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硝酸是一种氧化性酸,其氧化能力与自身浓度有密切的关系,与同一金属反应时,酸愈稀,则被还原的程度愈大,一般地说,浓硝酸总是被还原为 NO_2,稀硝酸通常被还原为 NO 和氧化态为 2价以下的产物。Cu 4HNO_3(浓)=Cu(NO_3)2 2NO_2↑ 2H_2O3Cu 8HNO_3(稀)=3Cu(NO_3)_2 2NO↑ 4H_2O然而,在中学教学中,学生对“浓硝酸被还原的程度小,而稀硝酸被还原的程度大”往往很难理解,并且容易  相似文献   

2.
硫与硝酸的反应比较复杂,许多教材与手册都将主要氧化产物写成H_2SO_4,其反应的方程式为:S 6HNO_3(浓)(?)H_2SO_4 NO_2↑ 2H_2OS 2HNO_3(稀)(?)H_2SO_4 2NO↑  相似文献   

3.
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氧遇到空气,立即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Cu+8HNO_3(稀)=3Cu(NO_3)_2+2NO↑+4H_2O 2NO_+O_2=2NO_2 (无色) (红棕色) 在试管中做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由于试管中的空气很难被生成的一氧化氮排尽,一氧化氮接触空气,又立即被氧化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因此很难看到真正无色的气体,也就很难使人确信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而不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若改用注射器做这个实验,使生成的一氧化氮与空气隔绝,就能看到生成的气体确实是无色的一氧化  相似文献   

4.
铜与稀硝酸作用时,可用下式表示: 3Cu+8HNO_3(稀)=3Cu(NO_3)_2+2NO↑+4H_2O 那么在这个反应中,硝酸的氧化当量如何计算呢?常见学生解答中有下列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的题型,考试计算难度比较大,常常会出现错误。我在自己的错题本上整理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知识点很多,现把我总结的规律归纳如下,与大家一起分享。(1)HNO_3与金属反应一般不能产生H_2。(2)还原产物一般为HNO_3(浓)→红棕色的NO_2;HNO(稀)→无色的NO;很稀的硝酸还原产物也可能为NO、N_2或NH_4NO_3。(3)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  相似文献   

6.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是中学化学教材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演示实验,由于硝酸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硝酸的还原产物也不相同.(1)铜与浓硝酸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小块铜片,滴入浓硝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反应剧烈,放出红棕色气体,溶液很快变成绿色.(2)铜与稀硝酸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小块铜片,滴入稀硝酸后,也有气泡产生,反应缓慢,反应开始阶段,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气体逐渐变浅,最终呈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相似文献   

7.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是探究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重要实验。现行苏教版教材化学1(必修)在第100页中有该探究实验的介绍,教材装置如图1所示。教材实验的目的是证明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NO2气体及NO2气体溶于水生成无色NO气体;再加水稀释剩余的浓硝酸使之成为稀硝酸,则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NO气体。结合教学实际,已有诸多学生对该实验方案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1.浓度与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增大物质的浓度,其氧化性(还原性)随之增强,减少物质的浓度,其氧化性(还原性)随之减弱。如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酸,浓硫酸氧化性强于稀硫酸等。例1:38.4mg 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反应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态),反应消耗的 HNO_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1.0×10~(-3)mol B.1.6×10~(-3)molC.2.2×10~(-3)mol D.2.4×10~(-3)mol解析:铜与浓 HNO_3反应生成 NO_2,但随着硝酸量的逐步减少,硝酸溶液的浓度变稀,则硝酸的氧化性渐弱,故随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三节铜与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是在试管里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注入浓、稀硝酸,用导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通过此实验说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并通过观察产生的气体颜色证明浓、稀硝酸还原产物不同。  相似文献   

10.
1问题提出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第15页演示实验1-7演示了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演示效果,但仍存在如下问题。(1)反应开始后,再用塑料袋系紧在试管口,已有少量NO、NO2气体逸到空气中。(2)用塑料袋收集NO、NO2气体,不便处理它们,而且易使这些气体逸散,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不利于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3)对于铜与稀硝酸的反应,由于试管上部仍残留有空气,使产生的无色NO气体与O2反应,迅速转化为红棕色NO2气体,无法验证还原产物为NO气体,不利于课堂教学。2实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选的二道计算题,学生题解的错误率很高。从中可看出学生的知识缺陷,值得引起教师的注意。〔例一〕19.05克的铜与稀HNO_3全部反应,计算有多少摩尔的硝酸被还原。〔误答〕 3Cu 8HNO_3=3Cu(NO_3)_2 2NO~ 4H_2O 63.5×3克 8摩 19.05克 x x=((8×19.05))/190.5=0.8(摩)  相似文献   

12.
谈铜与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新教材第二册第15页[实验1-7]铜分别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是体现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一个重要实验,教材采取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我认为有几个地方欠妥。①由于Cu与浓硝酸迅速反应放出NO2气体,因而在系塑料袋的时候和拆洗的过程中都会有NO2气体逸出,从而污染环境,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②在该实验操作中,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③在Cu与稀硝酸的反应中,由于试管内有空气存在,生成的NO气体很快被氧化成红棕色的NO2气体,不易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1实验改进a.Cu与浓硝酸的反应。装置如图2所示,橡皮塞上插入一根可以上下抽动的…  相似文献   

13.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过程是: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铜和稀硝酸反应,由于试管内存在空气,只能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观察不到无色气体。另外,浓硝酸和铜的反应观察到现象后,反应不能及时停止,只能等到硝酸或者铜片反应完,以免造成对药品的浪费;浓硝酸和铜的反应过快,产生的NO2可能外逸污染空气。  相似文献   

14.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演示实验之一,该实验方法用注射器和玻璃导管等制作的简易装置作为反应器使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在玻璃导管中(无空气干扰的环境里)进行,避免了气体产物和空气的直接接触,便于及时观察到较纯的NO2、NO气体的颜色。  相似文献   

15.
硝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由于氮元素的多价态特征,而使得它与单质反应后被还原成一系列较低价态的氮的化合物:H N+5O3N+4O2H N+3O2N+2ON2+1O N20N-1H2OH N2-2H4N-3H3现对其中的重要规律总结如下·一、与金属单质反应规律硝酸能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除Pt、Au以外的所有金属反应·无论浓硝酸或稀硝酸与金属反应时,都不产生氢气;金属被氧化到高价态,而硝酸被还原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硝酸的浓度和金属的活动性·对同一种金属来说,酸越稀,则被还原的程度越大·由于反应复杂,往往同时生成多种还原产物·一般地说,浓硝酸总是被还原为NO2,稀硝…  相似文献   

16.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过程是: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铜和稀硝酸反应,由于试管内存在空气,只能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观察不到无色气体.  相似文献   

17.
二、归纳和说明: 1、Ag(一价)、Cu(二价)、Al(三价)三类金属与浓、稀HNO_3反应系数整体趣记。 (1)金属的系数:浓酸时都为1,稀酸时则为3; (2)前提(1)下,三类金属对应的浓HNO_3系数(2、4、6)和稀HNO_3系数(4、8、12)都呈等差递增数列,且公差分别为2和4; (3)前提(1)下,每一类金属对应HNO_3系数都有n稀=2n浓,但与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时,耗酸量都是浓酸多于稀酸;  相似文献   

18.
一、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改进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演示实验1-7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的反应,若按教材内容进行操作,实验效果较差。原因是试管上方存在大量空气,对产物颜色的判断存在影响,对实验结论缺乏说服力。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对实验稍作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实验器材:普通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2支。2.实验药品:浓 HNO_3、稀 HNO_3、细铜丝(密绕卷成圈  相似文献   

19.
一、常见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设计的归类与反思在高中化学中"铜跟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将此实验生成的气体颜色与铜和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颜色进行比较。实验设计的思路包括:防止生成的无色 NO 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续实验能说明 NO 与 O_2会很容易反应生成红棕色的 NO_2。实验现象:铜在稀硝酸中逐渐溶解,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此气体遇空气很快变成红棕色;反应速  相似文献   

20.
二、实验操作:1.铜与浓硝酸反应。先按上图装置好,右侧支管注入的是浓硝酸。然后关闭弹簧夹,将二支管向左倾斜,使铜片与浓硝酸接触,反应立刻进行,当见到红棕色气体布满管内空间时,即可将二支管向右倾斜,使铜片与浓硝酸脱离接触,反应随即停止。2.铜与稀硝酸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