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协状元》中“何”系疑问词语较为丰富,都是上古汉语或中古汉语就已出现的。用于询问或兼用于反诘的“何”系疑问词语有“何”及其复合形式“如何、缘何、为何、何处、何方、何如、何时、何日、若何”等,主要用于询问事物、情状、原因、处所、时间等。仅用于反诘的“何”系疑问词语有“何须、何不、何苦、何用、何妨、何曾、何常、何况、奈何、何故”等,主要用于VP前,对VP进行否定。从《张协状元》可以看出,反诘副词“何用”来源于“为什么需要”义的跨层结构“何用”。  相似文献   

2.
断句     
徽州人连年打官事,甚是怨恨。除夕,父子三人议曰:"明日新年,要各说一句吉利话,保佑来年好运,不惹官事,何如?"儿曰:"父先说。"父曰:"今年好。"长子曰:"晦气少。"次子曰:"不得  相似文献   

3.
武王克殷     
武王①克殷②,召太公③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④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⑤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相似文献   

4.
晋归楚钟仪     
晋侯(指晋景公)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日:"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伶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  相似文献   

5.
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  相似文献   

6.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笥亚星袀苽疲值?怡怡。"子路问道":怎样才能称为士呢?"  相似文献   

7.
王芳 《高中生之友》2011,(Z1):26-29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日:"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日:"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日:"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相似文献   

8.
最近,学习“如何”“何如”“若何”“何若”等疑问词语的用法,《文言虚字》和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鞭辟入里,使我受益不少。只是,说“如何”等同于“何如”,“若何”等同于“何若”之类,作为普遍性的规则提出,一时间,还接受不下来。提出一些意见,同同志们商讨,并请赐教。《文言虚字》说到“何如”“何若”“如何”“若何”“奈何”等,认为“如”“若”“奈”是一音之转,“何如”和“如何”只是词序先后的差别。这个说法同上述《古代汉语》(修订本)的说法,精神上似乎一致。《古代汉语》(修订本)说,“何如”又说成  相似文献   

9.
历代正史中的"太史公曰"、 "史臣曰"、 "评曰"一类的词语,是反映史家历史观及其思想的重要资料.本文根据<三国志>中陈寿的"评曰",从为人处事、家庭伦理道德、军事、政治等方面对陈寿的"和为责"思想进行了梳理,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0.1汉语中有一批类意是“不够人”“不是人”的词语,包含着古代人沦文化机制,组成一个词汇系列.其中有的词目前的释义并不精当,甚或成误,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对它们的文化内涵还未曾把握.本文旨在阐释它们的确义,并辨析有关词语的渊源及系统性.《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玉篇》:“人:《周书》云:‘惟人万物之灵.’孔安国曰:天地所生,惟人为贵.《易》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  相似文献   

11.
赵红 《现代语文》2006,(9):29-30
一、引言 反复问句,是指用疑问结构"X不X"来进行询问的一种疑问句,又叫正反问类型.正反问句要求被询问者从肯定和否定项之中进行选择,但是中间没有任何关联词语相联接,因此,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选择问.丁声树等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认为,反复问句在形式上是一种选择句,不过选择的项目是一种事情的肯定和否定.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组由动词“如、若、奈”和疑问副词“何”组成的固定格式。 如何(何如)、若何(何若)、奈何的用法大致有三: 其一、置于动词前,表示询问原因,可详作“怎么”、“为什么”。例  相似文献   

13.
撒酒风     
一教书先生喜饮,且撒酒风。偶出一字对与学生对曰:"雨。"学生以"风"对。既而添成三字曰:"催花雨。"即对曰:"撒酒风。"又添为七字曰:"园中阵阵催花雨。"即对曰:"席上常常撒酒风。"先生曰:"对虽对得好,只不该说我先生的短处。"学生曰:"若再不改过,我就是先生的先生了。"此徒借对讽师,言胜于师矣。  相似文献   

14.
答非所问     
一捐班不懂官话,到任后,谒见各宪。上司问曰:"贵治风土如何?"答曰:"并无大风,更少尘土。"又问:"春花如何?"答曰:"今春棉花每斤二百八。"又问:"绅粮如何?"答曰:"卑职身量,足穿三尺六。"又问:"百姓何如?"答曰:"白杏只有两棵,红杏不少。"上宪曰:"我问的是黎庶。"答曰:"梨树甚多,结果子甚小。"上宪曰:"我不是问什么梨杏,我是问你的小民。"官忙站起来答曰:"卑职小名狗儿。"(清·小石道人《嘻谈续录》)  相似文献   

15.
【原文】荆宣王①问群臣曰:"吾闻北方②之畏昭奚恤③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④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⑤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  相似文献   

16.
快乐大辩论     
《广东第二课堂》2008,(12):F0002-F0002,1
真人版校园剧 时间:2008年某节语文课 地点:广东惠阳高级中学初中部一教室 人物:七(12)班全体同学与语文老师 <伦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今天,我们就里面一句话:"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举行一场辩论比赛.  相似文献   

17.
赵满丽 《学子》2013,(6):164
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连他这样的大儒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都深感无奈。可见,要实现于漪先生以"文"育"人","以‘道’驭教"的终极理想就可想而知了。那么,如何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质疑,让学生自主地去学,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每个教育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突破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了周绍良先生《百喻经译注》词语释义中的一些失当之处,并作简要分析,最后对如何更好地理解和今译魏晋南北朝文献的词语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应充分注意那些"旧瓶装新酒"类的词语,二是应力求避免词语释义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9.
甘茂相泰章     
《阅读与鉴赏》2003,(11):20-21
茂相秦.秦王爱公孙衍①,与之间有所言.因自谓之曰:"寡人且相子."甘茂之吏道而闻之,以告甘茂.甘茂因入见王曰:"王得贤相,敢再拜贺."王曰:"寡人托国于子,焉更得贤相②?"对曰:"王且相犀首③."王曰:"子焉闻之?"对曰:"犀首告臣."王怒于犀首之泄也,乃逐之.  相似文献   

20.
《诗经》疑问词丰富多样,负载传递大量的疑问信息,主要有"谁、何、胡、曷、以、岂、宁、安、乎、哉"等.依据其句法意义与句法功能大致分为疑问代词、疑问副词、疑问语气词三大类,各表现出不同的语用语义特点.由这些疑问词构成的疑问句在语序上则存在宾语前置等非正常语序.《诗经》中的疑问词又经常与.如、其、云、伊"等词语固定搭配,表现出不同的句法意义与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