乐”主题教育活动把养成教育融人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为孩子创设成长的环境,为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仅包括学习习惯,还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及道德品质等等,而这些习惯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加强孩子的道德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对养成教育的培训。结合教学工作经验,就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培养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6.
佚名 《江西教育》2014,(1):96-96
《浅谈养成教育》中最为亮丽的一个部分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的第四章节。它阐述了养成教育中必须注意的四个方面,即:第一,养成教育不能泛化、绝对化;第二,养成教育必须赋予新时期的内容和要求;第三,不要忽略了智慧性习惯的培养;第四,严格训练时不要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这一部分,对养成教育的实施有着深刻的认识,充满着理性思辨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目的,促进其终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倪玲 《家长》2024,(7):177-179
<正>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不仅是一种养成教育,更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游戏作为幼儿教育中的基本活动和传达方式,可以让幼儿在自由欢乐的游戏活动中,学会基本的规则,养成良好的习惯等。本文就以此切入,基于游戏和习惯养成教育的天然性联系,分析游戏化教学在幼儿习惯养成中的应用价值,并对习惯养成下游戏化教学路径进行详细地研究,旨在提高幼儿习惯养成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习惯应从小培养。在研究中发现,幼儿阶段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时期。加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9.
曹阳 《中国德育》2005,(4):19-20
一、对养成教育的认识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培养。”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来说,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充分发掘其非智力因素,帮助其成才;好的生活习惯能培养其自理能力;好的品德习惯可以使学生成为“好孩子”。  相似文献   

10.
张萍 《青海教育》2014,(12):51-51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包括行为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的培养。智障学生智力迟钝,能力低下,反应迟缓,生活自理能力和辨别是非水平均较差,因此对他们的教育与训练,除了要矫正他们在认知、情绪及个性方面的缺陷外,重要的是培养其良好的习惯,特别是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教育。小学阶段是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影响人一生的关键时期。在多年的班级及学校管理实践中,我尝试将“激情法”巧妙地运用到养成教育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教育。小学阶段是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影响人一生的关键时期。在多年的班级及学校管理实践中,我尝试将“激情法”巧妙地运用到养成教育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这是指养成教育的重要地位而言。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的“质”的指标。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论述过:“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也。”良好习惯是人格发展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落实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养成教育。养成教育,不仅仅是德育范畴的内容,而且也包含着智育、体育诸方面的内容。在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一、讲道理首要的任务就在于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纠正不良习惯。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应“晓之以理,动之  相似文献   

15.
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才、成人。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也用不尽。”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教育中...  相似文献   

16.
一、对养成教育的基本认识养成教育是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使其终身受益的教育。何谓“习惯”?“习”字的最初意义是“鸟数飞(反复地实践)”,“惯”者,常也。专家认为,人的行为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被动的,第二个层面是主动的。第三个层面是自动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育阶段是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养成教育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养成教育课程融合在各个学科课程之中。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养成教育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是学生养成教育培养的关键,教师更应该注重在教学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8.
养成教育的四种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抓好养成教育,这不仅是出于当前学生实际出发的需要,而目是出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赋的倾向性及生活中获得的信念与习惯形成。”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养成教育,从学生实际,从身边小事抓起,从各个方面来培养  相似文献   

19.
密云是北京市远郊区县,寄宿制学校较多,一些孩子存在洗澡不勤、换衣不勤等不良个人卫生习惯;及时预习、自觉阅读、按时复习等良好学习习惯也需要进一步培养。长期以来,我县结合区域实际,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德育工作重点,深化"三种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体育锻炼习惯)和"四项意识"(劳动意识、节约意识、合作意识、效率意识)培养,重点以“三个习惯”培养为抓手,强化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明确提出:“要初步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质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从行为训练人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及家庭习惯等方面存在许多偏差,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促进其终身发展.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所以,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循循善诱,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