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广告中古典情结的寓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广告与传统文化达到了空前的融合,从表现形式到文化内涵无不包含难解难分的古典情结——传统文化。现代广告的古典情结更多的表现了中国丰富的观念形态的传统文化。亲情、怀旧、人文精神是现代广告的古典情结寓意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坛兴起了一股怀旧热潮,出现了老照片丛书、老城市丛书等系列著作。在这股热潮中,上海女作家程乃珊的旧上海怀旧系列创作独领风骚,不管是对上海人物的描摹、文化历史的钩沉,还是上海精神的表现,程乃珊的书写总是恰如其分、精准传神。笔者以程乃珊的怀旧创作为基础,探析其作品中怀旧情结的表现及成因。  相似文献   

3.
特殊的经历孕育出林海音的女儿情结,它指称寻求庇护与娇宠的女儿性,它具体表现为空间自闭的恋家情怀、怀旧伤今的孤儿情结和顾影自怜的性别认同趋向。女儿情结使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停留于泣诉和哀求,对男权文化所规定的传统女性角色表现出难以割舍的亲和,但它也使作家的创作超越了直接的功利目的,注重对情感性灵的真诚抒写。  相似文献   

4.
<正>"乡土情结"本身是人之常情,而且,换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情感,其中可能也含有某种现实的姿态。历史可以因怀旧而显得更加遥不可及,也可以因怀旧而得到情感上的重新复活。"鲁迅的乡土情结是由主观内因和客观外因两个方面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童年的记忆对鲁迅乡土情结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社会历史变革的陶  相似文献   

5.
贯穿于余光中的主要诗歌作品中的情感红线是深沉、强烈的祖国情结,包括大陆情结、历史情结、古典情结。余诗充分表达了身居台湾的一代中国人的爱国、思乡、怀旧的浓厚情感,以及华夏儿女对祖国历史与化的认同与归属。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向来就有怀旧情结。早在《尚书》里便流传下来了“人惟求旧”的古训。不过,同是怀旧,由于时代不同、语境不同.怀旧的内涵也各异。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力度的加大,社会心理裂变,怀旧情绪弥漫一时。九十年代的文学怀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红色的政治怀旧,以红色经典的流行为标志:一种是泛黄的城市怀旧,以海派文学的风行为特色。前者是政治性的,后者是消费性的,二者互相渗透,彼此合谋,政治怀旧消费化,城市怀旧也染有了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色彩。  相似文献   

7.
论“怀旧”情结与文学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旧"是日常生活、社会领域中很常见的一个事件,这在很多老年人身上特别明显。而在文艺作品中,"怀旧"既作为一个具体的文学话语现象出现,叙述个人追忆往事的行为状态和情感心理状态,也常以"怀旧"的审美风格出现,呈现出一种"怀旧之美"的意向或"怀旧"情结。从生活世界转向艺术世界的"怀旧"构成了文学审美的核心之一。  相似文献   

8.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被誉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其代表作《长日留痕》获得了享有英国文学最高荣誉的"布克奖"。小说《长日留痕》充满了怀旧情结,通过主人公史蒂文斯的乡村之旅以及对人生的回忆与思考,层层展示了对贵族传统、绅士文化传统、贵族政治传统以及举世瞩目的大英帝国殖民霸主地位的怀旧情结。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向来就有怀旧情结。早在《尚书》里便流传下来了人惟求旧的古训。不过,同是怀旧,由于时代不同、语境不同,怀旧的内涵也各异。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力度的加大,社会心理裂变,怀旧情绪弥漫一时。  相似文献   

10.
牛彦飞 《文教资料》2007,(25):48-49
在文艺作品中,"怀旧"既作为一个具体的文学话语现象出现,叙述个人追忆往事的行为状态和情感心理状态,也常以"怀旧"的审美风格出现,呈现出一种"怀旧之美"的意向或"怀旧"情结。从生活世界转向艺术世界的"怀旧"构成了文学审美的核心之一。  相似文献   

11.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被誉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其代表作《长日留痕》获得了享有英国文学最高荣誉的“布克奖”。小说《长日留痕》充满了怀旧情结,通过主人公史蒂文斯的乡村之旅以及对人生的回忆与思考,层层展示了对贵族传统、绅士文化传统、贵族政治传统以及举世瞩目的大英帝国殖民霸主地位的怀旧情结。  相似文献   

12.
英国作家吴尔夫与上海作家王安忆是两位著名的女性作家,这一西一中两位作家在其作品《达洛维太太》与《长恨歌》中对女性意识有着两种独特的表现。这种认识既不同于西方女权主义的霸权意味,也有别于中国当下文坛的身体写作。吴尔夫在《达洛维太太》中通过克拉丽莎.达洛维太太的意识流动,回顾了30多年的人生历程和情感纠缠;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则通过王绮瑶30多年的人生经历讲述了一位女性和4个男人的情爱故事并流露出浓浓的怀旧情结。同是回忆,克拉丽莎与王绮瑶却呈现出女性意识瞻前与顾后的两种不同情感取向,吴尔夫通过克拉丽莎的怀旧更多呈现的是一种苦闷的思索;王安忆通过王绮瑶的怀旧更多表现的是女性沉醉于审美的天然嗜好。其具体表现为对爱情的追求和固守,对时间的恐惧和优游。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站在中国传统哲学的立场来剖析文学作品中的“怀旧”情结,深入到民族文化传统的内部去寻找“怀旧”现象产生的“生态环境”,并探索诗人所要回归的艺术境界。文艺作品中的个体“怀旧”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通过文本分析可以看出,在个体基础上形成的集体性“怀旧”深刻反映了东方民族的心理———文化积淀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上元灯》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融入东方学的神韵,表现的却是施蛰存感怀往昔的情怀。对现代都市弊端的厌恶,对小镇传统的怀念,汇入从容舒缓的叙述中,使《上元灯》在怀旧情结的烛照下,呈现出古典美的诗情画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分析小说。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塞作为一位浪漫主义者,批判了发达工业社会的各种压抑性表现,揭示出人是不自由的,人成了单向度人。关于改变这一社会,尽管他寄希望下层人民,特别是造反学生,但他更加倾向于艺术,而当学生运动失败后,这种怀旧的乌托邦情结就更加浓厚了。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上,桃花源已演变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心理积淀。对于这种"桃花源情结",或斥之为消极心态,或嗤之为怀旧,也即对落后的农业时代的一种眷恋。然而考察近现代以来人们借助桃花源所批判的社会现象可知,桃花源的对立面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当代文明的对立面,因而可以反映桃花源乃是植根于人类过去及未来之需求的一种永恒的"情结"。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学史上,历代许多文士的诗词文赋常常写到梁园。作者所表现出的“梁园情结”概括起来主要是:通过对梁园及梁孝王的歌咏与追思,对汉代盛世繁华予以赞颂,由此表现出儒士们对于期盼际会明主以实现个人政治理想的向往,以及对于文士交游与聚合的共同情趣的追求;通过对梁园由盛转衰、进而成为历史陈迹的咏叹,表现出对于历史沧桑之变的感慨;同时,有些作品通过歌咏梁园,也表现出在异地飘泊生涯中萌生的怀旧心态与思乡情绪。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的种种压力,使得怀旧成为现代人疏导精神压力的重要途径,怀旧文学也自然成为当下文学的新势力。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古文明的传统农业国家,土地与每个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怀乡情结与童年梦忆也自然成为当代怀旧文学书写的主旋律。当代作家通过个体怀旧书写,带领当代都市人寻找现代社会缺失的美好:自在的生活、朴素的情感、美好的人性等。  相似文献   

19.
怀旧是一种想象化的时光追忆,一种情感化的生命体验,一种诗意化的生存艺术。在回忆的审美心理基础之上,怀旧的审美本质表现为怀旧者对过去的生活事实和情感经历,在心灵当中的审美再造和艺术重构。怀旧的审关心理指向是感伤之关和彼岸之关。  相似文献   

20.
城市影响下的乡村景观同质化现象日益明显,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乡村特色景观将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趋势.以公众"怀旧情结"和审美习惯为出发点,以莲兜美村为设计对象,根据乡村景观现有问题,提取怀旧元素融入乡村景观设计、功能分区、植物配置、小品和公共设施设计中,力求打造丰富的视觉景观界面,让公众依靠乡村景观的"怀旧"设计,寻找乡村记忆和回归自然的渴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