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扶贫开发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区域特殊性,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制度变迁相对迟缓,而且政府在扶贫中的作用比其他贫困地区更强,加上扶贫委托代理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其扶贫效率较低;同时,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制度的变迁多为强制性变迁,没有经过从诱致性变迁到强制性变迁的转变过程,而且正式制度的变迁与其非正式制度存在较大摩擦,使得扶贫制度变迁的适用性较低。应加快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制度的变迁速度;引导与鼓励诱致性制度变迁,增强制度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结合;优化扶贫开发委托代理制度,实现"权责利"统一,提高扶贫效率。  相似文献   

2.
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是新时期我国农村两项重要的社会救助政策,如何实现贫困对象的动态管理是目前制约两项制度顺利实施的一大难题.对重庆市贫困地区的调研表明,农村贫困对象识别存在偏差,贫困对象分类不够明确,扶持措施缺乏针对性;“福利依赖”和“贫困陷阱”现象突出,受助人口退出难;部门之间缺乏协作与联动,扶贫资源供给分散.应基于贫困对象识别机制、贫困对象分类救助机制、贫困对象自身“造血”机制、动态考核与退出机制和部门联动与资源整合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系统,对贫困对象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退尽退”的目标,提高两项制度的运行效率,维护制度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新疆南疆三地州是少数民族聚集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具有边境性、民族性、典型性等特征.采用2011年和2012年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数据(RHS),从收入、生活水平、教育、健康4个维度测算该连片特困区少数民族农户的多维贫困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运用面板排序模型估计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多维贫困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对减贫的微观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多维贫困状况得到较好改善,且空间差异逐渐缩小;农户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增加均能有效较少多维贫困,其中社会资本积累的减贫效应最为显著;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在微观层面主要是通过农户的人力资本发挥减贫作用.应鼓励贫困农户通过积极参加专业性经济合作组织等方式积累社会资本及人力资本,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基层扶贫工作应抓落实、讲实效.  相似文献   

4.
扶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脱贫致富是中国新一轮减贫的重点,片区扶贫是把片区作为主战场,以片区的形式组织扶贫开发。选取武陵山片区有代表性的41个县为样本,采用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的相关数据,基于密度、距离和整合的3D框架分析县域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经济中心距离越远、基于面积的经济密度越高、扶贫资金越多的县,贫困发生率越高,反映出经济发展与扶贫工作不同步、偏远地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以及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和扶贫精准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应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县域经济密度和减贫绩效“双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偏远地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距离;建立和完善精准扶贫、协作扶贫机制,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期,我国贫困人口脱贫进程不断加快,相对静态的扶贫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贫困退出工作需要.对湖北省徐家村的田野调查显示:贫困户与普通农户对于扶贫动态管理和贫困退出的意见和态度既存在相似性,也存在差异性,贫困户希望动态管理能够更加全面,普通农户则希望贫困进出通道更加畅通.扶贫动态管理和贫困退出机制不够健全,如进出机制不够灵活、动态监测指标单一等问题是贫困户和普通农户的共识;贫困户认为动态监测不全面,导致自身部分贫困问题得不到及时帮扶;普通农户认为贫困进出机制不灵活,一旦成为贫困户便可以长期占有扶贫资源,新的贫困群体则难以介入.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但要强化扶贫动态管理,并逐步构建科学规范、公平高效的贫困退出机制;还应坚持正向激励,强化问责督导,让贫困退出经得起社会和时间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培训是推动精准脱贫的重要引擎,精准分析培训需求则是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的首要环节。选取广东省4个贫困乡镇,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了贫困地区居民职业培训需求,发现居民职业教育培训需求呈现多元化,培训需求实用性与时代性并存,但缺少持续性与长久性,不同学历、年龄、职业的贫困居民对培训需求也存在差异。实施精准扶贫需以提高贫困居民可行能力为导向,以满足培训需求为目标,提升需求侧的影响,扩大供给侧效能,实现二者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日益重视扶贫领域项目的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在国内多个领域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实现了国内基础教育转型与教育扶贫发展.然而在当前情况下,国内在部分贫困与偏远地区的教育项目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以及教育理念不够先进等三个方面.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教育部门应当针对资源展开有效的调配,转变教育理念,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整体水平,从而使相关扶贫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切实改善国内偏远与贫困地区的教育窘境.  相似文献   

8.
近10年国内旅游扶贫文献中一般性研究居多,近几年旅游扶贫中一些较深层主题的研究逐渐增多;由过去的对特定地区宏观性分析,逐渐向微观角度进行深度地实证研究;旅游扶贫有较多文献强调贫困地区的旅游发展高过强调当地贫困居民的发展,使得这些文献没有突显“旅游扶贫”的特殊性。本文认为贫困社区参与旅游、旅游扶贫与当地产业的融合互动是现阶段国内旅游扶贫研究中有待深入分析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残疾人扶贫实践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社会救济式的非正式扶贫阶段、正式扶贫的起步阶段、扶贫攻坚阶段、长远规划阶段和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阶段;其间,扶贫政策的变迁呈现出七种趋势:从救济式非正式扶贫到专业扶贫开发、从局部扶贫到全面扶贫、从单一要素扶贫到综合要素扶贫、从粗略扶贫到精准扶贫、扶贫目标从短期实现和解决生存问题到长远规划和兼顾生存与发展、扶贫主体从单一到多元化、扶贫措施从简单和非专业到多样和专业化.目前残疾人扶贫仍然存在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精准化程度不够,各部门扶贫任务不明确、考核机制缺失,领导机制与服务机制不完善,注重客观扶贫、不注重主观扶贫等问题.应坚持多元、综合的残疾人扶贫方向,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领导机制和服务机制,并充分发挥贫困残疾人的主体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贫困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水平不断优化,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带来长足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与地区发展的良性循环。笔者通过研究当前精准扶贫形势下的创业现状,结合自己的分析与理解,探索出适合当前国家发展的全新的贫困地区大学生创业模式,在保证和优化大学生创业水平的同时,切实做到促进贫困地区的综合发展,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体现了我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意志,也是我国治贫方略的战略转向和升华.这一方略实现了帮扶主体与帮扶对象协同努力的统一,实现了手段和目标的统一,实现了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这一方略的实施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如扶贫干部的懒政及功利化倾向、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不足、扶贫效率不高、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及绩效考核机制,以科学方法提升扶贫脱贫效率,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在政府主导下构建多维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全社会组织和成员共同的责任,高校也不例外.高校教师驻村扶贫,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支持农村的教育培训,也可借助专业技术指导农业生产和发展,是高校教师投身社会实践、提升自我、服务社会的绝佳机会.但是高校教师驻村扶贫,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因此,运用SWOT分析法,对高校教师驻村扶贫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困境进行全面分析,为探索高校扶贫之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农村"教育反贫困"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由于西部贫困农村的农户受到了生态脆弱、生存自然环境恶劣,人均占有耕地少、剩余劳动力多,受教育年限短、劳动力素质低、能力弱这三重挤压,而我国政府的扶贫战略较多考虑的是容易立竿见影的开发性扶贫而较少考虑到西部农村贫困人口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这就造成了一种错位,容易引发扶贫后的"返贫"现象和绝对贫困人口的反弹.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我国在"十一五"规划制定中,必须纠正上述在农村扶贫开发上的错位,而选择一种具有"扶正固本"特征的"教育反贫困"战略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教育对人的素质和发展技能进行全面提升;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为保障,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塑造市场主体为中心,以人力资源为根本,以培育市场体系为条件,以社会保障为依托,逐步实现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基层党组织带领贫困群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历史性成就显著,为解决我国贫困问题作出重大贡献.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依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扶贫措施,坚持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内生动力,坚持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脱贫,坚持以精准识贫为基础、做好服务为核心、规范监...  相似文献   

15.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扶贫工作进行的过程中,经济支持和物质帮助只是“外因”,贫困地区人民的内生动力才是“内因”。单纯地依靠政府支持即使脱贫成功也会面临返贫的危险,只有激发贫困地区人民的内生动力才能彻底解决贫困问题。新时代教育扶贫思想立足国内外实际,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教育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对于研判局势、理清现状,巩固脱贫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从供给侧发力,通过改善供给环境、增强供给动力、提升供给效率、优化供给结构,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其关键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核心是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文章在论证高质量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以山东省为例对区域人力资本质量和效率进行了定量评价,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供给质量和效率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提高区域人力资本供给质量和效率,发挥人力资本主体作用和引领作用,是解决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过大、构建并强化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新动力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7.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救助政策的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增速降低导致社会救助资金增量约束增大,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导致中低收入群体失业和陷入贫困的风险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增加贫困人口人力资本投入、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绝对贫困减轻,但支出型贫困凸显,社会救助体系亟待转型升级;社会救助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较高,但存在投入结构不平衡以及救助人口增长效应递减等问题;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的执行与低保捆绑,造成救助项目叠加和福利依赖等问题.要坚持救助前移的政策取向,增强社会救助的风险预防功能;积极探索社会救助服务,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加快引入政府购买服务,推动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方式创新;完善救助对象认定和需求评估体系,增强救助精准性;理顺社会救助事权与财政支出关系,调整资金使用结构,建立以救助需求为导向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扶贫是一种典型的"造血式"扶贫,它以贫困地区特色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政府扶持和社会参与下,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综合带动效应。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解析安徽省宿州市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现状,进而发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乡村旅游扶贫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贵在精准,“十二五”期间河北省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面临的扶贫任务依然很艰巨,要求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对扶贫开发作好定位,积极探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的精准扶贫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来自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消除贫困,缩小城乡差别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急需完成的一项紧迫任务。笔者就如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构建和谐的扶贫新环境,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扶贫工作的实际,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构建和谐的村级组织;二是构建和谐的乡村文化;三是构建和谐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