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诗的世界。“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梦回无数次,幻想干百回,我想生活在唐朝。在唐朝,我可以与李太白~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可以与他并肩闯天下,学诗学道,任剑闯逍遥。每日,我与他高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我与他于花问独酌,于月影下舞剑。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学术界开始重新评价美国著名作家珍珠,并不断推出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姚君伟十余年来潜心研究赛珍珠,并完成了以赛珍珠为研究对象的英文博士论文。在此基础上,他又推出了国内第一部有关专著《文化相对主义:赛珍珠的中西文化观》。他率先从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角切入,对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小说和非小说中所体现出的的文化精神作了一次全面而公正的探析;与此同时,他也展示了自己的异质文化之间差异共存、互相尊重、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文化观,以建构起一种积极的中西文化诗学。从当下的跨文化语境看,该专藏的出版既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更有其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代主流诗学是以理性为基点建立起来的,逻辑、知识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自然科学和思辨哲学的长足进展为前提,宋人保持和发展了对“理”的持续不已的兴趣。所谓“理”,可以分解为三个层面:思想、日常情理和与之相关的表达方式。与宋人推崇理性有别,明代主流诗学关注的则是有关诗歌创作的经验。七子派相信,汉魏和盛唐的艺术实践完美地遵循了某种艺术法则,后人如果想揭示或制订规则,就必须具体地考察汉魏古诗和盛唐律诗,从中发现秩序并遵循这种秩序。王夫之在宋、明之后建立他的诗学体系,其理论思维首先着眼于宋、明主流诗学的失误。王夫之推崇审美直觉,不承认我们非得在理性原则和经验规则中二择一不可;他致力于克服理性原则和经验规则的冲突,并把审美直觉置于超越这种冲突的优越地位。王夫之郑重地将佛学的“现量”概念引进诗学领域,表明他对感受的直接性异常重视。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咏史诗在中国咏史诗的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划时代的影响,他按照以儒家诗教为主体的传统诗学的审美要求将咏史一体推到了思想艺术的峰颠:赋予咏史诗以强烈的讽时性;讽刺寄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赋予咏史诗以深长幽婉的情韵;丰富和发展了咏史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大家,除了对小说、戏曲评点外,他还批解过唐诗。金圣叹对唐诗的批评展现出独特的理论视野;开创分解批评理论;继承发展前代的“情景交融”说;重视虚字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张问陶是清代中名的诗人和诗论家,其“性灵”说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诗论中“心物感应”和“吟咏情性”的诗歌理论,他强调诗要表现“自我”,抒发真情,反对模拟抄袭和在诗中搞训诂考证,提但清新,自然、天真、天趣的诗风,他的诗论在清代诗坛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我们今天探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伤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诗词兼擅,《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也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姜夔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同时也有若干不足。把握姜夔诗学观及其对词创作产生的多重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词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论文从文化层、形式层和意义层三个层面揭示了余光中诗学的新古典主义特征。余光中诗学有着古今中西文化宽广、多元的视野,但民族文化的“寻根”是他的诗学文化层的核心;余光中诗学的审美形式观有着开放自由的空间,但很强调形式的锤炼和凝定;他的诗学注重永恒美和现代美,但强调的是历久弥新富于人学内涵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胡应辟的用事论是其诗学主张中最有价值者之一。他可能是古代第一个具体论述诗歌需要用事的人。他认为诗歌要用事的原因是:一,用事可以表现诗人才华;二,某些体裁的诗歌必须用事;三,是诗歌的重要表达手段与表现内容。但是他并不是认为诗歌可以滥用故事,而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合乎诗歌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晚唐诸家中,陆龟蒙的诗歌理论较为突出,他强调以风雅精神匡救卑弱之气,主张以诗持性进而规范个体行为;而对清壮奇伟之格的推崇及作为批评之批评所持的观点和立场又突出显现了他对诗歌特性的独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