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教学目的】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2.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鉴赏古代小说的能力。3.学习《红楼梦》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调查学生对《红楼梦》的了解情况,介绍相关知识,搭建阅读赏析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解决两个问题:1.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2.贾府的人物关系图。重点研读王熙凤、贾宝玉人物性格的塑造,学习个性化的人物描写方法。一、赏析人物形象《林黛玉进贾府》是通过黛玉的眼睛来展示贾府中各色人物的,那么,在黛玉眼中,贾府中最抢眼的人是谁?(说明:以此为引语,…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但除却恋人关系,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还存在着一层师生关系。这层师生关系,透过二人日常的生活、学习、交流体现出来。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这种师生关系,既塑造了主人公丰富的人物特点,又不着痕迹地表达出《红楼梦》作者对于师道传承、文化传承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是《红楼梦》一书的主线,贾宝玉、林黛玉是小说的中心人物。贾宝玉是一个有着坚定的自发自由主义和朦胧人文主义思想倾向的豪门公子,林黛玉是一个具有悲剧性格、纯真爱情和自发自由主义思想倾向的贵族小姐形象。  相似文献   

4.
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是,“把每一形象的看得见的外表上的每一点都化成眼睛或灵魂的住所,使它把心灵显现出来”。林黛玉作为《红楼梦》这部“绝大悲剧”中的一名主要悲剧人物,寄寓着曹雪芹极为深沉博大的审美理想。为了把这一悲剧人物塑造得优美而动人,曹雪芹在众多人物形象中着意突出林黛玉形象,使得《红楼梦》这部奇书,既展示了众多优美的女性形象的“群芳斗妍”,又凸现林黛玉作为主人公的这朵奇葩冠绝群芳。可以说作者深得在人物关系中塑造人物的艺术真谛和使主要与次要人物相互映衬的艺术哲学。作者塑造林黛玉形象时构思之缜密,笔调之精美,连书中第一主角贾宝玉都因之逊色。也许正因为这一点,才有人得出这样一利虽不无偏颇,却也事出有因的论断:“此书专为灵  相似文献   

5.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有诗意和理想色彩的艺术形象,以情为主,不甚关心俗事,有强烈的自我情结,自尊优越而又自卑敏感。在封建主义社会中,她对贾宝玉的一往情深,却遭到了无情扼杀,导致"泪尽而逝"。《红楼梦》是林黛玉悲剧性一生的真实写照。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以及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得到了林黛玉悲情一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赵红超 《时代教育》2007,(6Z):96-96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一个席位。曹雪芹在这本长篇巨著中以贾宝玉、林黛玉两个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表达了对当时封建社会的不满.揭露并批评了宫廷及官场的黑暗,贵族家庭的虚伪礼教,科举制度和婚姻制度等等。《红楼梦》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封建统治阶级的叛逆者贾宝玉、凄美动人的林黛玉、聪明奸诈的王熙风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基础有两个:其一,家族的兴衰;其二,时代环境。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女性的叛逆是表现其高出一般封建文人的进步民主主义思想,即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追求政治清明等。其中林黛玉、妙玉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两个重要叛逆女性形象。曹雪芹的民主主义思想正寄托在这两个形象中,其在林黛玉身上寄托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民主主义思想,而在妙玉身上则寄托了作者渴望社会和政治清明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文学作品。 作者塑造了两个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并以他们两个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日趋衰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妙玉与贾宝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以“玉”为名的三个人物之一,他(她)们共同的思想品性是蔑视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秩序,是封建社会中冥顽不化的顽石,所以都以“玉”名之。但妙玉对反抗封建社会所采取的方式是走向怪癖、遁入空门,这是作者所不同意的,因之她未成为《红楼梦》的主人公之一,而只是贾宝玉、林黛玉的陪衬形象。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一个席位。曹雪芹在这本长篇巨著中以贾宝玉、林黛玉两个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表达了对当时封建社会的不满,揭露并批评了宫廷及官场的黑暗,贵族家庭的虚伪礼教,科举制度和婚姻制度等等。也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封建统治阶级的叛逆者贾宝玉、凄美动人的林黛玉、聪明奸诈的王熙凤等等。笔者是《红楼梦》的爱好者,年少时读《红楼梦》只记故事的大概的情节,随着年龄的增长,每读《红  相似文献   

11.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通过林黛玉的见闻,让《红楼梦》一书的主要人物纷纷登台亮相,但由于作者的笔法高超,全文读来丝毫不乱,人物形象各具情态,显得摇曳多姿,异彩纷呈。尤其三个主要人物——贾母、王熙风和贾宝玉的塑造更是体现了作者的生  相似文献   

12.
诞生在十八世纪中叶的《红楼梦》,历来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曹雪芹毕生心血的凝聚,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  相似文献   

13.
妙玉与贾宝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以“玉”为名的三个人物之一,他(她)们共同的思想品性是蔑视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秩序,是封建社会中冥顽不化的顽石,所以都以“玉”名之。但妙玉对反抗封建社会所采取的方式是走向怪癖、遁入空门,这是作所不同意的,因之她未成为《红楼梦》的主人公之一,而只是贾宝玉、林黛玉的陪衬形象。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林黛玉就是这其中最典型的形象之一。林黛玉的典型形象主要是通过她的语言来表现的,其语言通俗而不失典雅,率真而稍显尖刻,是《红楼梦》中众女子所不能及的。从对《红楼梦》语言的整体风格进行论述,引入对林黛玉语言特点的分析;又从不同的角度对林黛玉和"红楼"其它女性语言风格进行对比,突显出黛玉语言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5.
薛欢 《学周刊C版》2014,(2):222-222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有诗意和理想色彩的艺术形象.以情为主.不甚关心俗事.有强烈的自我情结.自尊优越而又自卑敏感。在封建主义社会中.她对贾宝玉的一往情深,却遭到了无情扼杀,导致“泪尽而逝”。《红楼梦》是林黛玉悲剧性一生的真实写照。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以及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得到了林黛玉悲情一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林黛玉新论     
林黛玉是《红楼梦》的轴心人物,其他人物则是她的某种"影像"。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表现在:貌美第一、才高无二和寓意深广三个大的方面。形象寓意是她的"形象美"的重点,概括起来包括五个方面:知恩,报恩;钟情,尚情,唯情;情愁,乡愁,生命意识;求真,显真,归真,颂真;山水崇拜,天道归合。《红楼梦》是林黛玉一个人的故事,《红楼梦》的全部或最高意蕴可以从林黛玉身上得到最高也是最终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王冰雪 《现代语文》2013,(11):107-108
依照常理,名著阅读教学课堂中,诸如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节选《林黛玉进贾府》等应该备受高中同学的青睐。因为《林黛玉进贾府》片段中塑造的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物形象早已通过电视或者电影等多种媒体在高中同学们的心目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8.
诞生在十八世纪中叶的《红楼梦》,历来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曹雪芹毕生心血的凝聚,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落为背景,展示了封建社会末期广阔的社会画面。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形象没落史,也是一部封建教育的形象破产史。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以教育作为他们镇压人民,维护反动统治的武器。《红楼梦》作为一部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从研究封建教育的角度来看,它主要是通过对贾宝玉这个叛逆形象的塑造,以及贾政等人对宝玉叛逆性格的围攻扼杀,而结果以失败告终的描写,表明封建教育这个武器的失灵,宣告了腐朽没落的封建教育的破产。  相似文献   

20.
[文本说明及解读]一、目标要求:《林黛玉进贾府》为《红楼梦》的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介绍小说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在这一回,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的性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