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医用器械的进一步改进,气管镜下气管异物取除术的成功率日渐提高,气管异物患者的治疗效果亦有明显改善,治疗方法和途径不断扩展。我们体会经气管切开口取出异物为抢救气管异物患者的又一种有效措施。我科自1965-1997年共收治此类患者1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8岁,因发现子宫增大四年而入院。查:子宫如孕三个月大小,左附件增厚,右附件正常。临床诊断:子宫壁间肌瘤,左卵巢囊肿。行子宫及左附件全切术。病理检查:(子宫及左卵巢从略)大体:左输卵管壶腹部有一黄色椭圆形肿物,1.5×1×0.5Cm 大小,包膜完整,呈分叶状。切开切面实性,均匀一致,呈黄色.镜检:由纤维组织构成之包膜薄而完整,瘤细胞由成熟之脂肪细胞构成,呈分叶状,间质血管较丰富。病理诊断:左输卵管壶腹部分化良好型脂肪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喉癌患者术后气管切开的气道管理.方法:对42例中老年人喉癌术后气道管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喉癌患者行气管切开后通过精心的护理,只1例患者因特殊原因套管内形成痰痂发生堵管,余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强化气道管理(有效排痰、合理湿化、减少不必要的气道刺激),加强基础护理,是预防和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麻下儿童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68例儿童呼吸道异物患者均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行呼吸道异物硬质支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结果:68例患儿均一次手术成功,痊愈出院.结论:全麻下呼吸道异物取出术具有解剖标志暴露明显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经皮气管切开术中操作技巧、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103例病人采取经皮气管切开的临床资料.结果:94例一次性置入气管套管,9例患者置管不畅.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操作简单,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但操作中常出现不同问题,若不能很好应对,可能导致气管切开不成功,甚至病人死亡.  相似文献   

6.
咽异物一般在口咽视诊或在间接喉镜检查时较易发现。口咽部异物,如扁桃体鱼刺,可用镊子夹出。位于深处的咽异物,须在间接喉镜、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下用喉钳取出[1]。近3年来,我们试用一手夹持舌体及间接喉镜,另一手持异物钳取异物取深部咽异物60例,取得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检查者用间接喉镜能看到异物,而让患者自己揪舌取异物时,因咽反射敏感或位置不当间接喉镜看不到异物的60例门诊病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7岁。异物位于舌根深部45例,会厌谷11例,梨状窝4例。1·2治疗方法常规间接喉镜检查,找到异…  相似文献   

7.
曾萍 《教育导刊》2005,(9):45-45
塑型性支气管炎(plasticbronchitis)是指内生性异物(见图)局部或广泛性堵塞支气管,导致肺部分或全部通气功能障碍的临床病理异常综合症状的一种疾病.国外上世纪初已发现并有个例报道,认为是一种较罕见的疾病,病因不明,与某些疾病包括儿童哮喘、囊性纤维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各种呼吸道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有一定关系.其诊断主要依靠支气管镜检及支气管腔内塑型性异物病理组织学切片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按时间段将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给予气管切开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多重耐药菌发生情况;比较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湿化效果、气管切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20例、多重耐药菌5例,感染率及耐药菌检出率为19.6%、4.9%,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45例、多重耐药菌20例,45.9%、2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RP、PCT为20.29±8.33mg/L、0.55±0.18ng/L,低于对照组31.91±7.96mg/L、1.39±0.57ng/L。观察组局部感染、误吸、出血、痰痂发生均少于对照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病人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气管、支气管异物吸入是小儿常见的意外事故。小儿发生异物吸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婴幼儿口腔中后牙尚未萌出,咀嚼功能差,经常会将整块食物吞咽下去。2.婴幼儿喉头保护性反射功能不良,使食物或其他物品呛入气管。3.将一些玩具和小物品含在口中哭笑吵闹或躺在床上吃东西(如糖果、花生米、黄豆、瓜子等)时将这些物品吸入气管。因为会咽软骨来不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是急性喉梗阻、深度昏迷、呼吸肌麻痹的重要抢救手段 ,也是咽及口腔手术、喉部肿瘤等疾病术前准备的重要处置手段。病房是病人入院后休养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是病人在治疗和休息期间的外在条件 ,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要想办法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美观、安全而又便于操作的环境 ,以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我们从病室自然条件、卫生状况、饮食条件及医疗器械的安放等综合考虑 ,对 2 0例气管切开病人术后病室进行了合理安置 ,结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气管切开术后病人中 ,年龄在 32…  相似文献   

11.
我院 2 0 0 2年 1 2月收治一名有机磷中毒的患者 ,入院后在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呼吸衰竭 ,立即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 (机型为Darger -Two-多功能呼吸机 ) ,入ICU治疗 ,痊愈出院。1 病例介绍患者女 ,37岁 ,自服乐果 1 1h,入院时昏迷。查 :胆碱酯酶 4IU/L ,予以洗胃、导泻、阿托品化、解磷定复能 ,血液透析 ,机械通气及防治感染等治疗 ,2d后 ,意识恢复 ,呼吸平稳 ,撤呼吸机后拔气管插管。随后 2周内 ,反复多次出现呼吸停止 ,及时行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后行机械通气 ,入院第 6天出现一次呼吸、心跳骤停 ,经抢救复苏成功 ,4周后 ,胆碱酯酶 1 …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知识结构和内容有了明显的扩展,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气管切开术的病人,同样需要心理护理。(昏迷病人除外),因为对于大多数的病人,在行气管切开前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而术后又不能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不适,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运用沟通的技巧,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满足其心理需要。现将对气管切开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食管金属领花异物实属罕见,有关文献未见报道。笔者收治1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部队新战士,因吞食一金属领花一枚3小时于1996年4年-11日19∶00入院。病员于3小时前因与班长发生口角,一气之下吞服自己佩带的金属领花一枚,将其卡于食管内,吞咽疼痛剧烈,吞咽及说话时伴上颈部疼痛,唾液从口外溢。被人发现后送某部队医院,行纤维内窥镜检查,见异物在食管第一狭窄处,未能取出,继之来我院门诊,行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取异物,仍未成功而入院。查体:T36.7℃,P80次/分,R18次/分,Bp16/10kPa,  相似文献   

14.
我院肿瘤外科自 1996年以来 ,共收治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 2 2例 ,并行一期切除吻合 ,现将我科治疗方法与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5例 ,女 17例 ;年龄 4 3~ 81岁 ,平均 6 2岁。急性肠梗阻发病时间 2~ 6d ,肿瘤部位 :脾曲癌 6例 ,降结肠癌 5例 ,乙状结肠癌 11例。病理报告均为腺癌。病人入院后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用抗厌氧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的抗生素 ,如甲硝唑、丁胺卡那霉素等。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术前禁用肠道灌洗。1.2 手术方法 术中肠腔减压及灌洗 ,将病变部位肠管稍游离 ,在梗阻上端上肠钳后切开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镜下行消化道异物摘除术的临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7月期间68例于我院胃镜下行消化道异物摘除术的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干预,记录和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物取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镜下行消化道异物摘除术的患者增加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帮助患者度过手术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小儿有机磷中毒往往病史不详,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误诊为气管异物2例报告如下: 例1:患儿,男,2.5岁,因吃粘糕后出现呕吐、憋气、呼吸困难6小时就诊。门诊拍胸片示“支气管异物”,耳鼻喉科行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异物,故以呼吸困难原因待查收住儿科。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张口呼吸,鼻翼扇动,四周发绀,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大小如2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及小水泡音,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原发性肿瘤,无论良性或恶性,多起始于后壁膜状部,或膜状部与软骨交界的两后角[1,2]。我院收治1例右主支气管囊肿病人,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2岁,因右胸闷,咳嗽10余天于2006年3月28日入院,于入院前10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胸闷并伴咳嗽。吸气时胸闷加重,无胸部疼痛,咳嗽为2~3次/d,尤以吸气或重体力劳动后加重,痰中无血丝,无咯血,后胸闷渐加重,前来我院就诊。外科情况:右胸廓较左胸廓稍向前凸,两侧呼吸动度一致,语颤右上肺较左上肺为弱·双肺叩清音,右肺支气管语音及呼吸音均减低,左肺呼吸音清晰。胸部CT示:左上纵膈旁示类…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喉阻塞,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挽救病人生命的有力措施。我科3年来先后为15例胸部疾病的患者施行了气管切开术,均治愈出院。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十分重要,如果护理不当,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痛苦,甚至危及生命。现将笔者对15名气管切开病人的观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小儿耳鼻咽喉科的急症。现就我院近年急救处理18例小儿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急救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年龄8个月~3岁。异物的种类包括:果冻9例,大豆4例,瓜子3例,硬币2例。异物呛  相似文献   

20.
,预防:561,饮食:540,合理安排:521,发生:454气管切开的护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通过对我科60例病人的护理实践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9-06~2004-06共护理气管切开病人60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36例,脑出血24例;男40例,女20例;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