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方高校新闻实务课程评价是新闻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以嘉应学院文学院新闻本科专业为例,采用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实务课程设计评价、实施评价及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当前地方高院新闻实务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期待为新闻学教育改革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全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媒体背景下对新闻传播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存在人才培养理念落后,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吻合、实践教学体系与媒体需求脱节、教学质量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有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化以"能力内敛"为特征的实践课程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加强新闻理想教育等。  相似文献   

3.
张鹏 《考试周刊》2011,(78):12-13
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的核心.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目前普通地方高校在培养学生新闻写作综合能力方面存在着软肋。建构主义理论为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情境创设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玉磊 《林区教学》2023,(12):22-28
课程思政是地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念创新,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二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例,借鉴泰勒的课程开发目标模式,以“确定目标—选择内容—实施方式—专业评价”为分析框架,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涉及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编实务教学是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但我国新闻教育界并未形成一套公认成熟的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新闻实务知识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案例教学法存在对程序性知识传授的局限性。通过借鉴英美高校创意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提出新闻实务课程的系统化情境教学理念。其基本方法为:把学习新闻实务课程的全体学生视为准记者,课堂即是一个准新闻编辑部,仿照媒体新闻编辑部的日常运作展开教学流程。这种系统化情境教学有着不同于新闻实习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6.
课程评价对于地方高校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地方高校课程评价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评价意识不明确、评价模式较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地方高校课程评价的未来走向上,需要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手段现代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以期推动地方高校课程评价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方行业特色应用型高校教师多维度评价体系具有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多位一体的评价主体和以人为本的评价原则等新特点,是在传统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学校内在发展的实际需要条件下形成的,是对传统教师评价体系的创新和发展.地方行业特色应用型高校多维度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凸显地方行业特色应用型高校服务社会发展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基础教育在学生学业评价方面做出了重要调整,采用CAASPP评价取代实施多年的API评价体系。CAASPP评价体系显著提升了加州基础教育学生核心课程学业质量,促成了"加州模式"的教学方式与多样化的学科发展局面,这得益于CAASPP评价正确的目标指向、严密的标准体系与有效的实施方式。加州CAASPP评价体系突出了评价与课程、教学同等的地位,有效联结学科与学生发展目标,协调整合多个评价标准,主动对接主流的国际评价项目,然而在关注个体与群体发展、兼顾当前与长远目标方面仍然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关键词     
《中国民族教育》2018,(1):10-10
高校思政工作 教育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专业相关人员会频繁地接触国外文化与思想,需要有坚定的价值观和较高的道德修养,那么思政元素与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显得非常有必要。为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将“立德树人”作为专业课程导向的核心内容,本文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出发点,选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从问题、生活、情感、明理和实践维度的五维协同为研究基础,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三位一体为研究框架。在教学过程不断进行课程思政案例总结与实施反思,探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有效的运行体系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尹瑛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3):145-147
从地方院校新闻专业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与问题出发,倡导对传统《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入"联动式"教学方式,通过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与实践联动机制,建构一种日常化的新闻实践情境,强化学生新闻采写的灵活应用技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任务驱动式来教学《秘书工作实务》,根据秘书典型工作情景来设计秘书工作项目,依靠任务驱动和行为表现来引导学生操作秘书工作项目,师生按照"目标—任务—准备—实施—评估—总结"实施教学,培养学生文秘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过程考核的《新闻写作》课程考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新闻写作》课程改革突出强化新闻写作的实操性和实用性,而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保证。《新闻写作》课程改革要求打破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建立起基于过程考核的动态、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侧重对于学生认知过程、技能掌握过程的考核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王乐球 《教育技术导刊》2021,19(12):213-216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金课建设计划,提升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根据金课价值导向和标准建设程序设计金课。从课程布局优化、教学内容调整和序化、实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改进、加强实践教学、课程考核评价优化6方面进行实证探究。通过程序设计金课建设和实施,学生课程考核通过率100%,工程能力得到提升,横向科研项目中学生占比15%,课程成绩及格率从89%提高到93%。  相似文献   

15.
社会产业升级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而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成果导向教育是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评价人才培养。呼伦贝尔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来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以学习产出结果为衡量依据,以核心能力为主轴,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策略、学习产出成果评价进行精心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利用三级项目驱动的方式对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设计,利用三位一体的评价机制开展学习产出成果评价。实践表明,基于OBE理念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培养高水平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可操作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食品微生物课程采用理论和技能考试并重的考试方式,改变了传统考试中存在的许多弊病,并具有考核全面、公开性好、灵活性强、标准统一等优点,同时有助于高职院校实现考教分离和实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  相似文献   

17.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建设的质量评价是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建立优良的课程质量评估体系对提高精品课程以及新兴的开放共享型资源课程的质量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文章围绕需求、结构、内容、条件和实施五大要素探讨了高职信息类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8.
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是实施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而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尤为关键。从传统体育课程评价的弊端入手,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特点进行分析,促进评价方式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9.
Most reading methods courses taught in the United States do little to change student teachers' actual classroom instruction because new pedagogies are not practiced in a structured, supportive, closely supervised manner. This lack of practice results in failure to develop strong feelings of self-efficacy during university courses. Because literacy courses fail to help preservice teachers think differently about literacy development, beginning teachers continue to perpetuate decades old methods of teaching young children how to read and write. These ‘business as usual’ pedagogies are especially dangerous for at risk learners.This study compared two literacy courses for elementary teacher candidates taught by the same professor at the same university with variables held constant with one exception. Course One incorporated a service-learning component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instructional process. During Course Two, the teacher candidates taught sample lessons to their classmates. It was hypothesized that teacher candidates who practiced new pedagogies with children at a designated low performing, highly diverse elementary school (Course One—Service-learning) during a highly structured service-learning experience would develop more self-efficacy and, therefore, demonstrate grea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se content than those who role played their practice (Course Two—Practice with Peers).Results document that incorporating service-learning into a well developed literacy course dramatically increased the self-efficacy of the participants by the conclusion of the course. This, in turn, led to increased implementation of course content during the remainder of their student teaching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功能、改革的原因、改革的方向分析的基础上,从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教育学院职能及与基础教育课改的对接等方面提出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措施,以探讨地方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