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7月23日,某报上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家报社的一位专栏主编在清华大学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育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不着学习,刚刚扫盲的人就可…  相似文献   

2.
刘保全 《今传媒》2003,(6):31-32
某报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家报社的一位专栏主编在清华大学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育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位记者的答记者问:问:“你写新闻有什么诀窍?”答:“用脚底板写新闻.”问:“你最初的新闻理想是什么?实现了没有?”答:“一开始想当大记者、名记者,没想到跑了11年社区,成了百姓口中的‘胡同记者’,这不但是新闻理想的实现,更是新闻理想的超越.”问:“如果有年轻人想要做记者,你会对他说什么?”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位记者的答记者问: “你写新闻有什么诀窍吗?”“用脚底板写新闻.” “你最初的新闻理想是什么?实现了没有?”“一开始想当大记者、名记者,没想到跑了11年杜区,成了百姓口中的‘胡同记者’,这不但是新闻理想的实现,更是新闻理想的超越.” “如果有年轻人想要做记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不适合当记者,如果想发财致富,请不要当记者,如果对苦难冷漠,就不配当记者.”  相似文献   

5.
那天到食堂吃饭,碰到几个新分来的大学生,聊起采访写作,一位小伙子说,詹总,您写了那么多稿子,有些我们上学时就读过。写新闻到底有没有诀窍?如果有的话,您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毫不保留?我说,毫不保留嘛,当然没有问题。可惜写新闻没有诀窍。如果硬要说有,而且用一句话概括的话——我想了想,道:这句话就叫做:带着问题写新闻。此话怎讲,且容在下慢慢道来。先弄清楚两个概念。其一,记者到底是干什么的?提到记者,说法多矣,什么“无冕之王”啦,“社会的守望者”啦,“历史的记录人”啦等等。这些说法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但要我说,记者记者,…  相似文献   

6.
记者的服饰     
一次采访中,笔者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1998年夏,湖南省几家新闻单位参加抗洪抢险报道的记者聚集岳阳,准备和市委书记一起奔赴一线。当一个身穿吊带短裙的女记者走进待命室时,市委书记问:“请问这位女同志是哪家新闻单位的?”女记者报出自己单位的名称后,市委书记看了一下手表说:“我给你15分钟时间回去换衣服。”年轻的女记者一时满脸绯红。 事情过后,在场记者议论纷纷。有些同仁对市委书记这种做法不以为然:都什么社会了,穿着富有个性用不着大惊小怪!有的则认为市委书记对这件小事管得恰当,采访百万大军鏖战江堤,女记者一副露胳膊露腿的休闲打扮别说不太严肃,就连自己的行动也受约束呀!  相似文献   

7.
说出来或许你不信,一位小报记者晚上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席桌上要互相留下电话号码,可这位仁兄竟忘记了带笔,朋友们说:“你这当记者的,怎么能离开笔呢?”他苦笑道,现在又不是8小时上班时间,带笔也不采访。所谓“8小时记者”,就是上班当记者,下班后记者工作就滑了。新闻界前辈邓拓说,记者工作最忌机关化,上班下班,“公事公办”,这是老爷记者。我们说,那种上班是记者、下班后对新闻漠不关心、仅仅局限于8小时之内的作风,是当不好  相似文献   

8.
说出来或许你不信,一位小报记者晚上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席桌上要互相留下电话号码,可这位仁兄竟忘记了带笔,朋友们说:“你这当记者的,怎么能离开笔呢?”他苦笑道,现在又不是8小时上班时间,带笔也不采访。所谓“8小时记者”,就是上班当记者,下班后记者工作就滑了。新闻界前辈邓拓说,记者工作最忌机关化,上班下班,“公事公办”,这是老爷记者。我们说,那种上班是记者、下班后对新闻漠不关心、仅仅局限于8小时之内的作风,是当不好  相似文献   

9.
写下这个题目,妻在一旁笑了:“你这不等于是说,不进厨房不做饭,不用嘴巴不吃饭嘛!”其实,这正是我当军报驻站记者15年成长进步的一条基本“经验”。现场,按照新闻“5个W”讲义,是“产生新闻、发现新闻”的“地点”。我学当记者,学写新闻,是从现场学步的。“不知道稿子怎么写?你到现场去看看,去转  相似文献   

10.
感谢老师新野县施庵乡彭兴才我是1906年初才试着搞点新闻报道的。当时,我对新闻写作一窍不通,全凭着一股于热情,不间断地采写了几十篇稿件,可篇篇如石沉大海。正苦恼时,乡宣传委员王梅莲来到我家,她看了我的一些底稿说:“你对新闻写作的知识还欠缺。”我没好气地说:“你让我去进修吧?在这乡旮旯里你哪能给我找位老师?”王梅莲说:“如果你真有志气搞新闻写作,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位老师。”说着,她掏出了一本《新闻爱好者》杂志。说实话,当时我对这位“老师”还不太热情,谁知当我看了几页  相似文献   

11.
悟! ?     
(一) 创优期间。某记者特赴省城向一位对优稿颇有研究的德高望重的专家请教如何写好现场目击式短新闻。这位专家连忙从案头找出一篇佳作念给他听。念毕问来访者:“这篇如何?”记者恳求:“你能否给我分析一下这新闻好在何处?”专家于是又从头至尾念了一遍,然后说:“这新闻就好在这里!”  相似文献   

12.
写这样的文章是需要极大极大勇气的。我参加工作刚刚两年多,做编辑也不过一年多一点时间,能总结出什么心得体会?别人会不会说孙卫卫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呢?可我实实在在的的确确喜欢我的工作,我也不止一次地“陶醉”: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当编辑记者更好。那就鼓起勇气卖一回瓜吧,只是争取卖好点,让您不过多厌烦。上小学时和同学办手抄报、黑板报;上初中时自任文学社油印刊物的主编,当时的省作协主席胡采等还为我们刊物题词;上高中后经常为一中学生杂志撰稿,是它的第一个特约中学生编辑;在大学里又是一中学生杂志的特约编辑,编写和主编了3本  相似文献   

13.
二十八年前我刚刚跨进新闻工作门槛时,一位老同志给我一句赠言:“白鸽往亮处飞。”他说:新闻工作者应该养成一种习惯,就是哪里有新闻线索,就往那里跑;当你没有新闻线索,看不见“亮处”时,就应该深人下去,花硬功夫搞调查,在调查中发  相似文献   

14.
记得高中毕业时,包括我在内,我们班有3人考上大学读新闻专业.其中一位同学,活泼善言,轻盈伶俐;我则一身农村学生的拘谨和沉重.当时我曾对朋友说,其实这位同学最适合当记者,我则不一定适合.  相似文献   

15.
险地出新闻     
险地出大新闻,也出名记者。因此,当记者的要敢于闯险。有一次,我在大兴安岭见到一位驻那里的记者,我问他:“大兴安岭大火时你在哪里?”他说,当时他在北京学习了一段以后,已在那里想办法调到北京的某新闻单位去。我惊呼:“你误了终身大事了”我告诉他,记者的成就是随事而走的,大兴安岭大火这样的事,当记者一辈子也不一定碰上一回,太可惜了。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引用到新闻工作上,我们可以说:没有采访就没有新闻报道.复旦大学新闻系前系主任恽逸群也说过:“没有采访工作就没有新闻.”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著名编辑鲍勃·福尔斯曼说过:“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是不善于进行采访是决当不好记者的.”可见,新闻采访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今年夏天,当我刚刚走出校门来到哈尔滨日报社《新晚报》文化新闻版实习时,连新闻的5个 W 是什么还不大清楚。我在大学里念的是英语系,却到报社来实习,同学们都说我是演小生的扮了大花脸——行当不对,可我觉得这也是一次机遇。刚学采访的那几天,写出来的消息不像消息,通讯不像通讯,理所当然被主编“枪毙”。她告诉我说:“得找那些热点的,有价值的,读者爱看的写!”  相似文献   

18.
前国家女排队长孙晋芳,对兴冲冲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和你们谈,对任何记者我都是这个态度。”当记者转而请她谈谈“为何怕记者”时,她却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这篇文章登在3月26日的山东体育报上,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2010,(6):24-25
郭梅尼(1935年2月—),女,著名记者。湖北孝感人,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53年6月,她从共青团武汉市委的一名团干部走上了记者之路,担任中国青年报记者。但是,她既没有上过大学新闻系,也没有受过任何新闻  相似文献   

20.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开始,我在一个乡担任通讯员,一九七七年十月到县委担任专职通讯干事。自到县委工作以来,我采写的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各种新闻体裁的稿件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及《北京日报郊区版》等报刊采用八百多篇(包括与记者合写的).有人问我:你写稿子一定有“诀窍”吧?其实,我的“诀窍”就是四个字:勤学多练。我是一九七四年三月到平谷县镇罗营乡当通讯员的,从那以后才开始给报社写稿。十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