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十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句词是苏东坡的《江城子》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还记得当年背诵这首词的时候,对“十年”的感受是那么地漫长,“十年”似乎是个只能想象、无法逾越的时间概念。但是,当我蓦然回首时,却发现我与档案工作已经相依相伴走过了十年的青葱岁月。  相似文献   

2.
祝贺与希望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已走过十年的路程,值此创刊十周年纪念之际,请接受我衷心的祝贺。回顾这十年是硬果累累的十年。在这十年中,“大学图书情报学刊”克服了办刊经费短缺等重重困难,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为图书馆工作提供了—敦探讨理论、交流经验的园地。  相似文献   

3.
七剑乱我心     
女青年TZ评价杨采妮在《七剑》中的表现是“有几分英气”,她说这小妮子比十年前“有丰韵”,“我喜欢她十年了”——听着就像足球之夜里那北京球迷穿着曼联守门员的衣服,朝着范德萨歇斯底里地大喊:我喜欢你啊,十年了,十年了!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4.
本人属牛,1997年是本命年。这年出现两件与“牛”相关的事:一是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十年庆典,我随我省王亨君、李安两位一道被评上“金牛奖”;二是我校培养科技编辑方向研究生十周年,历  相似文献   

5.
所谓八十年代,当然是指二十世纪那个特定的十年。讲这十年的出版,不能不讲作为起点的发生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场反思“文革”的拨乱反正。我有幸成为出版领域这场斗争的积极参与者,批判“两个估计”、缓解书荒、  相似文献   

6.
十年两得     
市委宣传部让我讲一讲怎样当总编辑?其实,大家都是从事新闻工作的行家,还有不少总编辑,都有自己的丰富经验,我的体会大家都体会过,酸甜苦辣都有,没什么新鲜的。北京日报是一张综合性党报,是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的机关报,我当总编辑的时间是1988年春至今,有十年多了。这十年,是二十世纪末的最后十年;这十年,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很多大事,仅北京起码有两件事令人触目惊心,一是89年的政治风波,一是95年的“陈、王案件”。我所以简要地重复这些旧闻,一是想说,我们是战战兢兢地走过这十年的;二是想说,办北京的党报尤其要坚持党…  相似文献   

7.
1.费孝通我同费孝通相交几十年了。在这多变的几十年中,我们共荣辱,同欢乐与忧患。我于1978年底得到平反,他比我晚一年两年。在他获得平反之后,曾发下志愿,誓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他说:“我的口袋里只有十块钱了。”意思是说他想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他的健康状况有限,不能不量力而行罢了。事实证明,他的“十块钱”不是放在“口袋”里,而是存在银行生利息。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他的足迹几乎走遍除西藏而外的全中  相似文献   

8.
“现在,是我们青春中的青春。”这话是李大钊先辈说的。对于正处二十年华的《生活报》来说,非常适用。十年前为庆贺《生活报》十岁生日,我曾著文《生活,多么美好卜“一个孩子长到十岁,还是一个孩子。一个报纸长到十岁,该是成熟的时候了。生活报已经十岁了,她正亭亭玉立,楚楚动人。”不觉间又是十年过去了,我已从《生活报》的友人变成了《生活报》的同人,就更应该为他们写点什么了,于是我便想起了大钊先生的这句赞扬“五四”青年的话。以此送给每天都给我“美好生活”的《生活报》的同事。  相似文献   

9.
在辞旧迎新之际,我想借贵刊一角,谈谈我与《新闻三昧》十年的深情,以表笔者对它的一番感激之情。当然也感谢编辑教师为我们办了这么一本好杂志,且越办越好。生活中的“朋友”。我是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新闻三昧》相识的,读文科又喜好文字的我一下子跟《新闻三昧》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我们再没有分离过。我视它为“老师”,更把它当作生活中最亲密的“朋友”。尽管这十年来我搬了好几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世界》2020,(1):42-42
以语言文字记录时代特征的知名语文刊物《咬文嚼字》12月2日公布2019年度十大流行语。据悉,这十大流行语分别是:“文明互鉴”“区块链”“硬核”“融梗”“××千万条,××第一条”“柠檬精”“996”“我太难(南)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霸凌主义”。十大流行语中,政治、经济热词占据榜首。语言文字专家指出,文明互鉴,即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加强交流,相互借鉴。由中国提出的“文明互鉴”已成为全球热词,在国际、国内媒体上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11.
写好新闻既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那末,这功夫应下在什么地方?陆定一对《新闻战线》的同志说:“新闻,我是天天看的,看了几十年了。看来看去,想来想去,我还是认为,新闻一定要真实。技巧是要的,但主要是要真实。”他还说:“我建议你们要在真实上做功夫。”  相似文献   

12.
我与编辑工作结缘,是做梦也不曾想到的,一干就是十多年,似乎又是我人生旅途的必然。这以前我干了十年的教学工作,组织上决定我到学报工作,说我一方面可以搞点业务,另方面兼管行政工作,搞个“双肩挑”合适。我服从决定到学报编辑部担任副主  相似文献   

13.
概念模糊造成的差错 因概念模糊而造成的数字差错是比较常见的。一篇报道这样写道:“‘我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来找我的亲生妈妈了!为了这个机会,我已经等了几十年。也争取了几十年,现在终于得到了她的同意和理解。’顾正林口中的‘她’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养母。一个养育了他50年的老妇人。”养育一个正常人需要50年吗?显然“一个养育了他50年的老妇人”这一句的表达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在政治的“棱线”上 1946年参加人民日报工作以来,“文革”十年,我劳动、挨批,不能工作;在此之前,50年代两年多,也曾一度中断在报社的工作。但始终保有人民日报的“报籍”,这是我的幸运。 1957年11月上旬一天,总编辑邓拓对我说:“苏联要办一个中文杂志——《苏中友好》,要求我们党派一个顾问,带一个专家组去帮助工作。此事由中联部筹办,中苏友协出面。专家组组织好了,少个‘头’,想让你担任。”我对此毫无思想准备,稍加考虑后说:“我不会俄文,也缺少这方面工作经验,如果只是征求意见,我建议另选适当的同志去。”邓说:“几经考  相似文献   

15.
苑伟立 《大观周刊》2012,(51):477-477
时间过得真快,暮然回首,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毛头小子”到现在已初步形成自己独特教学理念的“成熟之师”.经历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迷茫、探索和收获。  相似文献   

16.
“……倘使叶圣老不曾发现我的作品,我可能不会走上文学的道路,做不了作家,也很有可能我早已在贫困中死亡。……”这是巴金老在1981年7月25日《致<十月>》的“随想录”中写下的话。当年,尚未成为作家的巴金在法国写了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我国遭受空前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开始的二十周年,又是中国绝路逢生、结束这次荒诞“革命”的十周年。1966-1976,这是人民血泪斑斑的十年;1976-1986,这是人民喜气洋洋的十年。前后两个十年,有如天壤之别,标志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这前后两个十年,我国的新闻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一个十年,报纸在林彪江青控制下祸乱全国。后一个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  相似文献   

18.
我在《大公报》工作了几十年,开始是外勤记者,要说“印象深刻的一次采访”,我得举出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初期,我匹马单枪去访问我军最高司令部这件事。当时经过无数折腾,我都出以最大的耐心,终于遇到了好机会,结果在8月17日《大公报》上海版发表了一篇《司令部中》的“独家”特写,虽然曾被新闻检查所检扣了许多内容。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我国遭受空前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开始的二十周年,又是中国绝路逢生、结束这次荒诞“革命”的十周年。1966—1976,这是人民血泪斑斑的十年;1976—1986,这是人民喜气洋洋的十年。前后两个十年,有如天壤之别,标志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赵阳  唐炜 《新闻前哨》2023,(20):14-15
媒体融合十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正在加快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跃升变迁,“内容就是核心竞争力”已经从业界共识变成融合成功与否的标尺。我们认为,“内容”不仅是以文字为代表的信息传递,也包括由音调、音质、音色、声音情绪等要素组成的声音的“动听性”。在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动听”是桥梁,也是钥匙,我们要更加张扬“声音”这一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