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尊重生命     
人不过是宇宙中细小的尘埃,却蒙受上帝的恩典。环顾世上一切为我们而生的万物、日月星辰,我们怎能不珍惜生命,抑或说——尊重生命。 那么,生命是什么?人是生命,鸟兽鱼虫是生命,花草树木也是生命……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生命化教育?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是教育的原点,生命化教育观是最大的教育观,而“润泽生命”应是学校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陈顺 《云南教育》2008,(22):44-44
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热烈的或者温柔的生命。我们又何尝不一样?我们只能来一次,只能有一个名字。而你,你要怎样地度过你这一生呢?你要怎样地来写你这个名字呢?  相似文献   

4.
生命从哪里来? 人为什么活着? 我们该怎样生活,才能使生命之花开放得更加鲜艳?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一些重要的人生课题,将越来越多地摆到每一个人的面前,让我们去思考、去探索……我们需要关于生命教育的启蒙与引领!  相似文献   

5.
生命课堂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澜教授曾说:“应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几年来,我结合自己的管理和教学实践不断思索这个论断。我认为,只有当一个时代有了关于人和生命价值的神圣意识,才会有从生命意义的角度看待课堂教学的教育思想和呼声。课堂是什么?课堂应该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课堂是生命的。因此,我们提出“生命课堂”概念并努力建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把这种理论真正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我们一定会让学生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那么怎样才能把生命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呢?  相似文献   

7.
师:童话王国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听说我们学习了《生命生命》一文,收获很大,想邀请我们四(1)班同学去做嘉宾,大家想不想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长河     
[简评]这是一曲生命的赞歌,激荡着每一位读者的心。从这首诗中,我们读出了一个强者的人生态度,读出了一颗鲜红的赤子之心。是啊,我们不正应该去直面生命中的鲜血和泪水吗?不是应该像作者那样去追逐生命长河里那“飞溅的浪花”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教育改革的呼唤越来越多地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将是人类在教育观念上一次根本性的变革。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0.
谈生命     
冰心 《辅导员》2010,(11):5-6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诗人汪国真的诗句到现在依然为人们所喜爱、传诵。古往今来,圣人贤者,均对生命有过赞誉,并一再地用各种方式提醒我们后人要热爱生命。可生命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色彩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在不同的季节时段,通过“他”与“爷爷、老师、班长”的对话,展示了生活中“生命的多彩”?在凄美的阳春三月,“他”悲壮的走了,却留下了生命的绿色?文章在质朴中透视了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的是无尽的思考:生命的色彩,也许是需要一生来作答的。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关怀     
人是生命的存在。“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站在生命关怀的高度,让教学跳动起生命的节拍。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关于大学生的话题越来越多,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学生的自杀和杀人问题。我们不禁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为什么如此不尊重和珍惜崇高而伟大的生命?答案也许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因为缺乏生命意识的教育而导致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缺失。生命是指人的存在和实践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其现实的存在是人的一切可能性的基础。西方人提出生命神圣论,指出生命的存在是生命的最高原则,没有生命,就无法谈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经常说美国人在战争中最怕死,喜欢投降,其实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人所具有的生命意识。这对我们理解生命本身是有一定启发意义的。生命意识就是指对生命的认识和自觉。它包括生命的存在意识和生命的价值意识两个方面。一方面,人要认识到生命存在的唯一性、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4.
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这个定义很清晰地告诉我们,生命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提高生命质量是教育的终点;这个定义也科学说明了教育与生命之间的关系,生命存在是教育存在的逻辑起点,教育不仅离不开生命,教育更是为了生命,为了提升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一、生命的内涵 生命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人的生命是肉体和精神的统一,肉体是人生命的根本,是生命存在的物质载体和本能的存在方式,强健的体魄是生命的源泉,健康的心灵必须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精神是人之生命的升华,它赋予人以灵性,使人有了灵魂,健全的人格是精神生命的意义所在。因此,人之成为人,不仅仅是单纯的生命存在,还要使生命有意义,要不断提升、不断超越和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节约生命     
我们注意节约用水,因为水资源贫乏;我们提倡节约用电,以减少能源消耗;我们呼吁节约纸张,以减少时森林的砍伐量。有多少人想到节约生命呢?生命对每个人来说犹如一堆煤、一块炭,燃烧过后只刺下一堆灰烬。不能像海水取之不尽,不能像空气用之不竭,生命如此短暂,浪费生命使生命更加短暂。节约用水固然重要,节约生命要是人生必修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7.
《少年电脑世界》2011,(4):27-27
一分钟能干什么?也许不过是电脑的开机时间,也许不过是发一条微博的时间。但是对于只有一分钟生命的苍蝇来说,那意味着匆匆的人生。这部来自德国Michael Reichert导演的片子用诙谐的手法向我们讲述了苍蝇那丰富的一分钟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在我国有其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关于生命的理论与学说是源远流长的。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人们的生命价值观再一次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当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成人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人文自觉的形成和对生命价值、意义的认识,致使漠视生命,摧残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且问题越来越严重。有资料显示,在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各种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自杀。为什么这些未成年人面对宝贵的生命,会如此漠视?生命悲剧为什么屡屡发生?我们的社会和教育面对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办?党和国家采取了正视现状,积极行动的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社会各部门“结合业务工作,发挥自身优势,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作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生命教育就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出版部门重视生命教育是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一切为了孩子”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国的课堂呈现一派新景象,但也牵引出一系列的教育问题,这其中让人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学的任务是什么?从本源上说,它是回归生命、尊重生命、感悟生命、反思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即践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20.
设计缘起 在人们“由生向死”的生命历程中,生命的老化像自然界的严冬一样寒冷,每个人都会面对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衰老,直到生命的终点。面对老化,无人能够豁免。然而,正值花季雨季中的同学们会怎么想?能否设身处地地理解老化、尊重老人、感恩父母?能否懂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感恩惜福来表达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