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哥哥的老鹰     
我和哥哥的性格很不一样,我胆子小,比较文静。哥哥却很爱"玩"。他养鸽子入了迷,招呼鸽子的时候,他能在窄窄的院墙头上奔跑,眼睛看着天上的鸽子高声叫喊着,脚下没有半点迟疑,一点害怕的感觉也没有。让下面的人看着揪心……他和几个伙伴出城逮蝈蝈抓蛐蛐常常忘了时间,北京那时候是有城墙的,城门  相似文献   

2.
课内检测一、给加点字注音1.奢华( ) 2.蝈蝈( )3.闲适( ) 4.朦胧( )5.银波微漾( ) 6.寂静( )7.昏晕( )二、填空1.《蝈蝈和蛐蛐》一诗是_______国诗人济慈的作品,诗中写蝈蝈在炎炎夏日的欢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总起;写蛐蛐在寂寞寒冬的吟唱,用"___________"一句引领,使全诗意韵和谐。2.《夜》的作者是___________国诗人叶赛尔,  相似文献   

3.
歌声     
蛐蛐和蝈蝈天生有副好嗓子,是大自然中有名的“歌星”。他们每天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唱着,希望更多的人来听他们的歌。可是,哪怕他们唱得再响亮,也很少有人去听。  相似文献   

4.
蝈蝈     
为了观察蝈蝈的生活习性,我提来一只蝈蝈,养在小竹笼子里。这只蝈蝈很大,有一寸多长。它的腹部是嫩绿色的,头上的硬壳上,长着两  相似文献   

5.
捉蝈蝈     
蝈蝈和蛐蛐、油葫芦,号称中国三大鸣虫。鸣虫中,歌声最美的要数蝈蝈。蝈蝈又名螽(zhōng)斯儿,颜色有绿色、浅绿、淡褐等。会唱的都是雄虫,它们头大,脸长,牙尖,色呈淡蓝绿色,唱起歌来时缓时急,声调时高时低,波浪似的上下起伏,有滑轮的声响,又像有金属碰撞般的脆响,难怪人们美其名曰“纺织娘”。  相似文献   

6.
韦茂姬 《广东教育》2009,(12):62-62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短小精致的外国诗歌。看似平淡的语言里,蕴含了自然的优美风光和诗人恬淡的情致。笔者在教学此诗的时候和学生进行了一次愉悦的田园之旅;  相似文献   

7.
我们院里有个养蛐蛐的高手,我从他那里学来了许多关于蛐蛐生活习性的知识,使我对蛐蛐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怎样让蛐蛐变得更强壮,还是我的一大发现呢!  相似文献   

8.
初夏的夜晚,天空中繁星点点, 幽蓝色的夜空露出一副静穆的神色。草丛中的蛐蛐蝈蝈又开始弹奏快乐的小夜曲,真是一个美好的夜晚。宁夏就出生在17年前的一个安静的夜晚。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打破了那晚的沉寂,父母亲为了纪念这个特别的时刻,给这个婴儿取名为宁夏。宁夏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是一个安静的女孩。她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日记中。今天她提笔  相似文献   

9.
今天,姥姥送我一只蝈蝈。它的眼睛大大的、翅膀长长的、肚皮绿绿的,很可爱。可是今天它一直不肯叫,我想可能是它不熟悉环境,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这只蝈蝈。第二天,我养的这只蝈蝈叫了,而且叫得很欢。我写作业时,它就叫个不停,像在为我伴奏。我以后要好好养着这只“小精灵”。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一首水仙花媚舞;另一首蝈蝈、蛐蛐欢唱,组合成《英国诗两首》。水仙花媚舞。《咏水仙》的作者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奠基者之一的华兹华斯,他也是“湖畔派”诗人的重要代表。18世纪末,法国发生大革命,欧洲封建势力联合反对,使英国社会与思想战线上的矛盾趋向尖锐。一些诗人厌恶这时代的纷乱状态,离开城市,转向乡村。19世纪  相似文献   

11.
社会广角     
寂寞卞之琳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相似文献   

12.
在班里讲了一个有关昆虫的故事,孩子们竞陆续带来了各种昆虫:螳螂、蚂蚱、蛐蛐、蝈蝈、瓢虫、蜗牛……各种小笼子在窗台边摆了一长条,引得孩子们一有空就往窗台边挤。或许是孩子们太吵了,笼子里的小昆虫们特别安静,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听到昆虫的"歌唱"?中午吃饭了,孩子们渐渐安静下来,窗台边忽然传来了一阵轻微的声响。是昆虫在歌唱吗?孩子们  相似文献   

13.
家里有一个废弃的鱼缸,我便捉来几只蛐蛐养着。起初,女儿不知道我捉来的这些黑色小虫叫蛐蛐,就没有太在意。晚上,女儿听完故事,熄了灯,将要入睡时,蛐蛐弹起琴来了。那悦耳的琴声引起了她极大的兴致,她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一个箭步跃到客厅的鱼缸前,并把我喊起来,问我今天捉的这种小虫叫什么,为什么叫得这么好听?  相似文献   

14.
蛐蛐与教子     
家有一废弃鱼缸,我便捉来几只蛐蛐养着。 起初,女儿不知道我捉来的黑色小虫叫蛐蛐,也没引起她的注意。晚上,女儿听完故事,熄了灯,将要入睡时,蛐蛐“弹起琴”来了。那悦耳的“琴声”引起了女儿极大的兴致,她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一个箭步跃到客厅的鱼缸前,并把我喊起来,问我今天捉的这个小虫叫什么?为什么叫的这么好听?  相似文献   

15.
雨丝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能听见蟋蟀的歌声从窗外传来,我便相信"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济慈《蝈蝈与蛐蛐》)这时下着雨,稀稀的雨声覆盖着小精灵的歌声,大地的诗歌换了一个韵脚。我感到十分清新,像写一首诗,诗情在悄然转换方向,诗心直奔向前,大地的音符如一地弹奏着一个韵调,夜晚便是快乐的。  相似文献   

16.
我爱家乡     
我爱家乡的山,我爱家乡的水,我爱家乡的土地,我爱家乡的人。 我爱家乡的山,虽不及珠穆朗玛峰高耸入云,虽不及香山红叶红似火,也不及黄山奇峰秀丽,但是家乡的山朴实无华,它养育了我。远看家乡的山,像一座长城,保卫着二道河子;像一片绿海,泛着浪花;像一条巨龙,眺望着家乡;近看家乡的山,树木重重叠叠,山花烂漫。泉水叮咚,蜻蜓散步,蝈蝈长鸣,蛐蛐唱歌,山上还有许多药材,有五味  相似文献   

17.
教《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篇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把自己用卡纸做的一只蝈蝈送给了朗读最好的那位学生。为了使学生更有兴趣地再来读读这篇课文,我灵机一动,说:“现在有没有哪位同学再来试试,读得好老师教你画蝈蝈,你就可以自己画一只绿色的蝈蝈了。”我本以为这样课堂气氛会比刚才更热烈,却没想到无一人举手。可能是因为怕我下不了台,过了一会儿才有一只小手举了起来。课后我百思不得其解:画蝈蝈总比拿一只现成的有意义吧,学生为什么不感兴趣呢?一位听课的教师说:“画、做多麻烦,拿只现成的多好。这年头,哪个孩子还乐意自己做。”  相似文献   

18.
教《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篇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把自己用卡纸做的一只蝈蝈送给了朗读最好的那位学生。为了使学生更有兴趣地再来读读这篇课文,我灵机一动,说“:现在有没有哪位同学再来试试,读得好老师教你画蝈蝈,你就可以自己画一只绿色的蝈蝈了。”我本以为这样  相似文献   

19.
蝈蝈     
蝈蝈是我最喜欢的昆虫。它的身价虽然不高,可是在我家的地位却一点也不低。每逢夏天来临之际,我总是要缠着爸爸给我买上一两只饲养,让它陪伴我过上一个暑今年暑期,为了买到一只良种蝈蝈,爸爸带着我在花鸟市场里转悠了好久。别人早就带着叫声清脆的蝈蝈回家了,而我和爸爸却依然在那里寻觅。总算等到人潮退尽,一声清脆而悦耳的叫声吸引了爸爸和我,走近去看,只见三只蝈蝈隔着笼子面面相觑。左边一只身材魁梧、四肢粗壮,可能是蝈蝈爸爸吧;右边一只身材娇小、色彩鲜艳,也许是蝈蝈妈妈吧;中间一只个子小小的,色泽光亮,它肯定是蝈蝈…  相似文献   

20.
冬蝈蝈     
养过若干只大肚子蝈蝈,褐色如浓茶状的,油绿似豆叶状的,长须长腿类古代武士的……无一例外,它们都以响亮的鸣叫送去炎夏,迎来深秋,是北京大热天中的欢乐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