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并列连词“与”、“及”的根本差异在于:“与”表示一种共同的语法意义,连接的各并列项多平等并立,且关系相对紧密。“及”的语法意义链条性的,连接的各并列项多存在某种次序,关系相对松散。这种差异来源于二者的本义:“与”的本义是“两人相授受”,反映的是双方共同参与的行为,而不是单方面的行为。“及”的本义是“一方逮及另一方”,反映的是一方对另外一方的动作,两者是不平等的,后者对前者存在一种趋向性,一种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2.
说“并列”辨语病□景泰一中王高基“并列”是一个很普遍的语言现象,就语法意义而言,又是一种最常见的语言组合关系。现代汉语的词、词组、句子、句群等语言层级中都存在着这种关系。因此,在中学语言教学中,向学生讲清楚“并列”的规则和要求,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  相似文献   

3.
“不但…而且…”和“ntoonly…butalso…”都是用来加合具有递进关系分句的并列连词。但它们并不全部对应,在变体形式、语法意义及句法制约诸方面既有雷同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英语中的 and 是并列连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它可连接语法上同类的名词、数词、形容词、动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并列或附加关系等,英语初学者常用汉语把它译为“和”、“与”、以及“而且”等。其实在实际使用中,and 所表示的意义远远超出“和”或“而且”等释义。连接词 and 在以下情况中的意义各异,它虽然起着并列连词的作用,但是汉语并非都应译成“和”或  相似文献   

5.
“and”是英语中的常用词,在语法中称作连接词或并列连词,通常连接两个并列的语言单位,其汉语意思可译为“和、与、及、同、并、兼”等。有时甚至不必直接译出这些对应的汉语词。然而,有时“and”连接的并不是两个意义上并列的语言单位,其翻译方式是灵活而多变的。正因如此,它常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导致阅读和翻译上的错误。其实,“and”有着很多细微的内在意义,需要细心斟酌。  相似文献   

6.
连词用来来连接词语或分句,帮助表达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并列连词是连词的一个小类。目前,专家学者在研究汉语虚词的时候,大多是从语法的角度研究的。其实虚词是有语义的,只不过虚词表达的是短语或句子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虚词的语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连词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但“和”的研究则令人瞩目。早期“和”的研究,侧重于应用和规范化,体现在“和”的连、介分工,“和”与“或”的意义区别上。随后转向对“和”的连接成分的探索。各派分歧主要集中在“和”连接动词(词组)与形容词(词组)时要有什么样的限制条件上。此时期的研究方法偏重于一般形式上的描写,对连接成分的意义类型注意不够。八十年代,则从语义、结构关系等角度深入研究了“和”的连接功能。此外,对多叠并列成分最后两项用“和”的来源及多叠并列成分连用两个“和”的发展前景等问题,各家亦有不少异议,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缺乏大量的语言材料作依据。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一、对连词“和”的来源及与他类词区别的研究;二、对连词“和”连接成分的研究;三、对连词“和”在多叠并列成分中的运用的研究;就连词“和”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考察。在文章第四部分提出今后研究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术界对汉语连词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既”最初是表示“完、尽”义的动词,后来逐渐语法化为时间副词,相当于“不久、已经、本来”等,并进一步语法化为范围副词,相当于“完全、全部”。“既”由“已经”义的时间副词又进一步语法化为并列连词和原因连词,作并列连词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作原因连词表示推论的前提。句法位置和语言环境的变化是“既”发生语法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英语的语法形式与词汇意义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有时却是互相矛盾的。具有并列意义的复合句就是这样。复合句应当是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从句构成的。主句为全句的主体,从句只用作句子的一个成分,不能独立。主句与从句之间常用一定的从属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连接副词来连接。而并列句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简单句构成,并常用并列连词联接。所以,从语法形式上来看,句中含有从属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或连接副词,是复合句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and用法小结     
一、表示并列或对称的关系 and可以用来连接语法作用相同的词、短语或句子,可译为“和”、“并”、“又”、“兼”等。如: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的多项并列词语,是由语法地位平等、结构基本相同的三个或三个以上部分组成的。多项并列词语之间通常用顿号隔开,也可以用顿号和连词“和”连接;但有时需要错杂使用顿号、逗号与连词“和”。本文拟对这方面的用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将”本为动词,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产生了介词、连词、助词等用法,语义、句法功能趋于复杂化。“将”作为并列连词是“将”作为伴随介词进一步虚化的结果。“将”的虚化路径与它作为动词的实词意义有密切关系。同一种意义的“将”发展出几个不同的语法成分,是语法化中的歧变原则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不是A,就是B”中的表述对象与该格式的语法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对应关系,而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对应关系。单数式的表述对象句,除句中带有一贯或数次行为等标志词,其语法意义为表并列之外,其余都是表推测。复数式的表述对象句,除句中带有“两个中的一种”等标志词语,其语法意义是表推测之外,其余全部是表并列。  相似文献   

14.
一、and的非并列用法and作为连词用于连接具有相同语法功能的词、短语或从句,前后两个成分往往是并列关系。但在很多情况下,and连接的两个要素中,一个要素对于另一个要素有从属关系。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1.形容词+and+形容词普通用“and”来连接两...  相似文献   

15.
“以及”,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在长句子中使用“以及”,难免照顾不周。有些并不“并列”的词语也被连接起来,或者几个词语虽有并列关系,却与句中的总括性词语发生矛盾,影响了表达的准确。例如:  相似文献   

16.
“反而”和“却”,宽泛地说,都有表转折意义的语义特征。然而从句法“三平面”的角度对其作深入的对比分析,便会发现:“反而”的语法意义较为单一,仅表反转、反转递进关系;“却”语法意义复杂,既可表反转、反常关系,也可表转折关系,还可表对比关系;同时两者都在句法组合中的位次和组合衔接功能上均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要:并列连词and常用于连接词、短语及句子来表示并列关系,但该词所连接的部分有时并不表示并列关系。and连接的动词、形容词、名词、名词词组和句子在句中可表示目的、条件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疾”、“病”和“疾病”的各种意义在先秦文献中都已出现,没有时间上的明显先后。“疾”和“病”在表示“疾病”义时也无意义上的差别,同义并列不构成句法上的并列关系,即“疾病”不能构成并列短语。“病”由“困苦”引申为引发困苦之一的“疾病”义,二者的意义联系也很紧密。因此,名词“疾病”是通过词法途径并列两个同义单音词形成的,与同形的主谓短语不具有衍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并列复合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语法上平等的组成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相对完整地保持着相应简单句的结构和意义.在并列复合句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通常是通过并列连接词来表示.常用的连接词根据所表达的含义不同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20.
逻辑联系词“and”所表示的不只是结构上、意义上的平行、对等的并列关系 ,它连接分句时可表达多种语义关系 ,即增补语义关系、对比语义关系、转折语义关系、条件语义关系、结果语义关系和让步语义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