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金梅 《教育探索》2008,(8):123-124
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体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主要是:科学地设定体育教学目标;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创建健康的教育环境;加强体育教师的人格、德行修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应该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要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使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快乐,为他们形成终身健康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体能、传授运动技能、培养学生体育价值观和体育兴趣的主阵地,我们体育教师要多思考、勤探索如何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4.
由于职业学校生源的广泛性和学生心理素质的差异性,导致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难度性。因此,作为一名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央在《决定》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而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阐述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有良好的组织与指导能力和体育运动技能两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其基本素质作为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并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去,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6.
孙东升 《考试周刊》2014,(40):13-13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这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要求体育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全新的教育观念、多元的知识结构、综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健康的人格等基本素质,适应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对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要成为称职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就应积极提高师德修养和学科文化素质,做到德才兼备。  相似文献   

7.
王云 《广西教育》2013,(14):94-94
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等教学目标,强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健全的人格、扎实的技能、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快乐,陶冶情操。近几年来,笔者尝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励志教育,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不论是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是创新意识、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范畴。各类研究数据和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昌宏 《考试周刊》2011,(91):216-217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也是教师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广大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象,树立榜样,在教学中把热爱和严格结合起来,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合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0.
张安山 《甘肃教育》2014,(24):64-64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而体育教学正好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心境、坚强的意志、个性等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体育教师要面对的一项新课题。一、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不良因素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不良因素有:1.害怕心理;2.逆反心理;3.依赖心理;4.焦虑心理;5.孤独心理;6.自责心理;7.过敏心理;8.冲动心  相似文献   

11.
尹淑云 《考试周刊》2013,(15):13-14
学校体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与体育教师身心健康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体育教师除需具备丰富的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还需具备健康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体育教师只有正确分析造成其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的原因,并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寻求必要的自我保健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心理疾病,促进其心理健康,从而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已纳入体育课程目标范畴,体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成为一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是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明确对学生心理教育的意识是首要前提,掌握心理教育知识和具备心理教育能力是基本保障,发挥体育课程的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为了认真贯彻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应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探索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和作用,成为广大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范畴,已成为我国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本文分析了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提出了体育教师应树立新型的"健康"教育观,努力探讨新教法,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促进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为了认真贯彻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应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探索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和作用,成为广大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教育既要育体而且要育心。育心的途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修养和体育意志品质;启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高校体育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应具备的条件是:要有崇高的兢业精神;要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教学工作能力和思想工作能力;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教师只有在这几方面都做到才能使高校体育教学真正做到育体又育心。  相似文献   

17.
董建旭 《考试周刊》2015,(21):127-128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观念日趋完善。三维健康观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躯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因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就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的特点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发展有机结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我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把心理健康融入体育教学,通过体育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谈  相似文献   

18.
刍议体育教师如何组织体育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方园 《教育探索》2004,(11):75-75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培育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教师组织、设计体育教学时,要以上述基本理念为指导,在具体的工作中体育教师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但现在多数学生因社会环境影响,家长、老师教育方法不当,而人格心理不健康。"三维健康观"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展学生的身体,也要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笔者就怎样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特点,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心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黄煜熙 《中学文科》2009,(2):134-135
面对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教师,笔者认为应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思维、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抓住契机,在体育教学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我们所面对的职业技术学院的广大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因此这一阶段也是其心理发展敏感期以及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彻底掌握这个时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尤为重要,笔者在体育教学中以心理健康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