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的意义     
书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赋形,心灵的钟声,宇宙的情种,没有书的世界就如同没有窗户的屋子,这就是书的意义。不论你是一颗参天大树,还是一株无名小草,只要你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你就会感到生活并不是平淡无奇,而是处处有阳光。爱读书,读好书,可以使你站在纷争之外,...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  相似文献   

3.
读书的癖好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比起嗜书如命的人来,我只能勉强算作一个有一点读  相似文献   

4.
刘克宇 《甘肃教育》2014,(14):88-88
正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也决定一个民族的素质,影响一个国家的走向。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主体人群,不爱读书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值得我们深思。一、当下教师不愿读书的原因分析一是没有读书环境。当今社会,没有一种良好的读书风气,相当一部分人都将空闲的时间消遣在牌桌麻将、喝酒应酬上,社会风气变得越来越浮躁。另  相似文献   

5.
与书为友     
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书可以治愚。”而我要说:“书是我的良师益友,生活成长不可无书。”书给我以启迪。在我的书橱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小到成语故事、童话,大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虽然有些书我还看不懂,但我已被里面的故事深深吸引,为祖国悠久深远的文化感动。从书里,我感受到中华民族藏龙卧虎,人才辈出。读书使人知历史,读书使人明得失。没有书的家园,是没有鸟的森林;没有书的地方,是没有收获的田野;没有书的世界,就是没有水的河流。书给我以勇气。每当我学习疲倦松懈时,我就想起了…  相似文献   

6.
读书的癖好     
<正>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比起嗜书如命的人来,我只  相似文献   

7.
读书是一门艺术。在读书的过程中,人们的全部智力组合在一起,同书本进行化合,从而使人的心灵进入一种艺术境界。调动全部心智机能,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是掌握读书的艺术的前提。“我扑在书上,就像一个饥汉扑在面包上。”这是高尔基的一句话。产生这种心境的岂止高尔基一人?普希金读书“忘记了世界”,陶渊明读书“欣然忘食”,郭沫若读书“沉醉其间”,歌德读书“得到无限的享受”……这些能单纯用“求知欲”来解释吗?不能,有些有求知欲望的人,不一定对读书感兴趣,有的甚至认为,读书是极其枯燥乏味的事儿,翻过一页书,…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乍听之下。这话似乎说得严重。可是,仔细一想,却觉得十分有理。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假如好久没接近书本了,那必定是因为他忙,或因为他的心思分散在其他琐碎拉杂的事情上,使他没有时间或没有心情读书。而这些琐碎生活项目的使人忙碌,正是造成一个人思想肤浅庸俗的最大原因。思想肤浅庸俗形之于外的时候,言语就自然无味,面目也必随之可憎了。 我们固然不能脱离现实而生存,但每天抽出一小部分时间来看看书,却可以使我们保持头脑的清醒和思想的灵活。 古诗中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活水有一大部分是来自读书。天天读点有益的书,对精神有滋补作用,而我们的言谈举止就不至于“无味”和“可憎”了。  相似文献   

9.
读书与读人     
读书和读人,是一个优秀教师一生的事业。太炎先生曾说:“余学虽有师友讲习,然得于忧患者多。”他的意思很明白,平生学问,得之于师长的,远不及得之于社会阅历以及人生忧患的多。看来,对读书人来说,除了读书本,还要读人生,读社会。书本和人生其实是密切相关的。没有自家的生活体验做底色,这样的读书很容易变成死读书;忙碌的人生如果没有书本的温润,人的心地就会变得浮躁、狰狞。前人曾讥讽“刘项原来不读书”,虽然贵为帝王,但胸无点墨,刘邦是历代读书人从心底里最瞧不起的。还是黄庭坚说得生动:“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有人说读书人是社会的良心,这话其实是读书人自己对自己的过高评价,有很多人并不买读书人的账。不过,人总归要读点书,只有“书卷气”,才能让人远离“铜臭气”和“市侩气”。有一个问题已经争论很久了:读什么书,怎么读。我的主张是,读书不要划框框,定界限。兴之所至,随心所欲,想读什么就可以读什么。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搞专业研究的,即使教语文,也不意味着我们要成为语法专家或语言学专家,更不一定要成为作家。我自己的读书路数就是比较驳杂的。这种“杂”,对我大有好处,课堂上信手拈来的妙语,...  相似文献   

10.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长大了,成了一名教师,天天与书本打交道,并没有让我厌倦了书,相反,教学之余,我仍然喜欢读书。书读得多了,也拿起笔写读书心得或者生活随笔,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读书与写作,它们充实着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好习惯之四十六经常去书店和图书馆现在的孩子升学考试压力比较大,与此同时文化娱乐休闲的方式却很多。他们看电视、上网、打游戏……总之,书被挤到了阴暗的角落,除了课堂上,孩子们似乎把书本给遗忘了。其实,这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看电视、打游戏等固然能使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心情、休闲身心,但读书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完善,永远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不会读书的人将来肯定不会是一个心灵美丽、情感丰富的人。读书的作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首先,读书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书是人们了解世界、走向社会的桥梁;第二,…  相似文献   

12.
从读书中获得愉悦,甚至以读书来消遣,这在一个风行享乐的时代,是合理的。对于一般阅读大众而言,我们大概没有必要要求他们放下浅显的书去亲近那些深奥的、费脑筋的书,因为世界并不需要有太多深刻的人。对于一般人而言,不读坏书足矣。  相似文献   

13.
王多权 《教育艺术》2020,(4):12-12,11
阅读是提高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文明、勇敢、勤劳、智慧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阅读历史,也留下了许多读书的感人故事,如韦编三绝、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等,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在封建社会,读书人通过应试步入仕途,从此后春风得意,"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很好的写照。现在读书人通过考试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然后步入社会就业,好多人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4.
曹文轩 《新读写》2011,(5):15-15
从读书中获得愉悦,甚至以读书来消遣,这在一个风行享乐的时代,是合理的。对于一般阅读大众而言,我们大概没有必要要求他们放下这些浅显的书去亲近那些深奥的、费脑筋的书。因为世界并不需要有太多深刻的人。对于一般人而言,不读坏书足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考历史更加侧重能力的测试,死记硬背早已行不通了。可有些老师、学生为能力而能力,放弃了书本,整天摘强化训练,这又是不可取的。读书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正因为高考试题涉及的历史知识不断深入、能力要求不断提高,我们更要把书读通、读透,在阅读中掌握知识,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阅读的基本要求 读书有四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四到之中心到最重要,这是说在读书之前心中必须有一个渴求知识的欲望,不能认为书上的都看过,读不读反正也知道。再就是说读书时处处留心,既不能走马观花,也不要一句句往下背,把阅读和理解密切结合起来。从章节到条目,从每  相似文献   

16.
从读书中获得愉悦,甚至以读书来消遣,这在一个风行享乐的时代,是合理的.对于一般阅读大众而言,我们大概没有必要要求他们放下浅显的书去亲近那些深奥的、费脑筋的书,因为世界并不需要有太多深刻的人.对于一般人而言,不读坏书足矣.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都知道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大家也多能背诵。在现在这样学习压力大、作业繁重的情况下,不少同学仍在读书,写读后感,这确实是令人欣慰、欣喜的。只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究竞应该怎样来读书?也就是:读书的方法究竟是怎样的?读了一本好玩的书,哈哈一笑,说声“真逗”,读了一本悲伤的书,  相似文献   

18.
书本和网络     
方钧鹤 《中学语文教学》2005,(11):F0002-F0002
书本和网络是提升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 伙伴。 一个语文老师,如果能让他的学生爱读 书,会读书,在自主阅读中有感触、有收获, 那么,即使他其他什么也没有做,仍然不失 为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9.
一种读书方法是把书本当做教条,死背强记,生搬硬套;另一种以书本为武器,迅敏机动,灵活运用。采用前法的人必被书所奴役,采用后法的人必然统帅群书。这两种读法哪种好呢?当然是后者。读书要有目的,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我想从中找到些什么?同时还要有我的独立见解。把书中的精华与自己的见解加以比较、融化,就可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1907年,德国的欧立希(P.Ehrlich,1854—1915)想用染料来灭锥虫,屡遭失败。一天他在化学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其中说:在非洲流行着一种可怕的昏睡病,当锥虫进入人的血液大量繁殖后,人就会长时间昏睡而死。用化学药品…  相似文献   

20.
现在二十好几了,想想这么多年来,几乎是天天捧着书本走过来的。开始看书只是被逼,因为要升学,要通过读书谋求生存,出人头地。后来,读书的日子长了,人与书的距离开始亲近,开始有意识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主动地读,方感到读书的乐趣。读今人书,又深入去啃古人书,一股子劲,竟也读得两目神光炯炯,可将诸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