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朗读者》是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一部长篇小说,爱情与离别、罪行与忏悔、道德的困境和法律的悖论,深嵌在小说的字里行间,等待读者的深思和阐释。81届奥斯卡获奖影片《朗读者》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用动态的影像世界阐释了对纳粹发动惨无人道战争的质询、汉娜和米夏之间一段忘年之恋,更着重塑造了汉娜这一进行灵魂自我救赎的道德自觉者的形象。本文就以汉娜心灵的衍化过程,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解读汉娜这个艺术形象,看汉娜是如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人生价值、挽回做人的尊严,实现自己的灵魂救赎,从而实现真正的人性回归。  相似文献   

2.
《朗读者》中的汉娜作为集中营的看守,无疑是有罪的。但是,汉娜并非十恶不赦的恶魔,她也有温情、柔软、细腻的一面。汉娜之恶是由于无知、不思考造成的平庸的恶,也与当时整个德国社会的外部环境有关。在集体之恶中,个体也需要承担相应的罪责。米夏·伯格对汉娜的复杂情感反映了战后年轻一代对于父辈罪责的看法。小说中的朗读,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淼 《文教资料》2014,(13):19-20
德国侦探小说家本哈德·施林克在长篇小说《朗读者》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的汉娜形象,叙述了一名文盲女子汉娜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所造成的人生悲剧。本文以文本为核心、以时代背景为依据、以总结归纳概括的方法,从家庭、社会、个人三方面出发,力图多层次多角度、清晰明了地阐述汉娜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德国作家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通过15岁少年米夏与37岁少妇汉娜的一段畸恋故事,叙述了两人费尽心机掩盖事实但内心又痛苦挣扎的心路历程,以隐喻的方式揭秘了德国父子两代人各自对待奥斯维新集中营纳粹的不同心态,提出了德国人如何看待和反思纳粹历史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朗读者》中的女主角汉娜,作为纳粹集中营女看守,在众多被迫害的犹太人面前,她是一名施害者。同时,作为一个文盲,她在无知的情况下成为战争的参与者、纳粹罪恶行径的执行者,她也是纳粹德国下的受害者。此外,为了维护作为一个文盲的尊严,汉娜采取了一些偏激的行动,自己最终成为了这些偏激行动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6.
《朗读者》中的女主角汉娜,作为纳粹集中营女看守,在众多被迫害的犹太人面前,她是一名施害者。同时,作为一个文盲,她在无知的情况下成为战争的参与者、纳粹罪恶行径的执行者,她也是纳粹德国下的受害者。此外,为了维护作为一个文盲的尊严,汉娜采取了一些偏激的行动,自己最终成为了这些偏激行动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小说《朗读者》对揭露二战时期法西斯罪行,以及对历史和罪责反思的价值意义,认为其传承了德国反思文学的总体特点,小说对女主人公汉娜的形象塑造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德国反思文学的禁忌,是德国反思文学的一部承前启后之作.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读"占鳌头,以读攻读,以读代讲,以读引思,以读导说,以读促写,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语文课堂定会更加"声"动起来。本文对如何强化朗读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提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不仅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失败。而在课后朗读要求中,我们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有感情的朗读",应该说,"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朗读要求已经获得了语文教师的认同,是新课程标准的体现。本文将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相似文献   

10.
尊严的救赎     
弥撒  米子 《高中生》2009,(15):68-68
为了守住一个秘密,你会走多远?这是电影《朗读者》的宣传语。电影中的女主角汉娜愿意付出最大的代价,她宁愿承认自己没有犯下的  相似文献   

11.
乐刚 《考试周刊》2014,(88):22-22
<正>自新课改实施以来,"以读为本"的口号倡导已久,可审视现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不免发现朗读教学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匆匆过场、草案收场的现象。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读好"朗读"这本书,让学生因扎实的朗读而"灵秀"起来?让课堂因有效的朗读而"灵动"起来呢?一、预设目标,切忌"雾里看花"在语文课程中,朗读作为一种阅读技能,自身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目标。但作为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它与各种语言的  相似文献   

12.
Movie palace     
杨琍琼  惟炜杰  许倩  Tei 《音乐世界》2008,(10):60-61
对于汤姆来说,生活就是如此地美好。他性感、事业有成,在女人堆里更是无往不利。而且他还深刻地了解到一个事实:即使全世界都背叛了他,好朋友汉娜也会站在他身边。这次汉娜出公差,要去苏格兰6个星期,直到她踏上了另一片国土,汤姆才深刻地意识到,没有汉娜的生活,是多么地空虚。于是他下定决心,只要汉娜一回来,他立马单膝跪地,把她娶回家。可是真的到了汉娜回国的那一天,汤姆才知道汉娜已经和一个英俊富有的苏格兰人订婚了,而且两人打算婚后就定居在苏格兰。当汉娜请求她唯一的朋友汤姆做她婚礼上的"伴娘"时,他也只能不  相似文献   

13.
一半的力量     
2006年的一天,凯文开车带14岁的女儿汉娜回家,在一个路口停车等绿灯的时候,汉娜看到一个无家可归者举着讨饭的牌子。他们的车子前面停的是一辆奔驰梅赛德斯,汉娜说:"爸爸,如果前面那个人不开那么贵的车,那个饥饿的人就有一餐饭吃了。"  相似文献   

14.
朗读作为学生自我感悟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披文入情",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然而,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兴趣呢?  相似文献   

15.
陈铜仁 《教师》2014,(33):25-25
正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项语文基本功。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朗读作为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首先应激发他们对朗读的兴趣,把朗读当成一件乐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呢?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丁佐兵 《中小学电教》2009,(10):114-114
<正>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抓好朗读训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很好地进行朗读教学呢?一、示范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它是理解现代诗歌文字意义的一种出声的阅读形式。本文从"字音的注意"及"停顿和节奏的注意"两个方面出发,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教好现代诗歌朗读。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朗读"误区。如何走出"朗读"的误区呢?一是恰当选择朗读的形式;二是加强朗读过程的指导,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三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20.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朗读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本文简要解析了朗读,对为何朗读和如何朗读等分别作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