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逸群(1896~1931)是我党的早期领导人,杰出的革命家.他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过南昌起义.他是贺龙元帅的入党介绍人,曾与贺龙一道开创洪湖革命根据地.不幸的是,1931年5月,他由洞庭湖特区返回江北汇报工作时,途中遭国民党军伏击,壮烈牺牲.他的英年早逝,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损失. 初识周恩来接受主编《火星》任务 1924年8月,周逸群遵照党的指示,离开了上海,来到广州,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辎重队学习. 当时,国共两党正处于第一次合作时期,大批共产党精英都到黄埔军校帮助国民党建校,例如周恩来、叶剑英、恽代英、肖楚女等都是学校的骨干力量.因此黄埔军校创建初期是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2.
周逸群是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洪湖游击队的创建者,他留学日本,却弃文从武,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是黄埔军校的高才生。大革命失败后,他没有放弃革命探索,创建并发展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将游击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3.
【红色档案】1928年春,湘西北各族人民在贺龙、周逸群的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举行了闻名遐迩的桑植起义,从而创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1928年5月,为了加强对湘西地区党的工作的统一指挥,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将湘西北特委并入湘西特委。1930年7月4日,红四军与红六军在公安县城胜利会师。7日,两军前委召开联席会议,根据中央指示,红四军更名为红二军,二、六军合编为红二军团,成立军团总前委和总指挥部,周逸群任总前委书记兼军团政委,贺龙任总指挥,柳克明任军团政治部主任,孙德:青任参谋长。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恩施州地处鄂之西南。1960年3月始建恩施专署档案馆,1993年12月改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档案馆。本馆现藏80个全宗,计46013卷档案和6826种计33508册资料。革命历史档案有211卷。是1927年至1949年中共鄂西特委,施巴(鹤)特委,湘鄂西(分)特委,湘鄂边前委,红二、六军团等组织的档案。主要内容有党组建设、政权沿革、军事反围剿、土地税收、群团活动等。其中记载了贺龙、王震、肖克、周逸群、任弼时、许光达、王炳南、廖汉生、马识途、夏曦等人在湘鄂西的革命活动。例如1927年…  相似文献   

5.
恽逸群同志是我国现代名的记,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也是中国记协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记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今年是恽逸群同志100周年诞辰,我们纪念他,旨在表达我们对恽逸群同志的敬慕和缅怀之情,旨在学习恽逸群同志的优秀品德,弘扬恽逸群同志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6.
1931年,红二军团驻扎在湘鄂边五峰地区的枝枳坪。部队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物资缺乏。一次,贺龙提出要带红二军去搞粮食。中央代表、红二军团政委邓中夏想故意难一下贺龙,说:“你去搞粮食只能带一个班。”“一个班就一个班。”贺龙走出指挥部,像他在洪湖出去钓鱼似地向卢冬生吆喝一  相似文献   

7.
档案珍藏     
《湖北档案》2008,(8):F0002-F0002
1928年3月,房县人李明铨回房县秘密建党,共发展党员30人,并建立了中共房县特区委。1931年5月,许光达率领红八师二十二团,从保康进入房县九道梁创建新苏区。6月,贺龙率红三军主力由武当山进入房县城,开辟了鄂西北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8.
易彪 《兰台世界》2012,(19):15-16
贺龙,原名贺文长,字云卿,1896年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于1969年6月逝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重要领导者之一,可以说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为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光辉事迹将永载史册。以下是贺龙在武陵山区具体活动。  相似文献   

9.
《湖北档案》2006,(10):25-25
1931年8月,贺龙率领红三军打到湖北沔阳县,13岁的洪湖赤卫队儿童团团员胡守富报名参加红军.  相似文献   

10.
风景秀丽的南京钟山风景区不仅长眠着受后人敬仰的孙中山,也安葬着他生前的追随者们,邓演达就是其中一位.邓演达少年时代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14岁就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19年24岁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此后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深受孙中山的赏识和器重.孙中山广州蒙难期间,邓演达解救他脱离险境.1924年,孙中山筹办黄埔军校,邓演达是七名筹委之一,军校成立后,邓任训练部副主任,后来又担任军校学生总队长、教育长等职,参加北伐.1925年孙中山不幸在北京病逝,邓演达远在柏林参加哀悼活动.邓演达继承和发扬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930年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1931年11月被蒋介石杀害在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1957年归葬中山陵园.  相似文献   

11.
<正>贺龙(1896—1969),字云卿,祖籍湖南桑植,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和主要领导者之一。在贺龙50多年革命生涯中,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作出了大量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其中,他对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关怀也成为他革命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2,值得后世缅怀。  相似文献   

12.
廖逸兰 《湖北档案》2016,(11):17-18
1931年5月16日贺龙率红军由鄂西北保康县马良坪突围转战到谷城县石花街镇,并在此紧急召开了前敌委员会,决定首先攻占均县城,然后依托武当山向外发展,创建以武当山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红军在此休整5天后,于21日向均县城进军,在均州地下党的配合下攻打均县城.  相似文献   

13.
贺龙是湖南桑植县人,他的革命生涯却与湖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创立了湖北的洪湖苏区,而且开辟了鄂西北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4.
恽逸群同志是党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他蒙受冤狱达10年之久。十年动乱中又倍遭摧残。“四人帮”被粉碎后,他未能看到自己的不白之冤得到昭雪,就离开了人间。每年12月10日,是恽逸群的忌日。回忆起我在江苏省阜宁中学工作期间,和恽逸群相处的10多个春秋,许多往事依旧历历在目。他的高风亮节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5.
正袁也烈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开国将领。他有过驰骋沙场的豪迈、战功显赫的辉煌,也有过退步转职的无奈、坐牢挨斗的厄运。他在湖南一师听过毛泽东的课,算得上"天子门生"。他只是一名少将,但他担任过元帅林彪的老师和上司;他入党的时候,元帅彭德怀、贺龙还没入党;他进军官学校时,元帅陈毅、罗荣桓还没参军;同时在黄埔军校任职,元帅徐向前没有他的名声  相似文献   

16.
博览群书与博闻强记恽逸群写史论方面的文章,的确是驾轻就熟的。他写的时评和政论,往往也是纵论古今、陈古证今。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一年恽逸群住在香港,在潘汉年领导下,他和郑森禹办过一个刊物叫《二十世纪》,在刊物上揭露新老汉奸汪精卫、梁鸿志等人的丑闻。他还写过一篇《吴佩孚评传》。恽逸群一生究竟写过多少文字,至今尚无详细的统计。近年来,江苏省社科院《恽逸群文集》编选组的同志搜集的他的遗文、日记、信札等,就有四十万宇。其中除了我们已经提到的一些时评、文论和史论外,还有《杜月笙论》《上  相似文献   

17.
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新型军事院校,为中国革命和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指挥人员.早期的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办校,所以中国共产党的许多早期的军事将领也都毕业于黄埔军校,本文特别选取介绍几位毕业于黄埔军校的著名中共党员.  相似文献   

18.
八路军一二○师是由贺龙任师长、萧克任副师长、关向应任政训处主任的一支英雄的部队,师长贺龙具有超前的体育意识,他认识到艰苦的战争环境更需要钢筋铁骨般的体格,为此贺龙师长号召一二○师全体官兵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以强健的体魄参加未来的战斗.1937年8月6日,贺龙在《新中华报》发表文章,号召部队:"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练好身体,提高战斗力,更好地打日本,打球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且可以通过打球活动促进军民团结,增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鼓舞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此后,贺龙师长又明确提出"开展体育运动,为打败法西斯服务"的口号.  相似文献   

19.
恽逸群是我党新闻战线上的一名得力干将。他以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新闻思想、高超的革命新闻工作能力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并在特殊年代显示出了难得的改革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20.
恽逸群是党的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兼具优秀党员身份和丰富城市新闻工作经验的人才之一,他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开始介入党的新闻工作,并在其后的大部分时间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从事各类革命活动,更为难得的是,他对新闻学的认识已经超脱于实践的层面,形成一系列较为成熟的新闻理论,凝结成《新闻学讲话》等新闻理论文本,这个文本成为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阐述新闻学理论的著作。(1)作为党内的新闻学家,恽逸群非常强调“受众本位”,他将“党所代表的是最大多数人民利益”这一信念与新闻纸的本质规律相结合,并将其贯穿于其新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