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有效处置不良资产是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资产证券化作为市场化的融资工具,有助于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变现过程,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处置情况,进而提出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同时,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讧券化的前提条件、特点和基本模式,并阐明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际意义。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并在操作环节和政府层面上提出了具体的实施途径,进而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贵金不足,金融监管不力,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外部原因和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的原因及体制的原因,造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巨额不良资产。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应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加快金融法制建设,改革金融部门人事制度,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以防范与降低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3.
新巴塞尔协议鼓励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度量和管理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有自己独特的风险度量方法,并要求具备一定的条件。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克服目前面临的困难,采取有效对策,创造条件以实现利用内部评级法度量和管理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提出利用不良资产证券化来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并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实施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从资产池的构造、特设机构的设立、证券产品的设计、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这几个方面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开展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是银行进一步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并处置了大量不良资产 ,但国有银行每年新暴露的不良资产仍数目惊人。往往是旧的不良资产尚未完全消化 ,新的不良资产又产生。据统计 ,1 999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 1 .4万亿元不良贷款 ,2 0 0 1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到 1 .8万亿元 ,不良率为2 5 .36%。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资产的再生 ,那么不良资产问题也就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因此 ,解决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新增是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的出路所在。只有解决不良资产的再生 ,国有银行才能健康…  相似文献   

6.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大的课题,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已高达25%左右。”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东欧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许多政策法规的改革、金融体制的金融工具的创新,为解决不良资产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因此在我国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过程中,有必要对经济转轨国家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低了,金融风险不断积聚,严重困扰金融业的发展,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已成为金融工作的中心。鉴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的复杂性,用任何一种单一的力量、方式来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都会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而无法操作。所以化解与防范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应从政府、企业、银行及整个社会各个方面共同着手,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业务经营中的主要问题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机遇,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开拓经营,通过实行股份制改造、处置不良资产等改革的总体思路,把国有商业银行办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9.
不良资产存量巨大,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而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制问题紧密相关。因此探索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新途径、新方法就势在必行。把产业链的概念引入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0.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实践表明,各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育的基础环境不同:美国建立在相对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基础上,而日本、韩国、意大利则通过新的立法方式推进。本文对不良资产化过程中涉及的特殊目的栽体的组织与立法、交易结构与信用评级、资产管理服务商等环节进行了比较分析。意大利的法律制度对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具有积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