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小学语文阅读担负着从学习语言到应用语言的过渡。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语言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言语表达的方法,让阅读教学为儿童的言语习得而服务,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追求。本文从如何习得言语内容和习得言语形式两个层次,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用一定的言语形式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透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表达的妙处,获得言语运用规律、技巧及言语本身。但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人文理解、内容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到写,了解文童写法。  相似文献   

3.
马蔷 《中国教师》2014,(14):30-31
<正>王尚文先生在《言语形式四题》一文中谈到:我们人类有能力开出一条巴拿马运河把美洲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却没有办法把一篇言语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给分割开来。两者天然地统一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没有谁。是的,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定是语言内容和言语形式的完美统一,内容和形式犹如一张纸的两面,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由一篇篇言语作品组成,内容——说什么和形式——怎么说,客观存  相似文献   

4.
任何言语作品都是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统一。有言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道者,思想、情感之言语内容也;文者,语言、结构之言语形式也。没有无内容的言语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言语内容,两者相互交织,有机融统。然而语文教学的实践与认识,却总是将两者人为地生硬分隔。  相似文献   

5.
按照内容决定形式的哲学观点,在教学中,就是言语内容决定言语形式,言语形式为言语内容服务.这种推理的错误在于没有考虑到语文学科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特殊性.言语作品与言语作品教学,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在语文学科中,到底是言语形式起主导作用,还是言语内容起主导作用,不能一概而论,二者是动态平衡与互补整合的关系,这也决定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复杂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了任务型语言学习与交际语言教学之间表现于"专注形式"和"忽视形式"的本质区别,任务途径原理的核心原则--"区别于专注形式的专注形式"可以全面地深层次阐释这一本质区别.交际能力理论以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决定交际语言教学的内容,而认知学习理论以对学习本质的认识决定任务型语言学习的过程.前者的课堂活动是"规则型"的,追求语言运用实际状况的真实,其内容语言的运用和语言的运用规则就是其教学目的;后者的课堂活动是"非规则型"的,顺应语言习得普遍路径顺序的自然,其内容通过解决问题实现意义不是其学习目的而只是促使学习发生的手段.任务型语言学习课堂活动的目的是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  相似文献   

7.
语文用一定的言语形式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透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表达的妙处,获得言语运用规律、技巧及言语本身.但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人文理解、内容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到写,了解文章写法.  相似文献   

8.
艺术语言是审美化的言语形式,它具有"有意味"性.它打破了正常的词与词的组合搭配关系,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言语形式.艺术语言的变异性和"有意味"性组成了艺术语言的审美化的言语形式的整体,它给人以变异和虚象的新颖感,表达了发话主体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际,从语言与言语的关系中,明确言语形式、言语内容的内涵与外延。进而提出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即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言语形式,同时论述了语文教学如何立足言语形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16,(1):76-79
运用语符学"两个平面四个层次"的理论对修辞语言结构进行分析,推导出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修辞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内容形式。叙事学对叙事结构具体内涵的阐释启示修辞学:修辞语言的表达形式是构成修辞语言的各种修辞方式;修辞语言的内容形式是组成修辞语言的要素。组成修辞语言内容形式的要素有修辞元素和修辞介质。  相似文献   

11.
语文承载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代表工具与人文的结合,实现语言形式与教学内容相统一的路径是进行语文教学,发现语言形式,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基于语文课堂的优化改进语言形式的学习与运用,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感能力、表达能力等核心素养,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为例,阐述了中段言语形式点的捕捉方法,同时提出相应的四大教学策略:伴随比较,言语形精意美;绽放想象,言语形景交替;徜徉朗读,言语形意交融;仿形抒写,言语精妙入心等。由此构造出以言语形式为教学的主体课堂,旨在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顾名思义,语言文字(语言文学).因此语言教学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其他科目凭借言语形式传递信息,而语文教材里的言语形式就是教学的内容.只有加强语言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大纲所规定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了吸取历史经验,适应当前社会生活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实际需要,语文课应当按照如下一些原则,加强课文的语言练习.  相似文献   

13.
2017年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将"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体现了对语文课程内容认识的深化。对于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之间的关系,学界基本达成了两者是一体两面的关系这一共识。  相似文献   

14.
礼貌语言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所使用的,能够表达礼仪的词或句子,它包括"赏脸" "你好吗"这类礼貌意义已经固化的词或固定格式,也包括人们为了表示礼貌而选用一定句子的言语行为.本文将以老舍作品中的礼貌语言为研究对象,找出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探讨汉语礼貌语言在句子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应回归语文教学本体。在阅读教学课上要立足语言形式的培养,让语文课姓"语",让学生真正体会言语的魅力,正确、熟练地运用汉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6.
徐小清 《海外英语》2012,(23):36-37
语言的形式、语言的意义以及语言的交际功能不仅是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外语教学成功的关键。以语言习得研究成果为主要理论依据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提出了"形式-功能性原则",强调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主张通过完成"任务"来培养运用语言功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语言习得,而学生语言习得的最直接途径便是课堂教学中的言语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也一再强调,语文课堂应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学语文.而"言语承转"便是言语实践的一种具体形式."承"是对文本语言的继承:"转"是对文本语言的运用.承转结合,便实现了言语本质的习得.那么,如何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进行言语承转呢?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特点对学生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相似文献   

18.
语文如树,其"言"植于根系,"意"乃枝叶,只有精神意气丰盈了,才能枝繁叶茂。而当下的阅读教学最大弊端,是一头扎进内容费解的泥沼之中,只见树木(言语内容),不见森林(言语形式)。一节又一节的语文课后,给孩子们留下的印象多是文本内容解读,而言语形式几乎被忽视。语言能力需要日积  相似文献   

19.
儿向言语是儿童的主要照顾者(一般为成人)与儿童交谈时所运用的一种特殊语域或语言风格.是一种儿童易于理解的简化的语言形式.也是儿童语言习得初期最重要的输入形式之一。儿向言语在语音、词汇、语义等方面有着不同于成人间话语的独特特征.对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和提高儿童语言发展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形式,英文儿歌可参照儿向言语的特征来进行选择或编写。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借助文本这个语言场境。对各种言语形式进行解读、感悟、积累、运用。最后转化成学生言语能力的过程。所以,以“言语形式”为抓手,磨砺学生的语文慧眼,不仅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