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老年人由于文化知识陈旧、文化心理固化、文化传递单向性而处于文化弱势地位,在社区中开展社区老年教育,构建信息型社区、文化型社区和学习型社区,从而丰富其文化知识、塑造其文化参与心理、加强其文化交流互动,对于社区老年的文化弱势地位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后殖民主义视角下,存在着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差异,而文化的不平等关系使平衡的对话根本无法实现。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研究认为:文化的异质性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决定了翻译“杂合”的必然,文化“杂合”具有抵抗强势文化的积极意义。杂合的译文有利于实现弱势文化的非边缘化和多元共存互补的文化全球化目标。  相似文献   

3.
代际文化传播作为社会不同群体间的文化交流和教育互动,有利于老年教育的开展,消除老年群体"文化弱势"地位,消除代际之间"代沟"的"文化隔阂"和"文化歧视",填补"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4.
周鹏飞 《海外英语》2011,(3):156-158
后殖民翻译理论认为,存在权力差异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总是不平衡的,总是存在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略;翻译既可以充当着强势文化侵略弱势文化的帮凶角色,也可以成为消解西方国家文化霸权的力量。翻译中的杂合是不同语言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沙博理作为一名出生于纽约并在中国生活了多年的翻译家,其《水浒传》译本在面对英语语言文化与汉语语言文化间的文化差异时,采用了异化为主,以归化、简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既成功地使译文具有目标读者熟悉的语言特征,同时也保留了原文本中汉语的特征,使两种文化在同一平台上平等对话,这一巧妙的翻译手法对中外交流,特别是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起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交流虽然可以给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之间的文化交流带来巨大的影响,并在缩小文化差异,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其最后的结果就未必是令人满意的。就文学翻译而言,文化失衡在文本选择、策略的选取和翻译的接收这一整个翻译过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弱势文化的发展更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6.
在消费主义盛行和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背景下,重庆市石柱县传统的民族文化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冲击。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石柱县本土媒介的传播影响力较弱,而重庆市优质的电视媒介资源也并未向石柱倾斜,造成其在“话语权”上处于弱势。石柱县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扶持当地的民族文化,加大媒介传播力度,深入挖掘土家族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文化交流能够给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它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区域之间文化差异,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发展,实现民族的团结与及共同繁荣。虽然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具有各种各样的优势,但是在交流过程以及交流结果往往存在一些瑕疵,不能够令人满意。以文学翻译为例,文学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失衡现象,给翻译过程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给弱势文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8.
罗雯 《文教资料》2006,(28):47-48
美国特殊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孕育了跨文化传播学,本文从国际政治关系、文化帝国主义、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和跨文化伦理层面分别审视了美国跨文化传播学当前的研究并进行了评论。美国的一些跨文化传播学学者近期不断对本学科进行着反思,对西方自身的文化进行着反思和批判,但它是西方学术思想和文化发展内部的一种内省、扩张和战略。本文作者认为,跨文化传播的道德伦理问题,公平问题是处于文化交流弱势的国家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沿着全球化背景——当代中外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建设这一路线,通过对中外文化交流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和对学者们的中外文化交流观的探悉,探究文化交流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研究在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中国,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交流,使其向着促进中国文化建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后,军事战略中的“师夷制夷”是病态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中国渐而从求得自保的本能中取洋之精气为本国军事、艺术、文化、生活所效用。文化交流的“势差”不是固定僵化而是动态流变的。值得研究的是当时弱势中的中国为何没有被完全西化,反而以另一种名义引领了现代欧洲的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11.
多元文化强调文化的平等性和对异文化的尊重与交流,但现代教育发展的公共性、功利性和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却形成和强化了教育中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融合与吞并。要想真正实现多元文化的理想,就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以促进各种文化通过不断创新来改变其在文化环境中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2.
对少数民族文化作文化哲学阐释 ,既是解决“世界历史”、交往“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所面临的深刻矛盾及生存前景的需要 ,是促进强势民族与弱势民族相互理解和协作以共同应对全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的需要 ,同时也是深化民族文化研究、细化文化哲学并使之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实更具解释力和适用性的需要。云南省的民族文化资源极为丰厚 ,应该在这一领域率先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较为盛行的多元文化主义理念,在理论上基于本质主义性质的文化概念,对文化多样性持相对主义立场,实践上采用单向地突出弱势文化的补偿性课程模式,从而在促进互惠性文化对话和社会整合等方面存在局限。而后来兴起的文化互动主义,针对这些局限,强调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和成功交流,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与社会团结,因此日益受到国际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语篇内文化语境下文化转接的可能性和必需性的论证,试图建构一种适合于艺术类大学生养成多维学养的教学模式——对接解析和融合透视的文化教学模式,在两种语言文化中追寻可为己用的“间性文化”,引起艺术类学生对多元文化和异质性的关注,促使他们在思维习惯和文化视域层面的思考,直指对艺术存在真正把握的“内在视域”。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曾在民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文化因素,在现代文化语境下,其原有的社会功能却呈现出衰弱的趋势。为实现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持续发展,应借助国家弘扬民族文化的政策契机进行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开发利用,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拓展生存发展空间,也为这些原生态文化在现代语境中提供展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多元文化教育与公民的多元文化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的伦理态度和行动方式是重要的公民品质的内容,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与文化的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相互学习、相互欣赏,是多元社会中的公民应当具有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多元文化意识和文化发展能力,应该是公民公共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多元文化教育不仅反映了对少数族群的文化的认可的政治价值的诉求,更重要的是把多元文化的共生和共存放置在积极的教育追求上,通过教育不仅实现文化的发扬和发展,而且养育多元文化的伦理关系和公民人格。培养公民的多元文化伦理是教育文化建构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如何关注新课改下数学课堂中的学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多角度、多层次探讨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提出从课堂教学入手,抓好知识的转化点和分化点问题,注重学困生的思想教育,提高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进行和国人走出国门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外文化的传播交流已经成为摆在中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务,认真分析并找出增强中华软实力的路径非常重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19.
主流价值文化是相对于非主流价值文化而言的,是多元价值文化共存的时代产物。主流价值文化具有范导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作用和包容力、开放性等重要特性。针对主流价值观在认知、内容设计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要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传统文化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主导、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信仰、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模式、推动思想教育改革、增强媒体公信力、加强干部队伍形象建设等八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