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喜讯     
我刊从2003年起开辟学术专栏,第一期以中国历史小说研究为议题,第二期以中古文史为议题,第三期以《聊斋》研究为议题,第四期以明清诗文为议题,2004年第一期以文言小说研究为议题,第二期以汉以前文学文化研究和吴伟业研究为议题,第三期以中国近代史和小说研究为议题,第四期以辛弃疾研究列为议题,2005年第一期以中国词学研究为议题,第二期以古代小说研究为议题,第三期期以明清文学为议题,第四期以中国戏曲研究为议题,本期以近代文史研究为议题。在组稿编辑过程中,许多专家学者给我刊以极大关注和热心支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在此,我刊全体…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     
我刊从2003年起开辟学术专栏,第一期以中国历史小说研究为议题,第二期以中古文史为议题,第三期以《聊斋》研究为议题,第四期以明清诗文为议题,2004年第一期以文言小说研究为议题,第二期以汉以前文学文化研究和吴伟业研究为议题,第三期以中国近代史和小说研究为议题,第四期以辛弃疾研究列为议题,2005年第一期以中国词学研究为议题,第二期以古代小说研究为议题,第三期期以明清文学为议题,第四期以中国戏曲研究为议题,本期以近代文史研究为议题。在组稿编辑过程中,许多专家学者给我刊以极大关注和热心支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在此,我刊全体…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     
我刊从2003年起开辟学术专栏,第一期以中国历史小说研究为议题,第二期以中古文史为议题,第三期以《聊斋》研究为议题,第四期以明清诗文为议题,2004年第一期以文言小说研究为议题,第二期以汉以前文学文化研究和吴伟业研究为议题,第三期以中国近代史和小说研究为议题,第四期以辛弃疾研究列为议题,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     
我刊从2003年起开辟学术专栏,第一期以中国历史小说研究为议题,第二期以中古文史为议题,第三期以《聊斋》研究为议题,第四期以明清诗文为议题,2004年第一期以文言小说研究为议题,第二期以汉以前文学文化研究和吴伟业研究为议题,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     
我刊从2003年起开辟学术专栏,第一期发表了一组有关中国历史小说研究的文章,第二期以中古文史为议题,第三期以《聊斋》研究为议题,本期则以明清诗文以议题。在组稿编辑过程中,许多专家学者给我刊以极大关注和热心支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帮助我们圆满完成2003年的工作任务,在此,我刊全体编辑人员谨致以衷心的感谢,并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知创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我们将作新的努力,期盼着新的收获。我刊2004年第一期拟以文言小说研究为议题,第二期以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为议题,第三期以中国近代思想、文学研究为议题,第四期以辛…  相似文献   

6.
本刊从2003年起开辟“古代文学研究”专栏,议题如下:第一期,历史小说研究;第二期,中古文史研究;第三期,《聊斋》研究;第四期,明清诗文研究;2004年第一期,文言小说研究;第二期,汉以前文学文化研究和吴伟业研究;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编辑同志: 贵刊94年第3期“文史知识”栏所载郭德全同志《须臾、弹指,瞬间、刹那各有多久?》一文,引经据典,独具一格。然笔者曾在《教师报》第474期第四版(94、2、20)和《宝鸡教育》94年第三期(94、3、1)第二版均读到署名宝鸡县郭德  相似文献   

8.
20世纪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辞研究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乐府歌辞研究始于“五四”时期“平民文学”的号召,经历建国前、建国后到1976年、1977年到2000年、2000年以后等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研究各有侧重,显示其时代特征。第一期研究从文学、文化、音乐等角度全面展开;第二、第三期重在主题学、风格学研究,适当引进了一些新方法与文化学视角;第四期在前三期基础上全面拓展与深入,突出了文化学、历史学、音乐学对乐府歌辞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芸在2007年发表了三篇小说,《中篇小说选刊》第一期《黑色的蚯蚓》,第二期《虞兮虞兮》,《中国作家》第三期《T字路口》。纵观这几篇小说,我们发现,王芸非常善于表现女性,尤其是芸芸众生之中那些平凡的女性。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说:“在任何文化阶段中,女人还是女人。男子代表四季循环、土地、  相似文献   

10.
雅俗是中国文学史上两种不同的审美形态,雅俗之间互动砥砺,构筑了中国审美意识变迁的深层动力机制。明清文人参与编创或创作通俗小说,使得小说形式愈发整齐,语言愈发雅致,结构愈发讲究,诗文点缀愈发用心,思想情感之寓意愈发受到重视。明清通俗小说经历了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的进阶,达到古典文学创作巅峰,近代小说观也随之产生。李明军的《从书坊到书斋——明清通俗小说的雅化研究》以明代至清代嘉庆中期为研究时段,探讨明清通俗小说雅化的嬗变历程和文本呈现,开创了明清通俗小说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敦煌文学研究甚为重视,以校勘诠释方面言,仅《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就先后刊发了下述文章: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刘凯鸣《敦煌变文校勘辨补》、一九八六年第二期袁宾《敦煌变文校补》、一九八七年第一期刘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陕西广播电视电视大学学报》(综合版)季刊2011年第三期3篇论文分别被它刊摘要转发或索引。原发陶龙超论文《桂林时期的(救亡日报)研究》(责任编辑王爱萍)被以《(救亡日报)》的办报方针及其桂林时期的媒介环境》为题,摘要约650字发表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四期的《全国电大学报文摘》专栏中。原发杭洁论文《论中国古代文人的价值观》(责任编辑张君宽)和王荣华论文《辽道宗懿德皇后萧观音留世作品探析》(责任编辑张君宽)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月刊2012年第二期以原题为题分别列人《索引》专栏《中国古代文学研究(?-1840)总论》部分和《元明清文学》部分予以索引。  相似文献   

13.
自1994年中心成立以来,已出版英文通讯10期。它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中心的工作,扩大了中心的影响。中心的中文专栏,自1999年在本刊第三期开设以来,至今亦已出版了10期。从今年起,为更好地反映英文版通讯,中文专栏将改为季刊,只编辑四期。本期向读者介绍了英文版通讯2000年第二期几篇重点专栏文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中心的学术交流与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4.
四明散文和戏曲在中国散文史、戏曲史上有较高的地位,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四明小说的成就相时逊色:以“梁祝”爱情悲剧故事为标志的民间文学,充分体现了四明文学的艺术精神和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所选取的课文,都是从明清时期最有代表性的白话小说里节选出来的。本单元的课文我已经教过两遍了。去年教第一遍时,我根据小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及本单元的单元学习要求,引导学生分四步来学习小说:第一步,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己读懂文面意思,初步感知课文情节;第二步,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个性特征;第三步,对本单元有特色的语言进行赏析;第四步,以练笔的方式,谈谈自己  相似文献   

16.
沈阳新兴高教自学辅导站是1987年3月在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学会的关怀支持下成立的。二年来,在省教育学会、市自考办的领导和帮助下,开办了四期高教自学辅导班:第一期800人/科;第二期600人/科;第三期1750人/科;第四期2000人/科。前三期已经参加了考试,合格率是:第一期,逻辑学31%,现代文学34%,现代汉语33%,大学语文78%,会计学原理42%,中国革命史30%,英语综合技能27%,第二期,古代文学作品选88.5%,法学概论77.7%,秘书学概论50%,统计学原理31%,语言学概论85.2%,英美概况39.4%,第三期(部分在外区考试的尚未统计在内)文秘写作72%,逻辑48%  相似文献   

17.
关于郭沫若旧体诗词及楹联的注释,去年我在《求索》第一期、《湖南师大学报》第二期、《贵州社会科学》第三期和《沫若研究》第三辑上,相继发表了四篇文章,对诸家注释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兹作注释质疑续补,再向专家学者们求教.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诗经》研究史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檀作文 《天中学刊》2000,15(1):52-56
20世纪的<诗经>研究可分为四大时期解放前以"<古史辨>派"的出现为界,分为前后两期.解放后,文革之前是一个时期,拨乱反正之后又是一个时期.第一期可视为清代<诗经>学的延续.第二期,现代<诗经>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大体建立.第三期的<诗经>研究,以阶级分析法和唯物史观为理论支柱.第四期是一个多元化取向的时期,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取向成为潮流.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中国的讽刺小说出现过两次繁荣,第一次在明中叶以后,以董说的《西游补》、烟霞散入的《斩鬼传》和云中道人构《平鬼传》为代表;第二次繁荣在清乾隆年后,产生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汝珍的《镜花缘》和张南庄的《何典》等一批优秀作品。由于政治、经济、宗教的大背景有所变化以及文学本身的差异,讽刺小说的两次繁荣在思想、艺术等方面也相应的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本文试图通过对部分作品的分析,探究明清讽刺小说艺术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唐代传奇小说中,元稹的《莺莺传》可以说是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同时又是最聚讼纷纭的了,历年来吸引了大批唐传奇研究者的注意力和兴趣。磁力所及,连那些并非专事古代小说研究,甚至并不研究文学者也“下海”议论一番。吴伟斌也是因研究元稹其人其诗而“跳槽”到《莺莺传》的研究领地,接连发表了《〈莺莺传〉写作时间浅探》(载《南京师大学报》1986年第1期),《“张生即元稹自寓说”质疑》(载《中州学刊》1987年第2期),《再论张生非元稹自寓》(载《贵州文史丛刊》1990年第2期)和《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