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的16套高考语文试题, 都考查了修辞手法。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考查形式分选择题和笔答题两种,以笔答题为主。辽宁卷第6题、浙江卷第6题、天津卷第21题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其它试题都采用了笔答的形式。二、考查题型有诗歌鉴赏题、文学作品阅读题和语言运用题三种。诗歌鉴赏题中考查修辞手法的有全国Ⅰ卷第12题,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异彩纷呈,尤其是自主命题之后,更是丰富多彩。从考查内容上看,既有对关键字词的赏析,也有对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分析,还有对经典意象的理解和丰富情感的体会,几乎无所不包。诗歌鉴赏,理解和领悟能力是根本,但熟悉高考诗歌鉴赏命题的角度和思路,掌握适当的解答技巧,仍然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不妨结合近几年尤其是2005年的试题,来看看高考诗歌鉴赏命题中的“点”和“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诗歌鉴赏题是高考语文中的高频题,几乎每年都要考,所占分值11分左右。诗歌鉴赏题在高考试卷中属于主观表述题,主要考查两个方面: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难度档次为中、高档。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诗歌鉴赏题考查的内容广,加之学生的阅历浅,做起题来不知道如何下手。下面我  相似文献   

4.
与 2 0 0 1年相比 ,2 0 0 2年高考语文试卷在考试内容和结构上都有所调整。在内容方面 ,取消了对文学常识和现代诗歌的考查 ,古代诗歌鉴赏由选择题改为主观题 ;新增了文言文翻译题和名句名篇默写等内容。在试卷结构方面 ,将原来的六个部分改为七个部分。其中 ,新增加的第四大题囊括了新增加的 3个题型 ,即文言文翻译、古代诗歌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试卷的主客观题比例也作了较大的调整 ,分别由原来的 4 0 %和 6 0 %调整为 30 %和 70 %。加强了对考生分析能力的考查 ,这与《考试说明》的要求是一致的。语言知识题继续体现出对考生掌握语言基…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高考语文也要求学生有鉴赏诗歌的能力,怎么才能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一、考点明晰《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即内容上考查形象、思想、观点;形式上考查语言、表达技巧。结合考纲我们具体分析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四大题第17小题诗词赏析给的是常见诗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诗歌虽不难,而试题却颇不平常。一小题分三问,或要求表态或要求阐述。2003年高考全国卷则选用王维的《过香积寺》,从诗歌语言赏析方面出题…  相似文献   

6.
读懂考点高考中,诗歌鉴赏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均为D。一般来说,做诗歌鉴赏题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正>在历年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是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之一,就其考点来看不外乎考查诗歌鉴赏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两个大的考点。很多考生在回答此题时,语言啰嗦、张冠李戴、措辞不当、要点不全。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读懂诗歌的内涵。笔者认为,要答好诗歌鉴赏题,首先要读懂诗歌。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读懂诗歌呢?检验读懂诗歌的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加以判断:一是诗歌"写了什么";二是诗歌是"怎样写的";三  相似文献   

8.
徐国民 《文教资料》2005,(5):180-181
诗歌鉴赏题是多年来高考必考的题型。从2002年起,高考诗歌鉴赏题专考古代诗歌鉴赏并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要求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以及对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而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是考查的重点。从近几年考生答题情况看,一般考生失分固然由于诗歌知识欠缺、语言表达能力差等原因,而不能掌握鉴赏的方法和角度,是制约该题获得高分的瓶颈。由于找不准鉴赏的突破口,写出的答案往往不得要领或言不及义,大大影响了得分率。笔者想从以下几方面粗浅地谈谈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和角度,以帮助学生提高古典诗词鉴赏的…  相似文献   

9.
鉴赏诗歌的语言是高考常见的命题角度,主要考查诗歌语言的特色。从2007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直接考查语言的试卷只有2份,考查情感的有12份,考查手法的有10份,考查内容的有8份,考查意象的有2份。事实上,鉴赏诗歌的情感、手法、内容、意象等无不与诗歌的语言紧密相连。当然,鉴赏诗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05年自主命题以来,江西高考语文卷由稚嫩逐渐走向了成熟。总体来说,近五年来江西高考语文卷是中规中矩,按照通常的套路命制,在保持与全国卷平稳过渡的同时,又呈现出江西卷自身的亮色。江西高考语文卷始终提倡着"四个回归":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回归能力、回归本源。本文以诗歌鉴赏题为例,谈谈诗歌鉴赏题的备考策略。一、江西高考语文卷诗鉴赏歌题特色分析1.五年来所考查的诗歌都与教材联系紧密2009年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是当时课本第五册《说木叶》里曾经引用过的诗歌。  相似文献   

11.
高考诗歌鉴赏从2002年起由客观选择题转变为主观表述题,这无疑是语文考试的一大进步,更能提高学生古诗文的文学素养与鉴赏古诗文的能力。高考诗歌鉴赏题一般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思想内容的把握和语言技巧的赏析。审题,则是鉴赏诗歌解答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审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高考中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不仅要求考生了解诗歌的妙处,简单表态,作出判断,还要求考生从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考查。这一类型题学生答题较差,得分较低,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帮助学生答题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复习指导] 2002年的《考试说明》,已将原来的“古诗词鉴赏”和“文言文阅读”合并为“古代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题已从原来的第一卷移至第二卷第四大题中考查,考查形式也由原来的选择题改为主观题。高考对古代诗歌鉴赏有两项基本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  相似文献   

14.
我们把近两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和形式作简单梳理后可以得出,鉴赏的诗歌,朝代不出唐宋,诗为绝句,词是小令,作者有著名诗人,也有相对陌生的。但题材主旨都是最常见的易于理解的思乡诗和写景诗。考查内容,重点是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涉及意象、细节、对偶、比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语言鉴赏涉及炼字、语言特点。由于2005年古代诗歌鉴赏增加了分值,命题形式也由一题两问改成两题两问或三问。一般第一题是理解确认,第二题是赏析。由此师生可以大体确定复习训练的范围:唐诗宋词中的小令和绝句依然是重点,即使…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中考诗歌鉴赏题以考查古诗词为主。新大纲明确规定了能背诵理解一定数量的古诗词篇章,人教版新教材增加了古诗词的数量,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古代化传统的精华,从而提高语素养:在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导向下,中考诗歌鉴赏题便应运而生。但要求不是很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作的情感等方面是否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近几年中考诗歌鉴赏题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为主。  相似文献   

16.
诗歌鉴赏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容易失分的考题,在新课程标准中,“阅读与鉴赏”是必修课程的重要内容。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我们都应该重视诗歌鉴赏。根据考纲我们知道.高考诗歌鉴赏题主要针对古代诗歌,考查内容包括对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鉴赏,即对作品本身的特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要解答好诗歌鉴赏题,应做到三个"必须"。2007年高考语文湖北卷古代诗词鉴赏在卷中为第四大题,试题选择了两首同题材的唐诗让考生进行比较鉴赏,命题者从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入手,设计了两道小题,下面请看试题。  相似文献   

18.
刘启英 《考试周刊》2011,(66):10-11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鉴赏诗歌的语言是鉴赏诗歌的关键。诗歌语言往往精炼传神、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因此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还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针对诗歌语言的特点和鉴赏要求.作者结合几个例子,试从诗歌语言鉴赏的考查形式和解题技巧等方面加以阐述,以突破鉴赏的瓶颈。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中考语文试题中,诗歌鉴赏题以考查古诗词为主。新大纲明确规定了能背诵理解一定数量的古诗词篇章,人教版新教材增加了古诗词的数量,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古代文化传统的精华,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在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导向下,中考诗歌鉴赏题便应运而生,但要求不是很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等方面是否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诗歌鉴赏题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为主。一、填空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诗词中用字的精妙、典故的运用及景物、形象的描写和塑造等方面的掌握情况。用字的精妙体…  相似文献   

20.
考测点导航从历年高考文学鉴赏题来看,文学作品主要是指古代诗歌,考题是从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主题的理解,对诗中词语的理解和遣词炼字的分析,以及对诗歌表达方式的赏析和修辞作用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