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无畏的气慨、勇于探索的精神,对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讨,并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社会主义改革理论。这些理论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纲领。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宝贵理论。梳理、解读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内容,对于准确理解邓小平的社会建设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学说,指导中国的社会建设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是立足于对传统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他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寻找到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出发点,突破口,实现途径,动力源泉和奋斗方向.从而合乎逻辑地、科学地构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理论发展史上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初步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 ,则初步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 ,怎样建设这样的执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5.
关于物质利益问题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毛主席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将它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去,深刻而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不仅指导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且对发展马列主义理论作出了伟大贡献。今天,深入学习和领会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物质利益问题的理论,用这一理论来指导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其它经济工作,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的探索,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苏联解体,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找到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而中国却恰恰相反,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历史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这是由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有其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立足于实践,突出了实践先行的品格,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改革开放中推进民生建设。理论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重视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民生,怎样建设民生”这个主题,形成了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民族特色,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华民族的民族属性和民族历史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具有了民族内容、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时代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反映了时代精神,是在总结国内外改善民生的历史时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和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他们两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和探索,不仅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毛泽东、邓小平和社会主义现代理论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9.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列宁与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上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新经济政策,探索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成功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理解和贯彻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的思想基础之一。因此,深入理解与把握列宁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二者的成功经验,对于研究与创新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极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把网络资源融入《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引导大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根本标志",从而深化对社会主义改造意义的认识;把网络资源融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学中,引导大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阶段取得的成果和经历的严重挫折;把网络资源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教学中,引导大学生了解初级阶段基本理论成果,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把网络资源融入《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教学中,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战略;把网络资源融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教学中,引导大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提高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把网络资源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教学中,引导大学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受中国基本国情的制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只能依照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才能达到较高的和谐程度。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切实把握其规律,处理好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关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道德支撑,历经从传统到现代内涵和外延变迁的诚信意识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道德规范,其倡导的价值指向直接关联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公正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阐述,并简单分析其原因,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正的四条途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蓝图。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不仅是实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有力保证。同时,构建和谐社会为创建高校和谐校园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又一重大科学命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概括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途径是积极推进和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主要表现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于强调政治文明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这一过程具有演进与进化的性质;在于强调文明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在于强调政治文明在整个社会文明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目标性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党和国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政治标准。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明是指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关于民主、自由、平等以及人的解放的实现程度的体现,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18.
对于社会主义矛盾这一问题,毛泽东在理论上有着极为重大的贡献,他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生活主题的科学论断.这对马克思主义具有独创性的贡献,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作用,毛泽东在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认识上出现了失误,从而给他自己创立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挫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社会为蓝本,对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矛盾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思想。毛泽东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具体的实践中,在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策略,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基本特征等方面,做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成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完整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第一人,但是不可否认,这一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并对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院校法学教育规模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得以不断发展,从现实规模看,我国高等院校法学教育趋向于大众教育,但从法学教育本身和社会需求上审视,实质上还是精英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