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词和介词都带有宾语,很容易混淆,尤其有一些词如"在、到、给、跟、比"等常常兼有动词和介词两种性质。怎样在具体语境中判断它们是动词还是介词呢?可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动词可以单独做谓语,而介词不能单独做谓语,只能构成介宾短语之后做谓语的连带成分。  相似文献   

2.
〈五〉介词词组介词在句子中起介绍作用,它可以把代词、名词、名词性词组或其它类名词化了的词,介绍给动词.介词和它介绍的对象组成介宾词组,(它介绍的对象叫介词宾语)在句子中充当一个成分.介词词组一般只能作状语或补语.古汉语最常见的介词是"以"和"于(于)".介词"以"和它的宾语一起修饰谓语,说明动作的条件、凭借.例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介词“以”及其语法格式为出发点,以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为基本资料,对其中的介词“以”及“以”字介宾结构按意义和用法进行分类,并对“以”字介宾结构在动词谓语前后出现的情况进行数量上的统计、归纳、分析,从中得出如下结论:1.“以”字介宾结构在先秦以后趋向前置,《搜神记》中动词谓语带宾语的,“以”字介宾结构98%前置在动词谓语前。2.表时间的“以”字介宾结构在《搜神记》中出现新特点。3.《搜神记》中出现数量较多的“把”字句的萌芽形式,即由“以”构成的固定语法格式表示处置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介宾结构的位置几乎在任何一本古汉语语法书中都要提及。通常是说:古汉语介宾结构,既可放在谓语的前面作状语,也可以放在谓语的后面作补语。这些话原则上当然是不错的。但是,对于某个时期,某部著作、特别是某一具体的介词来说,未免过于笼统。对于各个介词所构成的介宾结构,其位置究竟在何处,完全有必要作具体的分析。本文在对《诗经》的全部介词作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选取了“文言里应用最广的介词,所表示的关系也最繁多”的“于”字进行剖析,并试作一些必要的对比统计,力求从一个方面如实地反映《诗经》介宾结构位置用法的情况。同时,希望通过解剖这只麻雀,为上古汉语介宾结构位置及其后来的发展提供一份翔实的资料,以便更好地揭示汉语史的真面貌。  相似文献   

5.
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都可以修饰动词。因此,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就容易混淆。区别这两类词的方法如下: (1)时间名词前可以加介词,和介词构成介宾短语;时间副词前不能加介词。 例:我明天去北京。 我马上去北京。 在“明天”前可以加介词“于”,构成介宾短语做句子的状语。“明天”是时间名词。  相似文献   

6.
高中第五册方面的:一、“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哉?”(《盂子·齐桓晋文之事》)教材注释为:“[快于心]使心里痛快。快,使动用法。”不确。“于”在古代汉语中一般作介词,与名词性的词构成介宾词组,用在谓语前作状语,用在谓语后则作补语。《文言语法知识》(严沛著)一书中说:“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后面的。……例如:秦代韩,军于阏与(《史记·廉颊蔺相如列传》)——秦国攻打韩国,把军队驻扎在阏与(地名)。军:名,在补语‘阏与’前,作动词用,当‘驻军’讲,作谓语。”“快于心”的“于心”与“于阏与”用法相同,属介宾词组,作谓语“快”的补语,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介词可以用做谓语"观点的反驳,以"问"这个动介兼类词为例证,很多介词由于脱胎于动词而保存了一定的动词性,同时结合《现代汉语词典》分析现代汉语介词的不同虚化状态。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介词的不同说法有一类词,大多是从动词分化出来的,它的功能也跟一般动词有所区别:不能单独使用,必须用在名词或者名词性词语的前边;而且这种结构一般也不能单独作谓语,必须跟动词性(或形容词性)部分发生关系,才能成为谓语的组成部分。这一类词,现在的语法书大多叫它介词,有的也称为副动词或次动词,包括下述两批: 一批是完全符合上述特点的,如:“从、自(自从)、由”“往、朝、向”“顺着、沿  相似文献   

9.
读了《提要》,深感它简明实用,确有许多优点。首先,它删改了《暂拟》中过于繁细或不当的地方。如:取消名词和动词的附类的说法,把方位词直接归入名词,能愿动词和趋向动词直接归入动词;把实词与实词组成的“词组”和实词与虚词组成的“结构”(如的字结构、介词结构等)合称为“短语”(如主谓短语、介宾短语等);取消合成谓语的术语,把判断词“是”后面的名词短语作为“是”的宾语:取消复杂谓语这个术语,把有复杂谓语的句子直接称为连动句或兼语句;取消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说法,承认动词、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或宾语;取消结构助词“的”“地”的区分,不论定语、状语,都用“的”;原双部句和单部句  相似文献   

10.
熊静 《教师》2012,(9):127-127
“与”“和”的介词用法,分别是由动词、形容词虚化而来。两个字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之处,同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组合成介宾词组,修饰谓语。但“与”作为介词时,其介后宾语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省略,“和”的这种用法似乎很少见。并且,在现代汉语中,“和”代替了“与”。  相似文献   

11.
“对”、“对于”和“关于”三个介词,是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来的。它们仍然带有及物动词的特点,即要带宾语。其语法功能就是组成介宾结构,把自己的宾语引介给谓语的核心动词,从而表达种种复杂的语法及语义关系。所带的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和各类名词性的短语或谓词性的短语。  相似文献   

12.
一、“以”字用法索源。“以”(),是个象形字。甲骨文作ued”,像把形。金文作像人用。《说文》:“以,用也。”《玉篇》:“用也,意也。”因此,它的本义是“用”和“认为”的意思,动词。在古汉语中,“以”的常见用法是作介词,使用频率高,仅次于“于”。介词“以”是由动词“以”虚化来的。当句子中的“以”带有宾语(宾语有时可以省略),并且它的后面又有谓语Z心词(主要是动词)时,它便与所带宾语组成介宾词组作谓语中心词的状语,有时用在谓语中心词后作补语。这时,它就退居为句子的次要成分,由动词虚化成了介词。“以”…  相似文献   

13.
尹戴忠 《娄底师专学报》2004,(5):115-117,144
《论语》中的介词共有10个,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於”和“以”。其中“於”、“以”、“于”三类介宾短语比较特殊,既可以位于谓语之前,又可以位于谓语之后。总的来看,《论语》中介宾短语出现在谓语之前少于谓语之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教学的研究分析和训练应用着眼.重视介绍了“介宾短语”的学术观点差异和分歧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对介词虚化程度的个性特征的具体事实的认识:强调了在坚持把“介宾短语”巳成共识的语法功能内容作为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就“介宾短语”能否作谓语、宾语、主语的说法,进行实例列举,帮助学生对照分析.鉴别.提高识别和应用能力:最后着重分析了“介宾短语”与“动宾短语”的区分,“动 介 宾”的结构分析及处理差异:“介宾短语”与“偏正短语”的层次区分等等。  相似文献   

15.
语法直通车     
1.宾语从句就是在复合句中作宾语的名词性从句,通常放在主句谓语动词(及物动词)或介词的后面,这类复合句的结构通常是: 主句主语 主句谓语 引导词 从句主语 从句谓语 其他。结构分析:请观察对比一下几个句子的黑体部分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并以动词为核心对其结构加以归纳。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中,有那么一种最常见的语言现象,即介词结构对动词谓语起修饰或补充作用。《中学语文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在谈到这种现象时说:“介词结构,可以放在动词谓语前做状语,也可以放在动词谓语后做补语,这是古今汉语共同现象。”介词  相似文献   

17.
介宾短语是指介词和由它介进的名词、代词、方位词以及名词短语构成的语言单位。这种语言单位的造句能力,语法界在过去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他们都认为介宾短语既可作状语、定语,又可作补语。可是作补语这一规则,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异议。至于能否作其他成分,除赵元任先生曾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提出“介词结构可作主语”,黎锦熙、刘世儒两先生在《中国语法教材》中提出“介词词组可以充当谓语”外,似乎没有人谈及这个问题。近年来,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对现代汉语以词序为组合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法律文本中作状语的介词短语“经 动词短语 后“,指出这种结构中的动词的语义在句中可以指向主语,也可以指向谓语.当动词的语义同时指向主语和谓语时,句子可能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19.
从语义指向上看,介词"对"的宾语可以作句子动词的受事宾语,这种用法是如何产生的学界一直少有人探究。本文系统梳理了殷商甲骨文、西周铜器铭文中"对"的意义和用法,理清了介词"对"产生的源起结构。文章认为,"对"所带的介宾成分可以成为整个句子动词的受事宾语源于西周时期,其结构是"对"参与的同义隐性双动宾连用结构。这种结构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其动词是表示态度和心理评价类的,这与介词"对"的动词源起意义一致。  相似文献   

20.
张舒 《鸡西大学学报》2004,4(6):74-74,80
从五个方面分析“根据”一词的英译法,作介词、介词短语、动词非谓语及其他形式时皆各有所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