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粉碎四人帮后,我和新华社的同事们常常议论:今后要抵制错误的宣传,再也不搞什么‘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了。可是,我们能抵制得了吗?1977年2月7日,两报一刊的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正式提出了当时领导  相似文献   

2.
《五十五名厂长、经理呼吁:请给我们“松绑”》这篇报道的产生,是来自工厂企业的改革呼声,来自省委的重视、支持,它较好地发挥了党报的喉舌作用。 1984年3月21日,省工业系统召开厂长、经理研究会,会议本意是讨论厂长、经理研究会章程,选举研究会领导成员的。但是出席会议的五十五位厂长、经理注意力却不在这里,他们离开了议题,热烈地谈论“松绑”的问题。他们有很多压抑在心头的话要说,提出许多想不通的问题: “为什么国务院1983年颁发的工厂企业厂长经理试行条例没有引起领导重视?”“为什么省府正式下达的企业十条自主权的文件,现在才落实一条半?”“为什么有那么多‘婆婆’管‘媳妇’,这也不能干,那也干不成?”  相似文献   

3.
一月十四日经辽宁省文化厅《辽文图字[1985]1号》文件正式批复我馆成立“辽宁信息资源开发公司”。批文指出、“新机构属部、室级业务部门(暂设在科技部内),对外暂名‘辽宁信息资源开发中心’。这是我省图书馆改革的一项重要尝试,在试行中要注意不断总结经验。”“‘中心’是全省公共图书馆在过去图书情报咨询服务工作基础上,扩大服务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媒不要宣扬“吉祥数字”北京某报4月16日刊登题为《北京要“6”、广州想“8”》的消息,报道北京、广州电话升位的新闻。消息说,“升位的办法是北京加‘6’,广州加‘8’,可谓占尽两个‘好数’”。“北京加‘6’是送来的,不是刻意追求,而是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1921年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关于新闻自由有一段话:“我们不相信‘绝对的东西’。我们嘲笑‘纯粹的民主’”。“我们要弄清楚是什么样的出版自由?为了什么?为了哪一个阶级?”(《列宁全集》第32卷491页) 列宁的这段话是针对格·米雅斯尼柯夫写的《伤脑筋的问题》一文中的错误观点谈的。米雅斯尼柯夫就当时刚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提出给资产阶级以出版自由,列宁批评米雅斯尼柯夫说:我们的毛病多得很。……但是不应当用‘自由  相似文献   

6.
林清澄、刘秀荣同志最近在《中国档案》1999年第12期上发表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是万能的》,读罢此文,深感有必要再就所谓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讲几句话。一、还是称:“文件生命理论”更恰当。潘连根先生在《中国档案》1999年第5期上,发表的《如何认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称:“如根据笔者掌握的材料分析,国外虽流行‘文件生命周期’这个概念,但原来并无‘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提法,是何嘉荪先生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及对我们的启示》一文中首次将其称为理论,……”是不确切的。国外,早在何氏之前(依潘氏所引,何氏的《文…  相似文献   

7.
张芹 《新闻实践》2001,(10):33-35
有人断言:“未来的人们,或许将不再渴望‘独家新闻’”因为“我有‘我的报纸’,‘我的电视’,完全个性化的内容设置,切合个人的需要,对我本人来说,这难道不是真正的‘独家新闻’吗?”“网络时代的受众人人都拥有‘独家新闻’”显然,这里的所谓“独家新闻”是“个人化新闻” 那么,到底什么是独家新闻?独家新闻对新闻媒体、对记者编辑、对新闻接收者,意味着什么? 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解释说:独家  相似文献   

8.
《出版工作》编辑部: 《出版工作》1983年第3期关于上海出版系统改革情况的一篇文章里说,上海沪江书店经过整顿,采取“以税代利,自负盈亏,多劳多得的方针……”等等。其中的“利改税”这个提法不符合国务院5月3日公布的《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的第19条的  相似文献   

9.
1987年第5期《新疆新闻界》刊登了一篇《新闻乎?广告乎?》的文章。文虽不长,我却越读越胡涂,越纳闷。文中写道:某报“第二版的下半部刊出了一则广告”,“在该报的第一版右下角又刊载了一条同这则广告一模一样的‘新闻’”。于是乎,作者就发出了“新闻乎?广告乎?”的感叹与诘问。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不同版面列登了内容近似的广告与新闻,就使作者“乎乎”起来。这是一。第二,文中写道:“晚报本来版面小,容量不大”,“如果不是走后门,编辑部的用意又何在呢?”这句话的  相似文献   

10.
’94自治区人大政协盛会已降下帷幕。新疆日报关于“两会”的宣传报道,受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称赞,也得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社会评报小组以及许多读者的广泛好评。 新疆日报有一个好传统,每一个重大宣传战役事前有计划,事后总结经验教训,评选好作品,表扬先进,达到提高记者队伍素质之目的。 “两会”宣传报道的总结座谈会,是在人大降下帷幕的当天进行的。因此,记者们像刚从战场上撤下来的战士,脸有倦色,但他们士气仍高,谈锋甚健。 何富麟(“两会”报道组负责人、高级编辑):新疆日报关于“两会”报道的指导思想很明确,就是围绕六个字“改革、发展、稳定”做文章。“改革、发展、稳定”是新疆关键的三着棋。“两会”要下好这三着棋,我们就要宣传报道好这三着棋。这三着棋是我们“两会”宣传报道的主题。“两会”参政议政录是我们的深度报道,是重头戏。这六篇文章:《正视落后,奋起直追》、《我们怎样解放思想?》、《靠改革开辟生路》、《抓住“王牌”,分路突围》、《兴国在于重农》、《国有企业,何时尽欢颜?》,都是宣传改革、发展的。而“两会”热门话题,如,《廉政风暴不会停息》、《亦喜亦忧话房改》、《社会治安非抓不可》、《物价:放开不撒手》,等等,都与稳定直接有关。如果我们的报道不是紧紧围绕  相似文献   

11.
《扬子晚报户繁星”副刊最近刊出了关于“新闻”词源考证的两篇文章。作者都是“南京高国藩”。第一篇文章.作者说“在古书中遍考“新闻’这两个字的来源,查来查去.‘新闻’二字竟在《红楼梦冲”.并由此断定:“‘新闻’一词是在清代初期时才出现的”,“《红楼梦》记载‘新闻’~词在中国典籍中为最早见。”第二篇文章中.作者推翻旧说.又立新论.称“新闻”一同最早见于晚唐李成用的诗句“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和“旧业久地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中。(笔者注:见1997年10月6日、Ic月20日《扬子晚报》)为此,笔者特意查阅了…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多次使用了“新闻”这个词。如第一回“当下雨村见了士隐,忙施礼陪笑道:‘老先生倚门伫望,敢是街市上有甚新闻否?”“当下哄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第二回写贾雨村在扬州奇遇冷子兴时,“雨村因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子兴道:‘倒没有什么新闻,倒是老先生你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写贾宝玉等和李纨论诗时,李纨道:“原是  相似文献   

13.
《新闻知识》一九九三年第三期第二十六贞邓利平同志的》对行为丑与新闻美的一些认识》:‘其实丑的东西你不报道它依然存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津’为‘泽’之误;、根据《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一千三百三十一页《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引文掉‘照例’二字。这两个错误,如在文化大  相似文献   

14.
《云南档案》2003,(4):36-36
<正> 吴苏闽在《福建档案》2003年第三期中撰文指出,为适应“数字福建”发展的需要,加强福建省党政机关公务活动中形成的电子文件规范化管理,保障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和安全,便于今后档案管理部门对电子文件的接收和保管,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于5月6日印发了《福建省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福建省档案局也于5月28日就贯彻执行“管理办法”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5.
朱清 《青年记者》2017,(20):113-114
从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至1905年2月7日首次大改革,这一时期的《申报》即为本文所说的早期《申报》.关于媚俗,在此采用《现代汉语辞海》中“讨好世俗”①的意思.因此,对早期《申报》的媚俗化倾向应当理解为:早期《申报》为争取受众、增加利润,在报纸的内容选择、广告设计与版面安排上呈现刊载一些满足大众低格调、非理性内容的一种倾向.方汉奇教授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曾论述过《申报》《新闻报》所刊载的内容,说它们“注意刊载一切‘可以新人听闻’、‘可惊可愕可喜之事’,即充满了猎奇性的以火警、盗劫、奸杀、拐骗为题材的社会新闻,和谈嫖经、捧‘戏子’、评选‘花魁’之类的趣味十分低级的新闻和文章”.②可见,这一时期的《申报》媚俗化倾向还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韩国电视剧《匹诺曹》中,身为电视台某新闻部门负责人的女主角的母亲,在一次有关新闻报道影响力的报告中举例说:有人问我喜欢什么样的男人?我回答说是个子高的男人,后来这人这么报道:“××讨厌个子矮的男人.”她认为这样的报道提升了新闻的影响力,因为“相对于‘喜欢’,人们对‘讨厌’更感兴趣”;她并不认为这样的报道失实,因为“虽然不十分准确,但也相去不远”.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一词,据目前所见资料记载,最早见于唐代尉迟枢所写的《南楚新闻》一书。 《南楚新闻》是一部笔记,共三卷。书中记录了当时南方民间的不少奇风异俗、奇闻异事。可惜今已失传。我们现在只能从转录该书的古代典籍中窥见其吉光片羽。例如,南宋大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就引录这么一段:“《南楚新闻》亦云,‘一揲毡根数十皴,盘中犹自有红鳞’,不知‘皴’为何物,疑是饼饵之属。”宋朝另一有很大影响的书《太平广记》中有辑录过《南楚新闻》的某些内容。如今流传下来的《南楚新闻》片段中还有这么一个故事:“百越人以蛤蟆为上味。先于釜中置小羊,候汤沸,蛤蟆皆抱羊而熟,谓之‘抱羊羹’,又云疥者最佳,故人云:切不可切去,此乃‘锦袄子’!” 从以上记载可知,尉迟枢是最早使用“新闻”一词的人,但其“新闻”所指内容却和今天的“新闻”含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有所差别。尉迟枢的所谓“新闻”,是指一些在民间流传的奇闻异事之类,不具备今天“新闻”的“指导性、真实性、时新性”等特点,但就其传媒记事的要旨来说,仍有其相通之处。 具有现代意义的“新闻”一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始于南宋赵升的《朝野类要》一书。该书中说:“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者,皆衷私报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者》第4期上发表金东水同志《话说新闻改革的“京派”与“海派”》一文,这确实是值得一议的问题。我先要说,金文题目不够确切。应当是新闻写作的“京派”与“海派”,是就新闻业务领域而言的。金文说成“新闻改革的‘京派’与‘海派’”,新闻改革的范围比较广了,除了新闻业务问题之外,还包括新闻体制等等大问题。而且就“改革”而言,是不大好分什么“派”的。金文一开头讲在上海好新闻评选会上听到的。这话正好是我在会上说的。但这种说法的真正来源是在北京或其它地方。我在会上说,北京有一种说法:新闻有“京派”、“海派”之分,我  相似文献   

19.
也谈“评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评论价值”?潇雨同志提出:“‘评论价值’就是指新闻中是否蕴含了值得阐发的、对读者有教育意义(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的、重要或新鲜的思想观点。蕴含了这种思想观点的就叫有‘评论价值’,没有蕴含这种思想观点的就叫没有‘评论价值’。”(《“评论价值”刍议》,见《新闻战线》1984年  相似文献   

20.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7,(15):72-73
“舐犊之爱”的意思是老牛舔小牛表现出的感情.比喻父母对子女疼爱之情.语出《后汉书·杨彪传》:“后(杨彪)子(杨)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日:‘公何瘦之甚?’对日:‘愧无(金)日磾(mìdī,金日磾,西汉大臣)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例如《宋史·朱敦儒传》:“谈者谓敦儒老怀舐犊之爱,而畏避窜逐,故其节不终云.”叶圣陶《某城纪事》:“忙什么!’自然是呵斥,但声音里掩不过那种所谓‘舐犊之爱’的情调.”“舐犊之爱”也作“舐犊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