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把考试与实施新课程理念对立起来,认为考试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绊脚石,只要存在考试,搞新课程改革就如同“戴着镣铐跳舞”!我是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通过对一次次考试的反思,我的新课程理念得到了升华,所以我认为考试不但不是新课程改革的镣铐,相反,学生考试的成功与失败恰是对教师是否真正落实了新课程理念的一次检阅.记得2004年我教苏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2.
庞婉玲 《海南教育》2014,(16):59-60
"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而学习的,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上完第一课时后,我简单谈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及上课体会——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我依据新课程的理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1)引导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摸”出来。教师分别出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教具,先向学生说明: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然后,让每位学生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摸一摸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的表面,并与同位互相说出长方体、正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是指哪几个面的总面积。(2)引导学生把长方体的表面“划”出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六个长方体透视图,指定3名学生分别划斜线表示出长方体的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同时,请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画有长方体透视…  相似文献   

4.
<正>课前思考:1.教材是如何编排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做中学”,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从而找到不同制作方法之间的联系。通过一系列的“做”,既巩固所学知识,又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5.
〖案例(一)〗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引入新课学习后,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学具,在四人小组内共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之后,学生进行了毫无头绪的感知活动……交流开始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生a: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生b:长方体的面大小不一样。生c:正方体和长方体形状不一样。生d:长方体的棱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学生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煞似“热闹”,有的甚至翻着书念着……学生交流过后,教师便开始抽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汇报……开展合作学习的要求不明确,这是常见的一种误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小组集体性…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探究式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我认为历史课堂“问题探究式”教学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施:一、教师巧妙设疑,激活学生思维;二、学生合作探疑,教师精心点拨;三、学生探究生疑,教师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7.
<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期末复习”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中“图形王国”的内容。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已经在单元结束时进行过一次整理和复习,那时主要是将有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到了期末复习课,就需要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适度延伸拓展。  相似文献   

8.
肖刚 《四川教育》2010,(7):57-57
一次评讲周末卷,我讲到这样一道判断题:“从一个长方体上挖去一个小正方体,则原长方体的体积减少了,表面积也减少了。”为了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和批判意识,我故意这么讲到:“我认为这道题是对的!因为长方体被挖掉一块,体积肯定减少了;而长方体被挖掉一部分后,面也减少了,所以表面积也该减少。请大家想一想,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9.
[课例简析]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是学生在第一册学习了“认识图形(一)”之后编排的,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 初步的空间观念尚未形成, 因此容易把长方形和长方体、正方形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混淆.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这部分内容可采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认一认、想一想、找一找”的导学方式,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课前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应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中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与体积单位的概念,经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但学生到底存在怎样的疑惑?教师应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为此,对30名学生进行了前测,  相似文献   

11.
被动的探究     
〖案例一〗这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正方体学具,先摸一摸、想一想,再在学习小组内谈谈自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学生自己探究,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开始提问:师:长方体有几个面?生1:长方体有6个面。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  相似文献   

1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编排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之后、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之前。五年级学生对立体图形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其空间思维还不够完善。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中,教师借助实物来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从具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中含有许多“变”和“不变”的因素,教师要抓住“变”和“不变”的辩证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后,学生练习这样的题目:1.一个正方体棱长5厘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2.把两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第1题学生不难解答,第2题求长方体的体积用1个正方体的体积乘以2即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许多学生仍是用正方体的表面积乘以2。很明显,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是错误的,而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受了“…  相似文献   

1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认识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对立体图形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因此,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识图,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1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基础。学生只有清楚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才能清楚地理解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已多年,但是,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在数学教学中还不够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实践中,来自课程、教师、学生和教师培训等因素对初中教学教师实施新课程产生的负面影响:课程因素方面有新课标"大众数学"的理念对数学传统的冲击,新教材对数学内容方式的处理对数学逻辑结构的冲击,新课程评价制度与当前考试评价制度滞后的冲突和新课标对西部和农村学生的研究不足等;教师因素方面有教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意识与理念滞后和班主任工作繁重等;学生因素方面有班额大和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新课程的教师培训重课程理念,轻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一、分析教材 制定目标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由平面扩展到立体的开始。因此,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①记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②能在图或实物上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③能正确填写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关系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线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说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是通过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先进理念,深刻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不是简单地换一套教科书,而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的改革,而且这次改革是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目标,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这是一种具有科学性、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数学九册五单元第一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体"的概念.学生以前接触的平面图形简单而又直观,这时初次接触抽象的"体"的概念,往往有不少困难.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用画面表示出来时,学生不容看出物体的全部元素,想象不出物体的真实形状,从而影响儿童深入地学习.因此,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有以下建议.首先,应让学生通过对事物、摸型的观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师可事先制作一些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并让学生准备一些空火柴盒,上课时,教师先让学  相似文献   

20.
1.铺垫要有度。新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铺”在关键上,“垫”在要害处,掌握好内容多少、时间长短的度,不能铺天盖地,面面俱到。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长方体、正方体纸盒,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接着提出两个问题:①如果一个长方体上面的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那么下面的面的面积是多少?②如果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