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城乡金融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乡金融差异非常明显,不仅表现在规模和结构方面,效率方面的差异也很显著。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1992—2009年29个省区的数据,分析城乡金融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城乡金融规模差异、结构差异和效率差异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城乡金融差异的扩大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仅需要竭力缩小城乡金融差异,还需要特别重视农村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将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分解为对外开放程度、教育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采用2005—2015年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进行夏普利值分解,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市场化和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较大,而对外开放、教育发展和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较小.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快经济和金融发展以及推进城镇化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采用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模型的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呈现倒U形曲线,而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教育发展、金融发展、经济发展、市场化和城镇化等因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越大.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以及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将金融业发展分解为规模产生阶段和利润产生阶段,建立考虑松弛变量的网络DEA模型(NSBM),采用我国2004-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各地区金融业发展效率的演变趋势及其地区差异,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考察地区金融业发展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我国金融业发展效率大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地区分布特征,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符;金融业发展效率的基尼系数逐渐降低,地区差异收敛态势明显;受所处发展阶段及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多数地区金融业规模产生阶段效率不高但利润产生阶段效率较高;人均GDP、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干预与金融业综合效率和规模产生阶段效率显著正相关,但仅产业结构对利润产生阶段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金融拥挤效应使金融资源丰裕度对金融业发展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因此,各地区应实施适宜自生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的金融改革与发展策略,积极推进金融业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型向效益提升转变,进而缩小金融业发展效率的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4.
将影响居民消费差异的因素分为由家庭特征代表的“显性因素”和由市场性因素及社会性因素代表的“隐性因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2011年全国调查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测算各项影响因素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的城乡边际消费倾向,并采用 Blinder-Oaxaca 方法和分位数分解对城乡家庭消费差异及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家庭消费对收入的弹性明显高于城镇家庭,分位数越高,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越小;显性因素是城乡消费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对不同消费水平城乡家庭的影响程度不同;城乡消费差异随分位数增加而减小,隐性因素作用的减弱是差异减小的主要原因。城乡消费二元化的形成,不仅仅是家庭特征代表的显性因素(收入、养老保障、年龄、受教育年限等)导致的,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所形成的隐性因素(偏好、习惯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等)也是城乡消费二元化的重要原因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采用1985—2011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1985—1994年、1995—2003年、2004—2011年三个阶段,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1985—2011年的财政支出和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2004—2011年的财政支出和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财政支出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效果更为明显;1985—2011年的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对外开放、通货膨胀和城市化进程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2004—2011年仅城市化的系数显著为正。因此,近年来我国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应将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农业和农村发展,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三农",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运用断点回归方法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圈之内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比城市圈之外的地区高1到2个百分点,而城市圈对农耕面积、教育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等可能影响到收入差异的变量没有直接的影响。进一步运用二阶段最小二乘的方法估计由于城市圈形成所导致的城市化水平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论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二元经济导致的一些制度性的障碍以及城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是目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因而应尽快消除阻碍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并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国东西部地区金融差距日益扩大,已成为影响西部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东西部金融差异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一体化货币政策,自然环境仅是次要因素;加快西部金融发展必须将货币政策统一性与地区差异性协调起来,对西部地区实施相应的差别政策、金融政策、保护和扶持政策;加快西部金融发展的关键是中央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西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日益提升。从社会融资规模、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金融市场发展等方面分析西南地区金融发展态势,并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三个维度构建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07—2015年西南六省区市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由金融规模相对重要向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相对重要变化,金融发展开始从重视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注重效率提升的集约式发展模式转变;西南地区区域内金融发展不均衡、差异明显,金融发展水平受制于经济基础条件。应建立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注重金融效率的提高,加强区域金融发展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9.
以明瑟收入模型为基础,利用CHNS2011年截面数据,分别以受教育年限为解释变量和文化水平为虚拟变量对我国城乡教育回报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教育回报率城乡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当以受教育年限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时,标准的明瑟收入模型和扩展的明瑟收入模型得到的教育回报率城乡差距分别为4.88%和4.62%,这表明性别、地区和职位等控制变量的不同会导致城乡教育回报率的不同;当以文化水平为虚拟变量进行回归时,城乡教育回报率在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两个阶段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根据实证结论,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构建包含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城镇化冲击的城镇要素收入分配理论模型,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加剧了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城镇化发展则有助于减轻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上述效应由于受到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的调节而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地区的城镇劳动需求弹性较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也较大.因此,要降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一方面,应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减轻城镇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应积极推动市场化进程和扩大对外开放,打破要素市场分割,使城镇非农部门的劳动需求更加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11.
金融包容旨在确保社会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能够以一个负担得起的成本、适时适地地获得金融服务.基于对我国30个省市区2006-2013年综合金融包容指数(IFI)的测度,运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分析其区域敛散性,结果显示:我国区域金融包容水平存在着三个收敛俱乐部,大多数省份属于水平较低的俱乐部,且俱乐部的地理划分并非简单地服从于东、中、西部.进一步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经济规模越大、城市化水平越高、贸易开放程度越高、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属于金融包容水平较高层次俱乐部的概率就越大;而政府干预程度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大的地区,属于金融包容水平低层次俱乐部的概率越大.较低层次俱乐部的地区要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处于同一个俱乐部的地区应加强经济合作和信息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1999-2015年长三角两省一市和西北五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构建面板模型,发现西北地区城镇化率对收入分配影响并不显著,而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率对收入分配影响非常显著。因此,提出建设小县城、考虑地区差异来实施合理的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等建议来帮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3—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水平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结果发现:数字化水平提升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流通效率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传导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水平对城乡消费差距的缩小作用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显著,在西部地区不显著。因此,应尽快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加快农村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消费和流通领域的数字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影响劳动力迁移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即城市失业规模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对于城乡劳动力迁移规模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因为迁移成本存在流动性限制,使得农村居民收入为负值,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用ADF平稳性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及协整回归分析等计量经济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不同类型公共福利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支农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以及教育支出等公共福利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其中,支农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均有负影响,而教育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都具有显著的正影响。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利用信息熵和塞尔指数对京津冀都市圈1993~2003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增长差距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西北张承地区与京津唐地区之间的差距。引起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劳动效率等。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及均值聚类方法,采用2006—2013年我国30个省份金融投入和科技产出的面板数据,在控制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测算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效率,并根据效率值各省份划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三个层次.研究表明,外部环境对我国用于科技创新的金融资源配置影响明显,剔除环境因素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效率明显下降,这主要源于规模效率的降低;各地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处于中、高效层,中部地区集中于中效层,西部地区集中于低效层.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效率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8.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互联网发展提出的时代需求.利用中国2009-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并采用门限模型回归来检验互联网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关系,结果显示:在样本期间内我国互联网发展仍然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种扩大影响程度会呈现出明显的门槛效应,相应互联网发展门槛值为0.2672.当跨过门槛...  相似文献   

19.
樊哲,钟秉林,赵应生,在《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第3/4期撰文,独立学院形态多样,在办学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目前还处于探索和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运行和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现状不容客观。1.办学成本难以保障,经费使用效率有待提高。独立学院的主要收入源是合作者的投资和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高位徘徊、消费结构二元并行格局的研究要突破收入数量视角,从收入性质视角予以深刻剖析.基于经典消费理论核心思想,引申出收入的暂时性、流动性、相对性、可预期性和跨期支配性等性质,并采用1991—2013年中国29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收入性质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收入量既定的条件下,收入性质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显著;农村居民持久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向上流动幅度大于城镇居民,才能使城乡消费差距缩小;农村居民对正向不确定收入的消费倾向于抑制,而对负向不确定收入的消费则存在棘轮效应;农村居民收入跨期支配性对城乡消费差距具有弥合效应.因此,在增加农民收入数量的同时,也应注重其收入性质的改善,才能有效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